/ 新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法:驳斥“唯生产力论”

发布时间:2025-07-07 11:18:53

  斯大林同志在《关于尔·德·雅罗申柯同志的错误》一文中,集中地批判了雅罗申柯歪曲和反对马列主义关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学说,也就是批判雅罗申柯所鼓吹的反动的“唯生产力论”。斯大林同志指出:“他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这个问题上,离开了马克思主义,过分夸大了生产力的作用,同时还过分缩小了生产关系的作用,竟至宣布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一部分。”(第46页)斯大林同志在对雅罗申柯的谬论的批判中,扼要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的主要观点。

  1.新生产关系是生产力进一步强大发展的主要的和决定性的力量

  雅罗申柯认为,生产关系在历史上只起束缚生产力的作用,这是错误的。

  马列主义的基本观点认为: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活动、最革命的力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即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决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但是,生产关系不是消极地为生产力所决定,它对生产力也起反作用,既可以起阻碍作用,也可以起促进作用。当新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时,就起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的作用。斯大林同志指出:“新生产关系是这样一种主要的和有决定性的力量,正是它决定生产力进一步的而且是强大的发展。”(第48页)相反,旧的生产关系则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新的生产关系不能永远是新的,它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而变化。当资产阶级推翻了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建立起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时候,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较之封建的生产关系,就是新的生产关系,它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随着社会化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以资本家私人占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变成了旧的生产关系,严重地阻碍着生产力的继续发展。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过时了,由新变旧了。因此,必须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新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来取代它,才能促进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就促进了我国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正如毛主席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的:“社会主义制度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一点,甚至连国外的敌人也不能不承认了。”

  雅罗申柯认为生产关系在社会历史上只起束缚生产力的作用,按照这观点,那就不存在用新的生产关系来代替旧的生产关系。所以,这个谬论的实质是抹杀变革生产关系的革命斗争的重大意义,反对社会革命。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任何一个社会形态的基本矛盾,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雅罗申柯荒谬地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已经不存在了,生产关系的任何独立作用正在消失,并变成生产力的一部分。

  斯大林同志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仍然存在着矛盾,无情地批判了雅罗申柯否认矛盾的错误。

  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作了极其明确的论述。社会生产是由两个方面组成的,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它们是不可分割地互相联系着的统一的整体。只有具备这两个方面,才有社会生产,不管是社会主义制度或是其他制度都是这样。任何一个社会都有与其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以及由生产关系总和所构成的经济基础,也必然有与这个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任何社会所共有的基本矛盾。没有生产关系,也就没有经济基础,否定了生产关系,也就否定了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也就是空的。雅罗申柯胡说什么生产力吞没了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已不存在,实际上就是否定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而没有经济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不存在的。同时,雅罗申柯否定社会主义社会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存在有矛盾,也就必然否定需要变革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也就是反对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继续革命。这是道道地地的反动的“唯生产力论”。雅罗申柯的这个谬论是波格丹诺夫的“组织起来的科学”的翻版。波格丹诺夫的“组织起来的科学”认为,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发展的动力不是阶级斗争,而是建立社会和自然界的“均衡”,是“组织”生产力,他认为生产力是脱离生产关系的单纯的技术过程。

  毛主席总结了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的理论。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但是,它又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还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毛主席的这些论断,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性质、情况和发展规律,指明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方向、动力,也给我们提供了批判反动的“唯生产力论”的锐利武器。

  3.向共产主义过渡

  雅罗申柯错误地认为,只要安排好“生产力的合理组织”,就可以没有特别困难地过渡到共产主义,胡说什么:“共产主义就是社会生产中生产力的最高科学组织”。也就是说,只要生产力发展了,就可以过渡到共产主义。斯大林同志批判这种观点“是臆造的和非马克思主义的”。(第52页)斯大林同志指出要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必须经过一系列的经济改造和文化改造阶段”(第53页),至少必须实现三个基本的先决条件:

  ①必须有生产的不断增长。首先要使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占优先的地位,以实现扩大再生产。只有在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才能使社会产品极大的丰富,以满足社会和人们的不断增长的需要,为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创造物质条件。

  ②必须使集体农庄所有制提高到全民所有制的水平,使生产资料所有制成为单一的全民所有制,并以产品交换形式代替商品交换。

  ③必须大大提高人们的文化和科学水平,保证社会一切成员全面发展他们的体力和智力,不至于受现存的分工所束缚。

  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科学共产主义的理论,根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要实现过渡到共产主义,必须强调的是,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差别,包括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以及反映这些差别的资产阶级法权残余。

  其次,要强调的是,全体人民共产主义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的极大提高,具有高度的劳动积极性和自觉性。

  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存在资产阶级及其意识形态,资产阶级思想必然会反映到劳动人民的队伍中来,对劳动人民进行腐蚀。在思想文化战线上,无产阶级必须同资产阶级进行长期的、顽强的斗争并在劳动人民中进行长期的、耐心的共产主义思想教育,才能逐步肃清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不断提高人们的共产主义觉悟,使劳动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毛主席在《实践论》中指出:“世界到了全人类都自觉地改造自己和改造世界的时候,那就是世界的共产主义时代。”

  此外,还要强调的是,在世界范围内消灭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和剥削制度,国家自行消亡等等。

  在国际上,只要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和人剥削人的制度还继续存在,国际的阶级斗争就必然要反映到社会主义国家内部来,社会主义国家内就不能彻底消灭阶级,就始终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可能性,存在着国际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进行侵略和颠覆的威胁。在这种条件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内、对外职能就决不能削弱,而且必须强化。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要实现向共产主义过渡,最根本的就是要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包括在全世界范围内消灭阶级。因此,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都必须坚持阶级斗争,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联合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为在全世界范围内彻底消灭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和人剥削人的制度而斗争。

  毛主席对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不能单独在一国取得最后胜利的理论,有重大的发展。毛主席针对现代修正主义对列宁主义的歪曲和背叛,明确指出:“按照列宁主义的观点,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最后胜利,不但需要本国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努力,而且有待于世界革命的胜利,有待于在整个地球上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使整个人类都得到解放。因此,轻易地说我国革命的最后胜利,是错误的,是违反列宁主义的,也是不符合事实的。”毛主席的指示,批判了苏修所谓社会主义在一国可以取得完全、彻底胜利的谬论,为全世界无产阶级指出了共同斗争的根本方向。

  (1973年《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介绍第七章)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