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陆良:水肥一体化助推“小土豆”长成“大产业”

发布时间:2025-07-04 11:07:44

  原标题:陆良:水肥一体化助推“小土豆”长成“大产业”

  今年以来,陆良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践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着力稳面积、攻单产、推良种、提产能,全力推动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马铃薯全产业链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切实扛牢粮食安全生产责任。

  2025年,全县小春马铃薯种植面积10万亩,产量达20.45万吨,亩产2045千克,以1.7元/千克计,亩产值达3476.5千克,总产值达3.48亿元。

  技术 项目助推马铃薯产业发展

  今年以来,陆良县以“粮食作物单产提升”等农业科技重点项目实施为契机,以马铃薯种植大户为引领,在选用优良品种沃土5号、华薯18号,集成示范马铃薯高垄双行,绿色防控等技术的基础上,加大力度抓好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高效栽培技术示范,配套示范机械化作业和规范化管理。通过科技赋能,政策支持,集中示范等措施,为陆良县小春马铃薯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推动了“小土豆”长成“大产业”。在小百户镇和芳华镇完成小春马铃薯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高效栽培技术示范2000亩,其中核心示范600亩,有效破解陆良县小春马铃薯冬春干旱缺水和精准施肥难题,实现了马铃薯农产品提质增效,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

  科学种植技术助推马铃薯产业增效

  科学种植是促进马铃薯产业单产提升、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陆良县在省市相关院校的支持帮助下,积极开展新品种试验示范、水肥一体化、无人机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新技术示范推广工作。同时邀请技术专家于马铃薯生长关键时期开展专题技术培训,安排技术人员经常性下沉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帮助指导群众适时开展小春马铃薯灌水、病虫害防治、追肥等中耕管理工作,做到先“富脑袋”,再“富口袋”。

  科技赋肥水肥一体助推马铃薯增产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相结合进行灌水施肥的技术,是一项高效的节水节肥技术。可以根据马铃薯在不同生育期对水肥的需求进行灌溉施肥,在马铃薯需要时及时供给,实现水分和养分同步,提高水肥利用率。

  高效节水 ,提高水分利用率。根据马铃薯对水分的需求。于出苗期保持土壤相对含水量60%~65%,现蕾期和盛花期保持土壤相对含水量75%~80%,成熟收获期保持土壤相对含水量60%~65%。播种后15至20天指导农户进行第一次滴水,以后每间隔7~10天灌一次,每次灌水时间3~4小时,收获前15天停止灌水,整个生育期灌水8~10次。水分通过灌道适时、适时地供应,根系周围的土壤始终维持适宜水分,减少了以往采用喷灌、漫灌、沟灌方式浪费问题,解决了水分的下渗和蒸发,提高了水分利用率,节水效果显著。

  减少肥料损失,提高肥料利用率。施肥采用基肥与追肥相结合,亩施农家肥2000~2500千克或600~1000千克商品有机肥,基施16:9:10中浓度马铃薯专用肥50~60千克(所有肥料的50%~60%),苗期和现蕾期分别追施水溶肥,做好肥料运筹,看苗看长势施肥,少量多次,随水施用肥料时,先滴灌清水半小时到一小时后再追肥。肥料和水同时输送到马铃薯根部,利于吸收,肥效快,利用率高,避免肥料浪费,增加生产成本。

  大大提高了马铃薯的产量和产值。水肥一体化高效栽培技术示范,为马铃薯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水肥,有利于马铃薯的发育,为马铃薯高产高效提供了保障。2025年5月16日至17日,陆良县农业农村局组织相关技术专家对示范区进行实收测产。小百户镇普乐示范区,示范品种“沃土5号”。经田间实收测产结果分析:顾路生种植户测产面积75㎡,产量483.06千克,折合亩产4351.9千克,比非示范区亩产2500千克增1851.9千克,增74.1%。顾岗明种植户实收151.66㎡,产量1188.5千克,折合亩产5119.9千克,增104.8%。其中5119.9千克的亩产创造了陆良县小马铃薯高产记录。芳华镇示范区,示范新品种“华薯18号”,经田间实收测产结果分析,俞冲萍种植大户田块实收336㎡,产量1730.11千克,折合亩产3381.23千克,比非示范区亩产2500千克增881.23千克,增35.2%。

  近年来,水肥一体化高效栽培技术具有节水、节肥,提高水肥利用效率,提高马铃薯产量,改善品质,减少环境污染等优点,也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有效促进我县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通讯员 资月娥)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