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深圳都市圈发布生态环保规划,倡导打破地域界限思维

发布时间:2025-07-03 16:48:53

近日,深圳、东莞、惠州三市生态环境部门联合印发《深圳都市圈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25—2030年)》(下称《规划》)。这是广东省首个都市圈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也是深圳都市圈“1 N”规划政策体系中的首个专项规划。

《规划》提出打造珠江流域环境协同治理典范、美丽都市圈建设示范样板、全球城市群绿色发展标杆三大战略定位,构建深圳都市圈生态环境共保共治体系,着力解决都市圈跨区域、跨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都市圈生态环境保护,以实现“1 1 1>3”的生态共赢愿景。

深莞惠三市同属东江流域,地缘相接、水脉相连,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离不开协调合作。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为了构建“美美与共”的协调发展格局,《规划》明确要打破传统行政壁垒,实现一体化制度创新,并设置专章对协同开展美丽城市、美丽县城、美丽乡村、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建设等方面任务重点部署。

在三市政府统筹指导和都市圈联席工作机制下,三市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求同存异,由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牵头,联合东莞、惠州市生态环境局,首次构建统一编制、联合报批、共同实施的跨区域生态环境规划管理体制,健全常态化协商、政策协同、跨界共治、红利共享等体制机制,推动构建深圳都市圈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格局。

《规划》突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协同高质量发展“破题”。根据《规划》,深圳都市圈将大胆先行先试,聚焦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协同区域法规标准,健全区域环境权益交易市场,构建一体化环境智慧监测网络,着力打造都市圈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示范样板。

围绕共推绿色低碳发展、共抓生态环境治理、共筑生态安全格局、共守环境健康安全、共育全民绿色行动,《规划》分领域设置了共18项指标,分阶段设置2025年、2030年指标目标值,分层级设置了深圳都市圈整体和深圳、东莞、惠州三市的目标值,推动都市圈生态环境治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提升,迈向互惠共荣新生态。

例如,对标深圳都市圈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目标,《规划》针对性部署了七大重要领域30项重点任务,配套提出42个重点项目;紧扣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独立设置共推绿色低碳发展专章;强化共保共治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打造珠三角大气污染防治样板,提升东江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实施“四湾一口”陆海统筹综合治理,筑牢“一江三脉”绿美生态格局;突出共建共享开放创新理念,专章部署共育全民绿色行动、共促区域交流合作、共推“美丽系列”建设,推动构建人人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大环保格局。

为确保《规划》顺利实施,深圳将牵头制定配套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分工,建立动态跟踪机制。

2023年12月,广东省政府印发《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明确深圳都市圈由深圳、东莞、惠州全域和深汕特别合作区组成,面积约16273平方公里。都市圈要努力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增长极、高质量发展先锋典范、开放包容的世界窗口。

2024年,深圳联合东莞、惠州制定《深圳都市圈建设三年行动方案》,都市圈建设全面提速。专家认为,此次出台的《规划》,为深圳都市圈生态环境共保共治明确了“路线图”,对粤港澳大湾区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