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现代的唯物论,不是过去各种哲学学术之简单的继承者,它是从反对过去统治哲学的斗争中,从科学地解除其唯心论和神秘性的斗争中产生和成长起来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法唯物论,不但继承了唯心论的最高产物——黑格尔学说的成果,同时还克服了这一学说的唯心论,唯物地改造了他的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又不但是一切过去唯物论发展的继续和完成,同时还是一切过去唯物论的狭隘性之反对者,即机械的直觉的唯物论(主要的是法国唯物论与费尔巴哈唯物论)之反对者。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法唯物论,继承了过去文化之科学的遗产,同时又给此种遗产以革命的改造,形成了一种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最正确最革命最完备的、哲理的科学。(《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1937年),八路军军政杂志社出版,第8页。)
38.这世界是发展的物质世界这种议论,在西洋古代的希腊就有人说过了,不过因为时代限制,还是简单地笼统地说了一说,叫做朴素的唯物论,没有(也不可能)科学的基础;然而议论是基本上正确的。黑格尔创造了辩证的唯心论,说世界是发展的,但是心造的,他是唯心发展论,其正确是发展论(即辩证法),其错误是唯心发展论。西洋十七、十八、十九三个世纪法德等国的资产阶级唯物论,则是机械观的唯物论,他们说世界是物质世界,这是对的,就是像机械一样的运动,只有增减或位置的变化,没有性质上的变化,这是很不对的。马克思继承了希腊朴素的辩证唯物论,改造了机械唯物论与辩证唯心论,创造了从古以来没有过的、放在科学基础之上的辩证唯物论,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及一切被压迫人民的革命的武器。(《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1937年),八路军军政杂志社出版,第38页。)
39.生活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期的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对于辩证法曾经给了很重要的贡献,但是他的辩证法却是唯心的辩证法。直到无产阶级运动的伟大的活动家马克思和恩格斯综合了人类认识史的积极的成果,特别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的辩证法的合理的部分,创造了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这个伟大的理论,才在人类认识史上起了一个空前的大革命。后来,经过列宁和斯大林,又发展了这个伟大的理论。这个理论一经传到中国来,就在中国思想界引起了极大的变化。(《矛盾论》(1937年8月),《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一卷,第303~304页。)
40.唯物主义并不等于马列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就已经有唯物主义,资产阶级曾经发挥了唯物主义,例如法国的唯物主义。辩证法也不是马克思发现的,例如德国过去有唯心辩证法。马克思是改造了这两种东西。他把唯物主义改造成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为什么会有发展呢?因为有矛盾存在。他把辩证法改造成为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正确反映客观世界的辩证法,这与德国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不同。(《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至今未变,个别结论可以改变》(1959年2月14日),《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1~2页。)
41.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法唯物论的特征,在于要明确地理解一切社会意识(哲学也在内)的阶级性,公然声明它那无产阶级的性质,向有产阶级的唯心论哲学作坚决的斗争,并且把自己的特殊任务,从属于推翻资本主义组织、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一般任务之下。在中国目前阶段上,哲学的任务,是从属于推翻帝国主义与半封建制度,彻底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并准备转变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社会去的一般任务之下。哲学的理论与政治的实践,是应该密切联系着的。(《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1937年),八路军军政杂志社出版,第2页。)
42.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声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实践论》(1937年7月),《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一卷,第284页。)
43.哲学的党性包含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读艾思奇编<哲学选辑>一书的批注》(1939年5月以后),《毛泽东哲学批注集》第321页。)
44.唯物辩证法是惟一科学的认识论,也是惟一科学的论理学。唯物辩证法研究吾人对外界认识的发生及发展,研究由不知到知、由不完全的知到更完全的知的转移,研究自然及社会的发展法则在人类头脑中日益深刻和日益增多的反映,这就是唯物辩证法与认识论的一致。唯物辩证法研究客观世界最一般的发展法则,研究客观世界最发展的姿态在思维中的反映形态,这就是唯物辩证法研究现实事物的各过程及各现象的发生发展消灭及相互转化的法则,同时又研究反映客观世界发展法则的人类思维的形态,这就是唯物辩证法与论理学的一致。(《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1937年),八路军军政杂志社出版,第11~12页。)
45.辩证法唯物论是无产阶级的宇宙观,同时又是无产阶级认识周围世界的方法和革命行动的方法;它是宇宙观和方法论的一致体。唯心论的马克思主义修正派认为辩证法唯物论的全部实质只在于它的“方法”,他们把方法从一般哲学的宇宙观割裂开来,把辩证法从唯物论割裂开来。他们不了解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辩证法,不是如同黑格尔一样的唯心的辩证法,而是唯物的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丝毫也不能离开他的宇宙观的。另一方面。机械唯物论者却又仅把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看作一般哲学的宇宙观,割去了它的辩证法,而且认为这种宇宙观就是机械的自然科学之各种结论。他们不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不是简单的唯物论,而是辩证法的唯物论。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这两种割裂的看法都是错误的,辩证法唯物论是宇宙观和方法论的一致体。(《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1937年),八路军军政杂志社出版,第9~10页。)
46.用辩证法唯物论去解决论理的东西和历史的东西的相互关系的最好的模范,首先要算马克思的《资本论》。《资本论》中包含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发展,同时又包含了这一社会的论理发展。《资本论》所分析的,是那把资本主义社会的发生发展及消灭、反映出来的各经济范畴的发展的辩证法。这问题之解决的唯物论性质,在于它以物质的客观历史做基础,在于把概念和范畴当做这一现实历史的反映。资本主义的理论和历史的一致,资本主义的社会的论理学和认识论的一致,模范地表现在《资本论》里面,我们可以从它懂得一点辩证法论理学和认识论一致的门径。(《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1937年),八路军军政杂志社出版,第12~13页。)
47.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方法论,是认识的方法,是论理的方法,然而它就是世界观。世界本来是发展的物质世界,这是世界观;拿了这样的世界观转过来去看世界,去研究世界上的问题,去指导革命,去做工作,去从事生产,去指挥作战,去议论人家长短,这就是方法论,此外并没有别的什么单独的方法论。所以在马克思主义者手里,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个东西,辩证法、认识论、论理学,也是一个东西。(《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1937年),八路军军政杂志社出版,第38~39页。)
48.世界上没有不能分析的事物,只是:一、情况不同;二、性质不同。许多基本范畴,特别是对立统一的法则,对各种事物都是适用的。这样来研究问题、看问题,就有了一贯的完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节选)》(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毛泽东文集》第八卷第106~107页。)
49. 什么叫哲学?哲学就是认识论。(《关于人的认识问题》(1964年8月24日),《毛泽东文集》第八卷第390页。)
50.我们应该学习的是布尔什维克的聪明。我们的眼力不够,应该借助于望远镜和显微镜。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就是政治上军事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12月),《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一卷第212页。)
51.资本主义的掘墓人——无产阶级,他们本质上是唯物论的。但由于无产阶级是是历史上最进步的阶级,这使得无产阶级的唯物论不同于资产阶级的唯物论,是更彻底更深刻的,只有辩证法的性质,没有机械论的性质。……辩证法唯物论,不但主张物质离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而且主张物质是变化的,成为整个完整系统的崭新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1937年),八路军军政杂志社出版,第5~6页。)
52.辩证法唯物论,是无产阶级的宇宙观。历史给予无产阶级以消灭阶级的任务,无产阶级就有辩证法唯物论作为他们斗争的精神上的武器,作为他们各种见解之哲学基础。辩证法唯物论这种宇宙观,只有当我们站在无产阶级立场去认识世界的时候,才能够被我们正确地和完整地把握住,只有从这种立场出发,现实世界才得真正客观的被认识。这是因为一方面只有无产阶级才是最先进与最革命的阶级,又一方面只有辩证法唯物论才是高度的和严密的科学性、同彻底的和不妥协的革命性密切地结合着的、一种最正确的和最革命的宇宙观和方法论。(《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1937年),八路军军政杂志社出版,第7~8页。)
53.中国无产阶级担负了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到达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历史任务,必须采取辩证法唯物论作为自己精神的武器。如果辩证法唯物论被中国无产阶级、共产党、及一切愿意站在无产阶级立场的人们之广大革命分子所采取的话,那末,他们就得到了一种最正确和最革命的宇宙观和方法论,他们就能够正确地了解革命运动的发展变化,提出革命的任务,团结自己和同盟者的队伍,战胜反动的理论,采取正确的行动,避免工作的错误,达到解放中国与改造中国的目的。(《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1937年),八路军军政杂志社出版,第8页。)
54.我们学习辩证法是为了什么呢?不为别的,单单是为了要改造这个世界,要改造这个世界上面人与人、人与物的老关系。这个世界上面的人类大多数都过着苦难日子,受着少数人所控制的各种政治经济制度的压迫。在我们中国这个地方生活着的人类,受着惨无人道的双重性制度的压迫——民族压迫与社会压迫,我们必须改变这些老关系,争取民族解放与社会解放。(《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1937年),八路军军政杂志社出版,第40~41页。)
55.要达到改造中国与世界的目的,为什么要学习辩证法呢?因为辩证法是自然与社会的最普遍的发展法则,我们明白它,就得到了一种科学的武器,在改造自然与社会的革命实践中,就有了同这种实践相适应的理论同方法。唯物辩证法本身是一种科学(一种哲理的科学),它是一切科学的出发点,又是方法论。我们的革命实践本身也是一种科学,叫做社会科学或政治科学,如果不懂得辩证法,则我们的事情是办不好的,革命中间的错误无一不违反辩证。但如懂得了它,那就能生出绝大的效果。一切做对了的事,考究起来,都是合乎辩证法的,因此一切革命的同志们首先是干部,都应用心地研究辩证法。(《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1937年),八路军军政杂志社出版,第41页。)
56.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矛盾论》(1937年8月),《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一卷第304页。)
57.要把马克思主义当作工具看待,没有什么神秘,因为它合用,别的工具不合用。资产阶级的唯物主义不合用,只有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就是辩证唯物主义,运用到社会问题上成为历史唯物主义,才合用。马克思创立了许多学说,如党的学说、民族学说、阶级斗争学说、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文学艺术理论等等,也都应当当作合用的工具来看待。(《在广州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61年3月23日),《毛泽东文集》第八卷第263~264页。)
58.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人民所掌握了。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我们是反对历史唯心论的历史唯物论者。(《唯心历史观的破产》(1949年9月16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四卷第1515页。)
59.在再写文章时,建议对一些哲学的基本概念,利用适当的场合,加以说明,使一般干部能够看懂。要利用这个机会,使成百万的不懂哲学的党内外干部懂得一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致李达》(1954年12月28日),《毛泽东书信选集》第487页。)
60.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观念,关于辩证法,需要作广泛的宣传。我说辩证法应该从哲学家的圈子走到广大人民群众中间去。(《在莫斯科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的讲话》(1957年11月18日),《毛泽东文集》第七卷第332页。)
61.我们现在还有一些处在领导工作岗位的同志和许多从事一般工作的同志,并不懂得或者不甚懂得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革命的认识论,他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还是资产阶级的,或者还有资产阶级思想的残余。他们常常自觉地或者不自觉地以主观主义(唯心主义)代替唯物主义,以形而上学代替辩证法。既然这样,那他们的调查研究工作就不可能做好。为了做好我们的工作,各级党委应当大大提倡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使之群众化,为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所掌握,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1963年至1965年),《毛泽东文集》第八卷第323页。)
62.实践贯穿着我们认识的全路程。
理论从实践产生,如果正确反映客观外界的发展过程,然后再应用这种理论于实践,就能在实践上实现这种理论,完成认识的路程。所以认生活与实践的见地为认识论的第一与根本的见地,是唯物辩证法的见地。(《读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著李达、雷仲坚译<辩证法唯物论教程>(中译本第三版)一书的批注》(1936年11月~1937年4月),《毛泽东哲学批注集》第33~34页。)
63.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排斥一切否认实践重要性、使认识离开实践的错误理论。(《实践论》(1937年7月),《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一卷第284页。)
64.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论》(1937年7月),《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一卷第284页。)
65.承认离意识而独立存在于外界的物质是唯物论的基础,这一基础是人类从实践中得到的。劳动生产的实践,阶级斗争的实践,科学实验的实践,使人类逐渐从迷信与妄想(唯心论)脱离,逐渐认识世界之本质,而到达于唯物论。(《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1937年),八路军军政杂志社出版,第4页。)
66.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逐渐地了解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性、人和自然的关系;而且经过生产活动,也在各种不同程度上逐渐地认识了人和人的一定的相互关系。一切这些知识,离开生产活动是不能得到的。在没有阶级的社会中,每个人以社会一员的资格,同其他社会成员协力,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从事生产活动,以解决人类物质生活问题。在各种阶级的社会中,各阶级的社会成员,则又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从事生产活动,以解决人类物质生活问题。这是人的认识发展的基本来源。(《实践论》(1937年7月),《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一卷第282~283页。)
67.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他的形式,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总之社会实际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社会的人所参加的。因此,人的认识,在物质生活以外,还从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中(与物质生活密切联系),在各种不同程度上,知道人和人的各种关系。其中,尤以各种形式的阶级斗争,给予人的认识发展以深刻的影响。(《实践论》(1937年7月),《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一卷第283页。)
68.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不能在封建社会就预先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规律,因为资本主义还未出现,还无这种实践,马克思主义只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马克思不能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就预先具体地认识帝国主义时代的某些特异的规律,因为帝国主义这个资本主义最后阶段还未到来,还无这种实践,只有列宁和斯大林才能担当此项任务。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之所以能够作出他们的理论,除了他们的天才条件之外,主要地是他们亲自参加了当时的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没有这后一个条件,任何天才也是不能成功的。(《实践论》(1937年7月),《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一卷第286~287页。)
69.“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在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只是一句空话,在技术发达的现代虽然可以实现这句话,然而真正亲知的是天下实践着的人,那些人在他们的实践中间取得了“知”,经过文字和技术的传达而到达于“秀才”之手,秀才乃能间接地“知天下事”。如果要直接地认识某种或某些事物,便只有亲身参加于变革现实、变革某种或某些事物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触到那种或那些事物的现象,也只有在亲身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暴露那种或那些事物的本质而理解它们。这是任何人实际上走着的认识路程,不过有些人故意歪曲地说些反对的话罢了。世上最可笑的是那些“知识里手”,适足见其不自量而已。(《实践论》(1937年7月),《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一卷第287页。)
70.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决定地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个梨子,亲口吃一吃。你要知道原子的组织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你要知道革命的理论和方法,你就得参加革命。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但人不能事事直接经验,事实上多数的知识都是间接经验的东西,这是一切古代的和外域的知识。这些知识在古人在外人是直接经验的东西,如果在古人外人直接经验时是符合于列宁所说的条件“科学的抽象”,是科学地反映了客观的事物,那末这些知识是可靠的,否则就是不可靠的。所以,一个人的知识,不外直接经验的和间接经验的两部分。而且在我为间接经验者,在人则仍为直接经验。因此,就知识的总体说来,无论何种知识都是不能离开直接经验的。任何知识的来源,在于人的肉体感官对客观外界的感觉,否认了这个感觉,否认了直接经验,否认亲自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他就不是唯物论者。(《实践论》(1937年7月),《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一卷第287~288页。)
71.中国人有一句老话:“不如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对于人们的实践是真理,对于认识论也是真理,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实践论》(1937年7月),《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一卷第288页。)
72.从认识过程的秩序说来,感觉经验是第一的东西,我们强调社会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意义,就在于只有社会实践才能使人的认识开始发生,开始从客观外界得到感觉经验。一个闭目塞听、同客观外界根本绝缘的人,是无所谓认识的。认识开始于经验——这就是认识论的唯物论。(《实践论》(1937年7月),《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一卷第290页。)
73.事非经过不知难,每每一件小事却有丰富的内容,要从实际生活经验中才会知道。(《在鲁迅艺术学院的讲话》(1938年4月28日),《毛泽东文集》第二卷第124页。)
74.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1963年5月),《毛泽东文集》第八卷第320页。)
75.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我们用镢头、机器等等改造世界,我们的认识就深入了。工具是人的器官的延长,如镢头是手臂的延长,望远镜是眼睛的延长,身体五官都可以延长。(《关于人的认识问题》(1964年8月24日),《毛泽东文集》第八卷第390页。)
76.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人们的认识,不论对于自然界方面,对于社会方面,也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实践论》(1937年7月),《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一卷第283页。)
77.这种基于实践的由浅入深的辩证唯物论的关于认识发展过程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以前,是没有一个人这样解决过的。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第一次正确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唯物地而且辩证地指出了认识的深化的运动,指出了社会的人在他们的生产和阶级斗争的复杂的、经常反复的实践中,由感性认识到论理认识的推移的运动。(《实践论》(1937年7月),《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一卷第286页。)
78.有人说,一般公认的就是客观真理(主观唯心论者波格达诺夫这样说)。照这种意见,那末,宗教和偏见也是客观真理了,因为宗教和偏见虽然实质上是谬见,可是却常常为多数人所公认,有时正确的科学的思想反不及这些谬见的普及。唯物辩证法根本反对这种意见,认为只有正确地反映客观规律性的科学知识,才能被称为真理,一切真理必须是客观的。真理与谬说是绝对对立的,判断一切知识是否为真理,惟一的看它们是否反映客观的规律。如果不合乎客观规律,尽管是一般人都承认的,或革命运动中某些说得天花乱坠的理论,都只能把它当作谬说看待。(《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1937年),八路军军政杂志社出版,第25页。)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