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打开需求空间 撬动发展增量
对话人:
梁学平 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李 娜 天津日报评论员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力量。把握消费新趋势,以新供给激发服务消费新动能,打开需求空间,释放的是消费潜力,撬动的是发展增量。
李娜:时下,“跟着赛事去旅行”热度不减,特色文化体验项目频频出圈,康养、健身市场热潮涌动,这些都折射出服务消费的潜力。服务消费正日益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对此,您怎么看?
梁学平:消费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引擎,也可以说是底座。当消费需求从生存型、物质型向服务型、发展型、质量型转变,会带来消费结构变化,这个过程中,服务消费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反向影响生产端。借助场景创新、模式创新等增加优质服务供给,就是在挖掘消费潜力、拓展需求空间,而消费潜力的释放,将进一步带动相关领域的生产和投资,形成供需互促的良性循环。
李娜:到菜市场买菜,有代炒服务;坐上海河游船,有津味早餐、相声演艺,这些都让人觉得新意十足。“新”字里有消费新趋势、新需求,也有服务消费扩容提质的方向。
梁学平:是的。消费需求呈现明显的个性化、体验化、品质化趋势,人们更加追求“质价比”消费、个性化产品体验和兴趣圈层消费,对服务供给不仅有“量”的要求,更强调“质”的提升。因为消费者看重情绪价值,有的地方便把吃饭的空间同时变成休闲空间、社交空间,融入音乐、曲艺等内容。服务消费的扩容提质,往往就是在与新需求的多元互动中实现的,包括首店、首展带来的新体验,国货潮品跨界创新引发的消费热潮,还有数字技术加持下对消费场景的丰富、拓展,以及服务业扩大开放,都在重新定义服务消费产品供给的形式和内涵。
李娜:释放服务消费的潜力,离不开对本地资源的充分挖掘和利用。尤其是在文旅消费越来越热的当下,打造高品质、差异化、有魅力的服务消费品牌,更加强调在地文化与消费的深度融合。
梁学平:确实是这样。一种文化就是一个赛道。服务消费也讲“在地性”,通过挖掘特色文化资源来布局相应的消费业态、服务、场景,可以形成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品牌。天津也在探索自己的品牌路,以五大道、小洋楼、海河、邮轮、曲艺、早点小吃等为载体,通过业态融合、场景融合培育有辨识度的地标,让服务消费供给不仅有品质,更有特色。从“非遗 ”到“游船 ”“赛事 ”“乡村旅游 ”等,依托地域文化资源做融合文章,构建“大消费、大文旅、大商贸”格局,挖掘、利用、转化特色资源的方法活了,消费活力也就有了。
李娜:好的消费环境是打开需求空间的关键,但消费从来不只与消费者有关。针对服务消费呈现的新特点,您觉得应该重点从哪些方面着力?
梁学平:消费环境是一个大概念,涉及设施环境、市场监管环境、消费者权益保障环境等多维度,既与治理有关,也与城市更新有关。推动老旧商圈向智慧商圈、沉浸式体验空间转型,完善入境消费的便利化设施体系和服务体系,加强旅游、家政、预付式消费等领域的信用监管,等等,都涉及消费环境的建设。消费环境是生活环境,也是发展环境。有了对人的更多关注,就能找到优化消费环境的新路径,进一步打开需求空间。
(梁学平 李 娜)(梁学平 李娜)
责任编辑: 小云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