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郝贵生|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主要矛盾究竟是什么?——再谈毛主席的“阶级斗争为纲”思想

发布时间:2025-05-24 21:16:50

  【笔者按】当前思想理论界极其混乱,对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许多基本理论问题都有分歧,甚至根本对立,尤其对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的阶级斗争和阶级分析的方法。熟知《共产党宣言》及其基本著作的同志都知道,阶级斗争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体系中的极其重要地位。毛主席读《共产党宣言》后说,我抓住了“阶级斗争”四个字,但书中只是讲的欧洲的阶级斗争,没有讲中国的阶级斗争,我要研究中国的阶级斗争,研究湖南湖北的阶级斗争。没有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就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新中国的成立和建国后一系列的极其伟大的成就。官方和主流媒体也承认,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实际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与中国的阶级斗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但是不能不正视和承认的客观事实就是毛主席的阶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为纲理论在所谓“改革开放”后,受到了空前的质疑和否定,甚至被官方某些人士视为洪水猛兽和十恶不赦的荒谬的理论。“改革开放”初,一个重要的理论依据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思想。笔者完全赞同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标准思想。但那场大讨论歪曲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极其重要思想,导致其所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质就是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和毛主席的“阶级斗争为纲”思想中解放出来,就是用错误的、修正了的所谓“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今天真正的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者和人民群众理直气壮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标准思想,用四十多年的人民群众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科学实验的实践检验毛主席的“阶级斗争为纲”理论。真理是同错误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关于真理发展的一条客观规律。我们今天坚持毛主席的“阶级斗争为纲”理论,就是用今天的实践检验的这一理论指导今天的实践。为此,笔者紧密结合今天大量的客观事实再谈毛主席的这一理论究竟是真理还是谬误?为此,笔者在以往研究毛主席“阶级斗争为纲”理论基础上再做进一步深入研究和阐发这一理论。今天谈第二个问题:《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主要矛盾究竟是什么?——再谈毛主席的“阶级斗争为纲”思想》。

  是否坚持毛泽东的“阶级斗争为纲”思想还涉及对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主要矛盾的认识。关于八大那段关于主要矛盾的论述大家都很清楚。毛泽东1957年的一系列文章特别是八届十中全会的讲话实质是彻底否定了八大提法。改革开放以来,根本否定“阶级斗争为纲”的所谓“事实依据”就是认为社会主义整个历史阶段,主要矛盾已经不是阶级斗争,而是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十八大政治报告中是这样表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笔者认为这种认识是绝对错误的,既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不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事实,特别是中国当代的客观事实。以这种错误的所谓“客观事实”否定毛主席的“阶级斗争为纲”思想也是错误的。

  第一,这种认识不符合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社会基本矛盾原理。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时又承认后者对前者的反作用特别是一定条件下的决定性的反作用。这一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任何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或者说经济的发展都必须在一定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前提、条件下进行,无论是历史还是当今现实绝对不存在任何离开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条件、制度下的生产力发展。因为任何社会、任何历史时期人们进行物质生产活动都存在一个为什么要生产、为谁生产、怎样生产的问题?或者说都存在一个生产者和人们之间的利益问题。而人的利益问题不是生产力本身决定的,而是由生产关系决定的。而建立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又受上层建筑的制约。从这个意义说,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下的生产活动,不仅影响生产力的发展速度,同时决定生产产品的分配问题,也就是利益问题。因此要维护或建立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实质是涉及人们的根本利益问题。阶级社会的利益是根本对立的。这种根本对立利益的斗争就是阶级斗争。因此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里主要就直接表现为各阶级之间的斗争。这种阶级斗争又表现为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所以阶级社会里的主要矛盾就是阶级斗争。任何阶级为实现自身阶级的根本利益,肯定都要发展生产力。但都不是首次从发展生产力入手,而是从维护或者推翻现有的经济、政治制度入手。统治阶级如此,革命阶级也如此。

  如果说共产党人在领导推翻旧政权的革命实践中,主要矛盾是阶级斗争,我们大家都承认。那么夺取政权之后,社会基本矛盾是否还存在?如果说存在,社会主要矛盾是单纯从生产力本身说明,还是从社会基本矛盾说明?这就是我们的分歧。斯大林曾经一度否认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毛主席1957年《正处》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这两对矛盾,不过与旧社会的根本性质不同罢了。毛主席从这一思想实际指出,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生产力发展仍然是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条件和大前提下进行的,也就是在社会主义的公有经济制度和上层建筑前提下进行的。但问题在于,已经建立的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制度是否已经完全彻底巩固,是否有倒退、复辟的可能性?如果社会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完全巩固,根本没有复辟倒退的可能性,执政党成员都能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社会劳动成果都能够实现按劳分配,为大多数人所享有,执政党就没有必要再继续围绕巩固政权和经济制度投入更多的精力和功夫,那么其主要力量甚至全部精力就完全放在发展生产力上面,社会的主要矛盾必然是不断增长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的八大关于主要矛盾的提法恰恰就是认为,随着社会主义一化三改的彻底完成,社会主义的基本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已经建立和巩固了,已经能够完全促进生产力发展了,虽然还不完善,但不可能存在倒退和复辟现象。因此社会的主要矛盾就从阶级矛盾转化为“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后的主要矛盾的思想实际也是这样一个逻辑前提和过程。但问题在于,一化三改的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制度建立之后,这种社会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制度还会不会变化?特别是否存在倒退和复辟的可能性?社会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领域中存在的旧社会的痕迹还会不会影响国家政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公有制?由此执政党还要不要把维护、巩固和发展这种政权和经济制度、防止其复辟倒退的任务作为其主要、根本任务和指导思想呢?从辩证法的发展和否定观逻辑地必然推出有复辟、倒退的可能性。从社会基本矛盾原理中必然推出旧社会的痕迹一定会发生消极的反作用,可能会导致新生政权的丧失和历史的倒退。由此执政党人还一定要把维护、巩固和发展新生政权和经济制度、防止其复辟倒退的任务作为其主要、根本任务和总纲。业正因为如此,毛主席在即将夺取全国政权之前的七届二中全会是经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国内主要矛盾仍然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毛主席关于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危险性的思想实际上把“八大”结论的逻辑前提即不存在资本主义复辟倒退的可能性都否定掉了。既然这个前提、条件否定掉了,无论是八大关于主要矛盾的提法还是改革开放后的变相提法都站不住脚了。那么否定“阶级斗争为纲”的所谓主要矛盾的“事实依据”也就根本不存在了。

  第二,这种认识也不符合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历史。

  毛主席批判“八大”提法和主张阶级斗争是主要矛盾的思想来源于实践。

  一是来源于历史实践,是对历史上新生政权丧失的经验教训的总结。如毛泽东关于“不当李自成”思想的一系列论述,同时也多次谈到英法等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后的封建王朝的复辟事实,说明一种新生政权取代另一种政权的过程中都有倒退的可能性,那么以彻底消灭私有制为己任的社会主义崭新制度建立之后,也一定会出现复辟、倒退的可能性、危险性,这在理论上是绝对驳不倒的。二是来源于中国社会主义的实践。如果说,1949年的“两个务必”、“不当李自成”思想是一种预测和警示思想的话,几年后党内出现的刘青山、张子善等腐败人物的出现,1957年少数右派分子向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猖狂进攻,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党内某些大人物对已经建立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度的怀疑和否定,主张三自一包的倒退主张等许多事实证明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制度并没有完全巩固,共产党仍然存在变质变色的危险,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仍然客观存在,无数革命先烈换来的新生政权有可能丧失掉,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斗争仍然尖锐激烈。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当然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中心任务来抓,但必须在巩固社会主义政权、巩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前提下来抓。如果不把巩固政权,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作为主要矛盾来抓,而单纯发展生产力,那么资本主义复辟必然从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那么,生产力再发展,其物质成果能够由人民群众来享受吗?共产党领导的各级权力机构能够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吗?人民群众能够真正当家作主、支配自己的命运吗?所以毛主席才和张平化同志谈话中说:“我为什么把包产到户看得那么严重,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所有制的基础如果一变,我国以集体经济为服务对象的工业基础就会动摇,工业产品卖给谁嘛!工业公有制有天也会变,两极分化快得很,帝国主义从存在的第一天起,就对中国这个大市场弱肉强食,今天他们在各个领域更是有优势,内外一夹攻,到时候我们共产党怎么保护老百姓的利益,保护工人、农民的利益?!怎么保护和发展自己民族的工商业,加强国防?!中国是个大国、穷国、帝国主义会让中国真正富吗?那别人靠什么耀武扬威?!仰人鼻息,我们这个国家就不安稳了。”所以才在八届十中全会上做出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那段著名论述。

  三是来源于原苏联出现赫鲁晓夫修正主义集团的客观事实。九评的内容大家都很熟悉。这里不展开讲了。1990年的东欧剧变和苏联最终解体、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这一客观的确凿事实充分证明毛主席当年的论断的前瞻性、真理性。

  第三,毛主席去世以后的实践再次证明主要矛盾仍然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对立。

  1、所谓的“改革开放”的真实含义就是两种世界观、两种思想体系、两条道路斗争的典型表现。

  毛主席去世后,最大的实践就是所谓的“改革开放”。形式逻辑特别强调概念的准确性。我们所说的“改革开放”完整说应该是“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这里有两个概念:一是“社会主义”,二是“改革开放”。什么是“社会主义”?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社会主义不是生产力,是一种经济和政治制度。必须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角度界定其本质。社会主义从经济制度上讲,就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计划经济体制和按劳分配。政治制度就是无产阶级专政、人民家作主、共产党的领导。意识形态上就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意识的指导地位。而上世纪80年代官方和主流媒体大肆社会主义本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计划经济是主观主义的经济,把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罩上“社会主义”的帽子。这本身就是对“科学社会主义”概念的歪曲、修正。就是两种世界观和两种思想意识对立斗争的产物。正因为偷换了“社会主义”概念的科学含义。对“改革开放”也必然做出错误、歪曲的解读。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界定,社会主义的“改革”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调整、自我完善,改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方面。“开放”是自力更生前提下的“开放”。但目前官方和主流媒体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解读错了。因此他们的“改革”就是“改制”,就是改变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为私有化、市场化的经济基础。他们的“开放”就是抛弃毛主席所说的“自力更生”基础的“引进外资”,实质就是引进“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目前,在官方和主流媒体看来,某大人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和“改社会主义公有制为私有化、市场化”的“改革开放”本质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这种“改革开放”本身就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观念和两条道路斗争的典型表现。掩盖、抹杀、淡化这种尖锐激烈的斗争,去奢谈什么人民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与生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且毛主席的科学论断取而代之,完全是骗人的鬼话。

  2、住房、医疗、教育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本身不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而是盘剥和掠夺劳动人民物质利益的途径和手段。

  按照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社会实践在发展中,必然导致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尤其是住房、医疗和教育的需要。毛泽东时代在公有制、计划经济体制下,主要通过免费的方式实现这种需要。但当今社会在私有化、市场化的条件下,却把人民的这三大基本需要完全推向市场。导致人民看不起病、住不起房、上不起学。是物质生产的不充分、不平衡吗?完全不是。全国各地盖起无数的高楼大厦,建起了无数大小医院和大中小学。但人民需要掏钱,需要贷款,需要拿出自己的血汗钱。这种需要的实现受政府部门、房地产商、银行以及炒房客的一层层扒皮。根源在哪来?根源就是私有化、市场化。两种根本不同的经济体制的对立导致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需要根本不同的实现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不是不断增长的人民物质文化需要与生产的矛盾,决定财富的分配方式,而是根本对立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的根本对立决定财富的分配方式。

  3、“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几乎所有的社会问题的深层次根源就是修正主义路线和走资本主义道路占据主导地位。

  中国当代出现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特别是腐败现象愈演愈烈,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各种错误思潮猖狂泛滥,全党理论水平和各级干部、党员、知识分子等各类群体素质急剧下降,物价持续上升、货币继续贬值,整个社会风气越来越差,是非美丑善恶彻底颠倒,黄赌毒、坑蒙拐骗、弄虚作假等各种丑恶现象遍布各个角落……。所有这些矛盾能够用“落后生产力和落后生产关系”说明吗?能够用“不断增长的人民读美好生活的需求与生产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充分性”解释清楚吗?中国当代阶级斗争仍然十分尖锐激烈的,“刀光剑影、鼓角争鸣”。比毛泽东在世时严重得多得多,可以说,达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时期。固然四十多年,衡量发展标准的所谓GDP确实增加许多,但一是官方公布的数字水分很多,二是发展成果并没有为大多数人民群众所享受,三是所谓发展成果中的许多产品特别是食品、药品类直接间接危害人民生命安全的因素比例极高。这方面的事实太多太多了。本文不再一一列举。我接触的相当多的一些人就认为中国当今已经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全面复辟资本主义了。所有这些国际国内无比确凿的客观事实难道不是对把主要矛盾归结为“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或者说“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最有力的驳斥吗?难道还不能说明中国当今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道路斗争和路线斗争吗?说明“阶级斗争为纲”思想的真理性吗?

  因此,把主要矛盾归结为“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所谓主要矛盾的“事实依据”本身就是一个不符合现实的错误的、荒谬的结论。以荒谬的前提论证所谓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纲而否定毛主席的“主要矛盾”的观点,结论必然是真正的荒谬性。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