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健康呱呱乐|当病毒来袭,你的免疫力“抗打”吗?

发布时间:2025-05-23 22:07:39

 

【开栏的话】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国家喊你行动啦!即日起,云南网携手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权威专家,推出“健康呱呱乐”栏目,每期一张“健康秘籍卡”,刮开即得实用知识:慢病防治、膳食指南、养生攻略……权威科普轻松学,碎片时间养成好习惯!国家为你护航,我们陪你行动,误区退退退,活力蹭蹭涨,身体顶呱呱,点击开刮→

 

·  

最近这段时间

话题#我国新冠检测阳性率快速上升#

持续占据社交平台热搜榜

引发众多网友关注

5月19日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

对新冠病毒流行趋势做出最新判断

他表示:

“这一轮新冠感染整体上可防可控,

不必恐慌。”

除了新冠病毒

其实我们本身就与各种病原体共存

在科学做好各类防护的同时

增强自身免疫力

才是自己最坚实的保护伞

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

如何增强免疫力?

  免疫力是战胜病毒的强大“武器”    

  生活中,我们几乎时时刻刻都处在细菌、病毒、真菌等各种病原体的包围下,要维持身体的最佳功能和状态,免疫系统无时无刻不在与“入侵者”进行着战斗。

  这支人体免疫战队由三道坚固防线构成: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屏障;第二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等组成;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介导的免疫。

  当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时,小病会经常来骚扰,如频繁感冒、发热、伤口愈合较慢、肠胃功能降低、经常感到疲劳、频发口腔溃疡、容易莫名地出虚汗等;而当免疫系统过度活跃时,也会导致免疫失调,可能发生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因此可见,免疫力过高、过低都不行,免疫系统的稳定运行才能守住健康。

   

有这些表现说明

你的免疫系统正在被“激活”

   

  发热:发热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发热其实也是一种免疫系统对异物、病原微生物的应答方式,代表体内的免疫系统被激活了。

  淋巴结肿大:除了指甲、毛发、角膜,淋巴组织和淋巴结几乎分布于全身,也是免疫系统的一道重要防线,当机体受到感染后,相应引流区的淋巴结会出现增大表现,其实也是机体的一种免疫反应,表明免疫系统正在对“入侵者”进行识别和处理。如不是肿瘤等特殊情况,一般感染控制后,肿大的淋巴结会回缩恢复正常。

  血常规异常:除了一些身体“信号”,血常规检查中的一些指标,如白细胞计数和分类,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体的免疫力。当这些细胞数量减少或分类发生改变时,意味着人体免疫功能正在进行调整以应对身体内的变化,也就是被“激活”。

    做好这五件事,增强免疫力    

  年龄的增长以及不健康饮食、运动减少、熬夜、环境污染(包括吸烟)、滥用激素、抗生素、心情烦躁,精神压力、微量元素缺乏、不经常接触外界抗原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及功能。

  增强免疫力,关键要做好这五件事:

  营养合理充足:结构合理的均衡饮食是关键。蛋白质是构成机体免疫防御功能物质基础,是合成抗体的主要原材料,要保证饮食中蛋白质的充足,维生素类、微量元素、饮水量等均不可忽视。

  坚持运动:合理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国外相关研究发现,运动后体内免疫细胞的数目也会有所增加,从而提高免疫力。

  积极的情绪:长期陷入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中,会使人体产生一种抑制因子,影响免疫细胞的正常工作,使身体免疫力降低。当人保持乐观的积极情绪时,大脑的情感中枢会分泌出一种有利于健康的“脑啡肽”物质,这种物质能够调节免疫系统功能。

  避免熬夜:长时间熬夜会导致体内免疫因子的不足,从而出现疲劳、精神不振等免疫力低下的症状。睡眠时免疫系统其实在帮身体做“系统维护”。建议每天保持6~8小时左右的睡眠,保持规律的作息。

  远离污染:环境、食品污染,能使人体免疫力降低。尼古丁等有毒物质会使人体的微小血管发生痉挛,导致局部器官缺血缺氧,如果得不到充足氧气和营养供给,人体免疫力也会随之下降,容易出现呼吸道感染等疾病。酒精会影响肝脏功能,过度饮酒会使免疫细胞的功能下降。

 

 

免疫力是“最好的医生”

饮食、运动、心理、睡眠、生活习惯

是免疫力的重要基石

保持良好的免疫力和健康状态

要从点滴做起

云南网联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特别推出

  统筹:浦美玲

  策划:吴珺 彭锡

  编辑:张潇予

  设计:奎佳良 李亭亭

 

进入专栏学习更多健康小知识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