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奋战二季度 确保“双过半”丨“乌金动脉”上的多式联运密码

发布时间:2025-05-20 08:11:39

原标题:奋战二季度 确保“双过半”丨“乌金动脉”上的多式联运密码

本报记者 陈晨 蒋晓芳 本报通讯员 常凯 范鑫

5月6日早晨7时,伴着悠长的汽笛声,由66节车厢组成的“钢铁长龙”缓缓驶来。不同于普通货运列车,这趟列车是从瓦日铁路鹤壁时丰站变轨至河南煤炭储配交易中心鹤壁园区(以下简称“鹤壁园区”)的铁路专用线,列车上满载的是从山西等地运来的3500吨优质煤炭。

瓦日铁路横跨山西、河南、山东三省,是我国“西煤东运”的重要通道,有“乌金动脉”之称。“正是瓦日铁路在鹤壁设站,为我们带来了机遇。”鹤壁园区调度生产中心内,调度长杜天坤对进站的列车完成煤炭接卸任务后说。

从鹤壁园区的西门进入,不见汽车排队,更不见粉尘飞扬,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约12层楼高的封闭式储煤仓。

“这个储煤仓面积达7.7万平方米,相当于11个足球场的大小,静态储煤能力达80万吨,是全国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封闭煤仓。”杜天坤介绍,鹤壁园区在储煤能力上有保障,但真正的优势远不止此。

“依托国家‘西煤东运’及‘公转铁’政策,园区凭借连接国家煤炭物流东西大通道瓦日铁路和南北大通道京广铁路的交通区位优势,打造物流集散枢纽;同时,依托火车、汽车、管带运输机发展‘公铁管’多式联运。”杜天坤说。

站在鹤壁园区内的铁路公跨桥上眺望,5条铁轨并列自西向东延伸。“这5条铁路专用线连着瓦日铁路,让煤炭进得来、出得去。”杜天坤指着不远处的装卸站说,在铁路和管带机转运环节,园区的翻车机效率为每小时40车,股道条件及翻卸能力每年可满足接卸1000万吨。目前,这样的接卸煤炭能力在区域内仍处于领先水平。

然而,真正吸引记者目光的是飞架在铁轨之上的一条管带机,如巨龙一般向南延伸。

“管带机长约30公里,煤炭在管状皮带内以每秒4.5米的速度全封闭运输,可以直达鹤淇电厂,真正实现了无灰尘搬运。”杜天坤算了一笔账,管带机输煤能力为每小时1500吨,以每天运行12小时计算,单日输送量可达1.8万吨,等同于汽车运输每日563车次的输送量;与电厂原有物流通道相比,管带机占地不到同等距离铁路的30%,相比汽运短驳到厂,运输1吨煤的成本降低20元以上,是一种高效、环保、低成本的运输解决方案。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更好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提升资源整合能力,扩大辐射范围,鹤壁园区在2022年6月正式投运了火车快装系统。“快装系统每小时装车能力可达5000吨,这使园区具备了向全国各地年发运煤炭200万吨的能力。”杜天坤说。

今年,鹤壁园区积极适应大宗商品物流运输的新需求、新形式,着力推动集装箱“公铁”联运模式尽快落地实施。该模式不仅可以实现“门到门”运输,而且由于在运输过程中不需要换箱,减少了中间环节及换装可能带来的货物损失,从而进一步提高运输效率和运输质量。

鹤壁园区化交通优势为枢纽优势,成了国家重要的煤炭战略储备基地,也为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了较为坚实的“硬支撑”。

责任编辑: 小云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