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缅建交75周年和即将到来的“六一”国际儿童节,中缅双方教育、文化等部门于5月16日在瑞丽举行“文化互鉴·青春同行”中缅青少年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来自缅甸木姐地区的22名青少年与中国青少年携手,通过艺术创作深化友谊,用画笔和才艺展现中缅胞波情谊的时代新篇。
活动分别在瑞丽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和民族小学举行,来自瑞丽民族小学的学生和缅甸学生共同参加了绘画、非遗体验、共跳民族舞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我笔下的中缅未来”绘画比赛中,两国青少年结对创作。参赛作品以多元视角呈现出他们的友好愿景——有的融合了孔雀与凤凰元素的中缅友谊塔图案,象征文化的交融;还有的以两国传统纹样构成同心圆设计,寄托命运与共的期盼。比赛评选出了14组获奖作品。
缅甸学生楠琪宁舞高兴地表示,“与中国的朋友们一起画画很开心,也深刻感受到中国伙伴的热情,我相信中缅友好必将万古长青。”
在文艺展演环节,民族小学学生以傣族《孔雀舞》展现民族艺术魅力,缅甸青少年则用中缅双语朗诵《赠缅甸友人》传递情谊。景颇族歌舞、钢琴演奏及小合唱等轮番上演,现场气氛热烈,掌声不断。在非遗体验活动中,缅甸青少年在非遗传承人指导下,完成傣族果雕创作和傣陶拉坯实践。
瑞丽市民族小学学生陈月溪说:“在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不同文化背景下大家对美好友谊的追求和对知识的渴望。我期待着未来能有更多互相交流的机会。”
伴随着欢快的音乐,两国青少年肩并肩跳起傣族“嘎伴光”,又踏着目瑙纵歌的轻快步伐,共享民族群舞魅力。缅甸木姐地区第一高中校长杜又又丹对活动的举办给予高度赞誉:“活动的举办让孩子们很开心,也令他们增长了见识。希望今后两国之间能经常举办此类交流活动。”
作为中缅建交75周年系列活动之一,本次交流通过艺术共鉴、技艺共学等形式丰富了“胞波”情谊的时代内涵。中缅建交75年来,从边境贸易到人文交流,从基础设施合作到民生项目共建,两国人民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一次握手、每一句问候、每一抹微笑,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名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的友谊之河。
云南网通讯员 李源芃 张钰雯 李琪霞 金旺相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