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明溪县:智慧“金钥匙”解决治水难

发布时间:2025-05-18 09:12:00

原标题:明溪县:智慧“金钥匙”解决治水难

明溪县建立智慧管理平台,创新河湖管护体系,告别靠腿跑巡河方式

智慧“金钥匙”解决治水难

(福建日报见习记者 庄紫怡 通讯员 王翠萍 张金玲)

在明溪县雪峰镇渔塘溪畔,河道专管员罗金旺身着绿马甲,熟练地使用打捞工具清理河面,智能终端实时回传水质数据;一旁的巡查员用无人机巡航,遇异常警示,立即将画面上传至智慧管理平台。

如今,明溪“河道管家”团队由55名像罗金旺这样经过专业培训的专管员组成,他们配备有打捞船、无人机、无人船等设备,穿梭于明溪城区、各乡(镇)的大小河湖。

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绿化模范县,明溪县森林覆盖率达82.12%,拥有“中国红豆杉之乡”“中国黄腹角雉之乡”“中国候鸟旅居小城”等多项生态名片。过去,全县27条水系、555.65公里河道依赖各乡(镇)兼职管护员巡护,设备简陋、效率低下;部分河段垃圾堆积、水质恶化等问题频发,成为群众生活的“心头患”。如今,这套“人机协同”的河湖管护体系,成为明溪县破解传统治理难题的“金钥匙”。

去年5月,明溪在三明市率先推行全流域河湖第三方物业化管理新机制。通过公开招标,引入福建闽泉环境科技有限公司,采取“按效付费”模式,构建起“政府监管 市场运作”的管护体系,完成从行政管护向市场化专业服务转型。

“我们搭建‘一体化’管理框架,把全县555.65公里河道纳入分级分类治理,配套‘一日一简报、一周一通报、一月一评议、一季一考核’的工作机制压实责任。”明溪县河长办常务副主任肖先杞告诉记者,他们还通过县、乡、村三级联动监督,强化河长及专管员培训,破解跨界治理难题。

与此同时,考核体系更趋科学化。肖先杞说,河湖管护考核将20条量化指标直接与管护费用挂钩,把水质改善、问题处置效率等纳入评分,实现“干得好奖励、干不好整改”的良性竞争。此外,设立100万元流域水质奖补资金,推行“晒水、议水、评水”长效机制,结合“双河长”制定“一河(湖)一档一策”。

“27个水域的实时画面在数字大屏上滚动,河湖信息、水质监测等数据一目了然。”在明溪县河湖指挥中心,技术人员黄欣向记者介绍福建省河湖长制综合管理平台。

“河道专管员可以运用无人机、河湖管理信息平台、水质自动监测站,实现‘一屏看水’‘一网管水’。系统整合多维数据,一旦发现涉河违法行为,可将预警信息精准推送至责任主体。”福建闽泉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江烽介绍,河湖工作从发现到办结均建立电子台账,实现河湖治理全流程数字化追溯管控,形成“上报—核实—处理—验收”的闭环管理链条。

“以前巡河靠腿跑,发现问题通过电话上报。现在智能终端和无人机实时预警,拍照上传后处理进度可以随时查看,效率翻了几番。”胡坊镇河道专管员吴松平对数字化转型带来的便利深有感触。

数据显示,去年,明溪各级河长巡河超3.9万次,清理垃圾2698吨,上报涉水事件3481件,处置率达100%,河道垃圾量逐年下降。

治理成效转化为发展动能。全县Ⅰ、Ⅱ类优质水比例达100%,3个省控及乡镇交接断面水质稳定达标Ⅱ类以上。“凭借水清岸绿的生态优势,明溪县推动发展‘水 观鸟 ’‘生态 ’融合发展新模式。”肖先杞说。此外,全省首个乡镇级EOD项目——胡坊镇生态环境治理与农林产业融合工程,通过整合荒地资源、推广粪污资源化利用,实现绿富双赢;城乡污水治理、工业集中区污水处理等工程同步推进,生态“颜值”正转化为发展红利。

“下一步,我们将探索AI人工智能在河湖管控中的应用,推动‘物业化管护 智慧化监管’双轮驱动向纵深发展。”明溪县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局长、河长办主任曾荣华说。

责任编辑: 小云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