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走到今天,到底是谁的错呢?一种观点认为错在中国,因为是中国人抢走了美国人的饭碗,偷走了美国的技术,中国的崛起是以牺牲美国的利益为代价的。但是,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这不能怪中国,中国没有错。要怪只能怪美国自己,错在美国自己,是美国自己对华政策发生了错误。中美关系之所以走到今天,是美国自己一手造成的。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过去40年,如果没有美国资本的投资,没有美国技术的引进,没有美国市场的开放,就不可能有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没有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不可能有中国的崛起。那么,由此中国是否应该感谢美国呢?当然,美国之所以如此做,也并不是出于对中国的爱心,而是出于自己的私利,因为同样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美国的跨国公司才是中美经贸关系的最大赢家,他们在中国赚得钵满盆满,中国市场成为他们最主要的利润增长点。那么,为什么美国现
在后悔了呢?这是因为人们发现,对公司有利的,并不一定有利于社会与国家,甚至可能是以牺牲社会与国家的利益为代价的。同样,反之亦然,对社会与国家有利的,也不一定对公司有利,甚至也可能是以牺牲公司利益为代价的。那么,对此应该如何选择呢?早在19世纪后半期,关于大英帝国为什么会衰退?英国经济学家霍布森在《帝国主义》一书中就分析到:当时英国因为资本过剩而转向海外投资是得不偿失的,因为这意味着私人利益,主要是资本家利用国家机器来保障其海外经济利益。尽管通过输出过剩资本从而提高了利润,但是对于国家来说损失却远远超出收益。这部分原因在于绝大部分收益是被商人与投资者所占有,国家只能得到很少的一部分,国家作为一个整体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另外,他还分析到,在出口资本商品及其技术诀窍的过程中,会使落后国家可以开发自己的资源。一旦如此,那么就无法防止例如中国这样的国家通过利用国外资本,来增强自身资本,再与本国劳动力资源相结合进行生产,从而在世界市场中取代英国生产的产品,甚至于最终使西方市场充斥着价格低廉的“中国制造”的商品,彻底改变资本的流向,取得对其“恩主和教化者的财政控制”。所以,他认为应该通过政府对财富的重新分配,以投资国内代替投资海外,由此消除实行帝国主义的动力。但是,针对霍布森的分析,当时还处于流亡海外的列宁就一针见血地指出,控制政府的资本家永远也不会采取这一政策,否则大英帝国就不是资本主义国家了。显然,历史证明了列宁的分析与预见是正确的,因为大英帝国已经早已成为历史。
同样,关于美国为什么会衰退?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有过争论,原因也是众说纷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20年是美国的黄金时代,以至于20世纪被称之为“美国的世纪”。但是,好景不长,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就开始了由盛而衰的转向。对此已故美国国际政治经济学家罗伯特·吉尔平在其《跨国公司与美国霸权》一书中分析到,美国的跨国公司既是美国权力的体现,但同时也是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走向衰退的根源。在战后很长一段时期内,美国主导跨国公司的发展,对外投资被当作是美国的一项国家战略,美国出台了一些激励跨国公司走出去的政策,以此促进西欧,日本地区的经济复苏。但是,随着技术向第三世界与其他发达国家的传播,美国的跨国公司有助于这些国家振兴经济,从而使这些国家缩短了与美国的权力差距。如此一来,美国外交政策的初始目标随着跨国公司的增多而失效。所以,吉尔平建议美国用贸易或者援助的方式,而非对外直接投资去拓展经济交易。美国应该改革内部经济结构,改变公共政策方向,加速产业的转型升级,鼓励投资国内,而不是投资海外。但是,显然美国并没有接受吉尔平的建议,以至于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而这又能怪谁呢?
目前,中美贸易纷争可以说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与日本和欧洲国家贸易纷争的继续。尽管当时的美日贸易战使日本一蹶不振,经济陷入长期迷失。但是,美日贸易战也没有导致出现产业与企业大规模地回流美国,相反而是更大规模地流向了中国与新兴经济体国家。特别是在冷战结束后,美国与西方国家成为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倡导者与推动者,产业转移被认为是一条“微笑曲线”,其中微笑的是美国与西方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因为他们控制了曲线的两头,研发与销售,由此控制了利润。而中国与新兴经济体国家处于曲线的制造加工中间环节,实际上是为跨国公司打工而已。所以,当时美国与西方国家大多数人对于产业转移与中国制造不屑一顾。但是,30多年后,“微笑曲线”突然变成了“哭泣曲线”,美国与西方国家认为是中国抢走了他们的饭碗,掏空了他们的制造业。究其原因,不难看出,尽管美国与西方国家的跨国公司是中美贸易的最大赢家,对他们来讲中国是机遇,绝对不是威胁。但是,问题是他们在中国获得的利润并没有惠及社会,相反是以牺牲社会和国家利益为代价的。一方面由于将产业外包或者转移到中国,导致美国自身产业的空洞化,就业机会的流失,中产阶级的贫困化。另一方面随着产业外包与转移到中国,然后又将产品运回美国销售,尽管产品价格是降低了,这有利于消费者,但是美国与中国的贸易逆差却上升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成了世界工厂,美国变成了能源与农产品出口国,这一变化又进一步加速了世界权力中心的转移。如果继续以此下去,那么在不久未来美国将成为中国的藩属国,中国将不费一枪一弹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的陀螺仪,就如同历史上美国取代大英帝国那样,而且中国会比美国干的更漂亮。
所以不难看出,目前中美矛盾与冲突的根源与其说是因为中国抢走了美国人的饭碗,偷走了美国的技术,是在于中国“不公平”的竞争等等,不如说是在于美国自身投资政策的错误,而这种错误显然又离不开美国社会的资本主义制度这一性质,因为制度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生产方式与投资政策,决定了谁受益,谁受损,谁承担风险,谁不用承担风险,谁得到机会,谁被剥夺机会,而中美关系问题实际上只是美国政治的一种继续。
简介:鲍盛刚
曾获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本科国际政治硕士
曾获加拿大卡尔顿大学比较政治学硕士
任教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政治研究中心,后赴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国际关系。就职于加拿大海外集团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