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我去逛小red书,看到有博主拉群,建群的目的是讨论研三找工作的问题。当然也不是仅仅讨论研三找工作的问题,还包括研三学生报团取暖,互相安慰:好像把自己的痛苦倾诉出来之后,天大的痛苦也才能勉强过得去。我和群主有过交流,他说:“焦虑的很,就怕毕业了没工作,我就感觉我没地方去了,不好意思回家。是呢,尤其都研究生毕业了,人家本科都过得挺好的。”
我能想象到他的窘迫,当然也能与他共情。试想,一个研究生毕业都26岁前后了,毕业了还没有工作,在家呆着,不仅父母觉得奇怪,自己也会觉得不适的吧。当然这可能是个特殊的情感体验,我有问过其他人,如果你毕业没工作,回家呆着应该不会不好意思吧。有的人回答不会不好意思。看来,想法怎样,体验怎样,还跟个体的差异有关。但是,我觉得,毕业后没工作不敢回家的人,数量也不会少。现象是有的,这就让人深思。
我所认识的大部分人都在考公考编,之所以考公考编,目的在于(1)大家都想得长远了,意识到只有长久地稳定地工作到退休才是最好的;(2)大家其实也尝试过找工作,做了一堆测试(就是那种考公考编的题,还有性格测试),然后就没有下文了。几百份简历泥牛入海,不知所踪。于是只得乖乖地回到考公考编的道路中来,每天早起去图书馆,很晚才归。“考公考编是一种孤注一掷的做法。”我对人这样说道。其淘汰率之高,让我想起没考上的人,不得不觉得壮烈。
甚至有的人觉得去夕阳产业也不是不好了。这就是建筑业。来自河北的研三学生A同学决定跨省来到山西去参加一家建筑公司的考试。关于其他工作,群里有同学透露:“我那会儿找一个工作,加了一个工作群,招四五个人吧,那个群都加爆了,还有人没进去。”这是事实,这样的情况我遇到过两次:一次是招运动品牌的店员;一次是招科技公司的销售。
来自上海的B同学在2024年毕业,在考研和找工作之间,我劝他去工作。于是他终于找到了一份采购的工作。公司在上海,需要去东莞和肇庆跑业务。B同学每月挣1万。工作十分辛苦。我问他你还想考研吗?他觉得当初冒出考研的想法是个错误。不过他的痛苦也随之而来,这就是,他是个恋家狂人,他家在河南,他几乎很少回去。家里人很辛苦,他说,于是为减轻家里负担,他不得不下班后去幼儿园带孩子。不懂事的小孩经常掐他胳膊。
人生围着工作打转。工作对大部分人来说从古至今都没有变过,这就是,工作成为了谋生的手段,工作成为了目的。这就是马克思所简单揭露的东西。找不到工作的同学心里感到焦虑,找到工作的同学也会面临各种问题。如此,马克思所说“上午从事打鱼,下午从事批判”的一天安排就好似远在天边。今年毕业生1200多万。有学长告诉我们:“我觉得去年考试机会还算比较多,今年是真的少很多了。”距离毕业还有不足两个星期,没找到工作不敢回家的同学发问:“马上答辩还没找到工作,这个阶段应该去哪儿找呀?”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