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一生当中,有很多言行让当时的人琢磨不透,甚至产生误解。老人家晚年时很孤独,他曾经对身边的人说,他死后,不希望后人怀念他。
按理说,伟人一生建立的功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彪炳史册,泽被后世,为什么老人家不希望后人怀念他呢?
而眼下,中国正兴起一股极为浓烈的“毛泽东热”,一年四季,无论风霜雨雪,韶山铜像广场,伟人故居,北京毛主席纪念堂,前来拜谒的人摩肩接踵,声势浩大。这个现象又该如何解释呢?是不是违背了老人家生前的愿望呢?
我曾经对某些文化现象做过粗浅的研究,比如清明节,出嫁的女子为什么要在父母坟前嚎啕大哭。我一直想不通,一切都好好的,为什么突然就哭起来了呢?
小时候,每逢清明节,母亲总是要带我到外婆坟前烧纸,纸钱烧完后,母亲刚才还小声虔诚地祷告,突然就坐在地上,闭上眼睛放声大哭,我常常被吓得手脚无措。
年龄稍大,我忽然明白了,母亲这是用大哭驱散心中的郁闷和不快。大姐出嫁了,生活中龃龉不断,母亲一直牵挂她;父亲常年劳作,患上了慢性疾病,经常到药铺抓药,还不能干重活儿;秋天抓的八斤重的猪娃,养了四个多月,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
为了能养活这头猪,母亲花费了很多心血。小猪的食欲不好,母亲就经常给它做酸汤面条,但冬天它还是病死了。父亲舍不得扔掉,就退掉猪毛,剔除内脏,剩下的肉只有三斤多。半夜里,一只野猫还叼走了一半猪肉。
大约是生活的不如意,母亲才会把满心的烦恼和郁闷,化作一场痛快淋漓的痛哭,将其驱散开来。
而现在,弟兄姐妹上坟烧纸,尽管还是一脸的虔诚,但几乎没有人再坐在土地上嚎啕大哭了,大约人们的烦恼事少了,或者当下的人更善于掩饰,不想让外人了解自己的内心而已。
联想到毛主席晚年的那句话,我明白了。五十年过去了,后人不仅怀念老人家,而且对老人家的崇敬越发浓重,这只能说明,当下的人对自己眼下的某些社会因素不大满意,因而才深切怀念老人家时代。
人类的情感,不完全取决于能否吃饱饭,住上楼房,开上汽车,更重要的是,社会的人文环境是否让人产生轻松和愉悦。
吃饱饭了,但天天担心会吃上有毒食品,担心面粉里掺滑石粉,肉是注水的,食用油是转基因的,蔬菜是农药超标的。
楼房住上了,明窗净几,格外漂亮,但二十年的房贷,得让一家人压得喘不过气。更何况,孩子要结婚,普通人家面对巨额的彩礼、超贵的家具和电器,又是一笔不菲的开支。一家人每天最挂心的事,就是惦记着下一月的银行贷款如何还。
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先得找一个好的学校,再得托关系进一个好的班级,还担心遇不到一个好老师。从一年级开始,每一次考试,都让父母的心提到嗓子眼儿,接着就是中招,再往后又是高考,十二年的时间,父母都经历了无数个辗转反侧的夜晚。
唉,人老了,病也多了,去医院看病,得看医生的脸色。医生的每一个眼神,脸上每一块肌肉的运动,都牵着全家人的心,因为这可能就是医生在计算割你多少肉,吸你多少血的预兆。
街坊邻居以前是互帮互助,亲如一家,现在却成了情报机构,每天都是盯梢,或者是传播小道消息,经常会把人弄得焦头烂额。
在单位里,高级职称轮不到自己,尽管你很敬业,业务也纯熟,业绩也很骄人,但职称必须得紧着领导,等把领导喂饱了,才会轮到这帮小百姓。等到自己了,硬件条件又变了,自己又人到中年了。
此时此刻,人们多么想找到一个桃花源,茂林修竹,鸟雀鸣叫,老人安详,小孩儿快乐,年轻人怡然自得的地方啊!
如果能找到这样的地方,人类宁愿放弃手机,放弃漂亮的楼房,放弃汽车,放弃大鱼大肉,只求得能拥有一个与世无争,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环境!
现在,我真的明白了老人家那句寓意深刻的话。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