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全面抗战开始。面对敌强我弱的反侵略战争形势,为赢得这场战争,中国必须实行全面抗战、持久抗战和游击战,发动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参战,争取党和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围绕着党在全面抗战时期的中心工作开展起来,宣传党的抗日战略方针,发动民众投身抗战,掀起全民族抗日的浪潮。
一、发动民众投身抗战
卢沟桥事变爆发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即向全国发出通电,“号召全国人民、军队和政府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的侵略。”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了实行全面持久抗战的方针,强调大力开展对全国民众的抗日宣传鼓动工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军队、工人、农民、社会各界、各阶层中,广泛开展全民抗战宣传教育。
首先,中国共产党对抗日军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出了新的部署。1937年8月1日,红军总政治部发布《关于新阶段的部队政治工作的决定》,提出了抗日新阶段部队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在八路军整编完毕、开赴抗日前线的过程中,总政治部又发出《关于东进抗日行军中政治工作的指示》,提出要以政治工作来提高民族抗战的胜利信心,发动广大群众参加抗日战争。总政治部还编写了《抗日紧急动员课本》《抗日军人读本》等政治教育材料,围绕日本侵华战争的非正义性和残酷性,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与英勇牺牲的爱国主义传统等内容,采用上课、开誓师大会、政治讲话、班排集体讨论、设置宣传鼓动棚以及利用日寇行凶现场等多种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激发了广大指战员挽救民族危亡的责任感。
1937年10月25日,毛教员在《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中,进一步提出了八路军政治工作的三大基本原则。他说:“八路军更有一种极其重要和极其显著的东西,这就是它的政治工作。八路军的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有三个,即:第一、官兵一致的原则,这就是在军队中肃清封建主义,废除打骂制度,建立自觉纪律,实行同甘共苦的生活,因此全军是团结一致的。第二、军民一致的原则,这就是秋毫无犯的民众纪律,宣传、组织和武装民众,减轻民众的经济负担,打击危害军民的汉奸卖国贼,因此军民团结一致,到处得到人民的欢迎。第三、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的原则。我们的胜利不但是依靠我军的作战,而且依靠敌军的瓦解。”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的政治工作三大原则,是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重要内容。
其次,党在抗日根据地广泛展开动员民众投身抗战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陕甘宁边区,中国共产党围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积极宣传和动员群众投身到全民抗战中。党把民众的政治动员工作经常化,组织各种抗日宣传队,在根据地各地书写、张贴抗日标语,散发抗日宣传品;组织群众读书、看报,了解抗日战争发展形势;党、政、军的领导同志经常在群众集会上讲解抗日政策,演讲抗日时事。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辟了晋察冀、晋西北、大青山、晋冀豫、晋西南、山东、华中等抗日根据地。为动员各根据地民众投身全面抗战,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实行民主政治。各抗日根据地先后召开了有工人、农民、资本家、开明绅士等各阶层人士参加的代表大会;进行了不分阶级、不分党派、不分宗教信仰、男女平等、民族平等的民主选举;建立起各根据地的民主政府;实行一系列民主改革,施行抗日的政治经济、文化政策,保障各阶层民众的政治经济利益。这些都极大地调动了各阶层民众的抗日积极性。
最后,中国共产党还十分重视对国统区广大民众的抗日宣传教育。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从1937年8月开始,中国共产党陆续在西安、南京、上海、太原、兰州、迪化(今乌鲁木齐)、武汉、重庆、长沙、广州、桂林等地设立了八路军的办事处或通讯处。这些机构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工作的合法机构。党利用办事处公开合法的地位,在国统区开展广泛的抗日宣传教育,开展统一战线工作,招收、输送爱国进步青年到延安参加革命。1937年12月,中共中央在武汉组织长江局,统一领导南方各省党的工作,发展长江流域和南方各省的抗日运动。“长江局除设组织部、宣传部和党报委员会外,还有民运部,并先后建立了职工运动、青年运动、妇女运动等委员会,负责领导各方面的群众救亡工作。”1939年1月,中共中央在重庆建立南方局。南方局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派驻国民党统治中心重庆的代表机关,南方局在重庆加强了对国民党民主派、其他民主党派、地方实力派、工商界、文化界人士和海外侨胞的抗日宣传教育工作,利用各种渠道和形式与他们广泛接触向他们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关心、帮助他们,鼓励民主人士为争取政治民主而斗争,支持他们的抗战主张和要求,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团结。通过《新华日报》等报刊广泛宣传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的主张和抗战方针策略,动员民众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二、党内独立自主原则教育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党内的右倾思想开始出现。中国共产党加强了反对抗日斗争中右倾错误倾向,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宣传教育。毛教员在1937年11月12日发表《上海太原失陷以后抗日战争的形势和任务》的报告,强调指出,必须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坚决执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认清国共两党两条不同抗战路线的原则分歧。报告还提出在党内、在全国都必须反对投降主义的任务。在坚持国共两党统一战线的同时,必须在一切统一战线工作中实行独立自主原则。毛教员的这个报告对当时出现的右倾错误倾向进行了必要的批评和纠正。
1937年11月底,王明等人从苏联回国后,贯彻共产国际指示,认为中国的抗战要依靠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12月,王明到武汉担任中共中央长江局书记后提出许多对国民党无原则迁就退让的错误观点。王明的右倾错误主张对党的工作造成了危害,干扰了全面抗战路线的贯彻执行。为了总结全面抗战以来的经验教训,解决党内出现的右倾错误,统一全党的思想,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全会确定,要不断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用长期合作来支持长期战争:同时,要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毛教员在会议总结中指出,“统一战线中的合作和让步都是以承认对方为前提的,不能因合作和统一而抹杀党派和阶级的独立性及其必要的权利。否则合作就变成了混一,必然牺牲统一战线。所以,没有独立就没有统一,统一和独立是可以而且也是应当一致起来的。” 全会批判了党内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关门主义和投降主义的偏向,着重批判了“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错误主张。这次会议为实现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进行了全面的战略规划,清算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右倾错误,进一步确定了毛教员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后,各地党组织和党所领导的抗日军队,及时组织传达、学习会议相关文件,宣传贯彻党的六中全会精神,对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思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澄清了党内存在的许多模糊认识,保证了党的全面抗战路线顺利地贯彻执行。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蒋介石国民党集团逐步走上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道路。从1939年开始,不断制造反共摩擦事件。在反对国民党顽固派反共摩擦的斗争中,党内、军内出现了一些错误倾向。为此,党中央和毛教员等领导人发布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发表文章、讲演,系统地宣传和解释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方针和同顽固派斗争的策略原则。毛教员指出,为了不断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我党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实行“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反共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就是要放手发动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参加抗日斗争和民主运动,放手扩大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武装力量,广泛地创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发展共产党的组织到全国;争取中等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孤立抗战阵营内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为反对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反共摩擦,党制定了“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和“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原则。经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方针和对顽固派斗争的策略原则被全党全军所认识,并在抗日斗争战线中的策略方针和对顽固派斗争的策略原则被全党全军所认识,并在抗日斗争的实践中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同时发展壮大了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最大限度地孤立了极少数反共顽固派,广泛地团结了一切可能团结的抗日力量,使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得以坚持和发展。
三、抗日战略方针的宣传教育
在抗日战略方针的宣传教育方面,中国共产党首先加强了全面抗战路线的宣传教育。1937年7月23日,毛教员发表《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一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论述了抗日战争两种方针、办法的不同前途。文章指出,实行全国军队和全国人民的总动员,实行全面抗战的路线,就一定能够得到驱除日本帝国主义,使中华民族得到自由解放的前途;如果是片面抗战路线,其结果必定是日本帝国主义占领全中国,中国人民做牛做马当奴隶的前途。8月25目,毛教员又为中共中央宣传部起草了题为《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的宣传鼓动提纲,再次强调了全面抗战路线的重要性。党的各级宣传机构宣传部门和党所领导的抗日军队中的政治工作机构,积极贯彻中央精神和战略部署,利用各种舆论阵地和宣传媒体,阐明全面抗战的重要性。全面抗战路线的传教育,使中共的抗日战略方针深入人心,推动了全国人民共同抗战局面的形成其次,中国共产党加强了抗日游击战战略地位的宣传教育。1937年8月底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开赴华北前线抗日。9月25日,毛教员在给周恩来及北方局的电报中强调指出:“整个华北工作应以游击战争为唯一方向。”“要设想在敌整个占领华北后,我们能坚持广泛有力的游击战争。”10月16日,刘少奇发表《抗日游击战争中的若干基本问题》,他指出:“游击战争将成为华北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主要斗争方式。”11月8日太原失守后,毛教员指出:“在华北,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已经结束,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进入主要地位。”八路军各师分别在晋察冀、晋东南、晋西北、晋西南开展独立自主
主要地位。”八路军各师分别在晋察冀、晋东南、晋西北、晋西南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1938年4月以后,八路军向河北、豫北平原、山东、绥远等华北广大敌后区域发展游击战争,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战场。
然而,中国共产党的游击战略方针却遭到党外一些非议和误解,国民党内亲日派还污蔑我党坚持游击战为“游而不击”,“发展异己势力”等。在共产党内一些人轻视游击战的作用,对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缺乏正确认识。为了驳斥党内外轻视游击战争的错误观点,从理论上阐述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重大作用,毛教员于1938年5月写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这篇重要的军事著作,阐明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并制定了抗日游击战争的具体战略方针,指明了抗日游击战争发展的正确道路。根据党中央和毛教员的战略思想,八路军、新四军和抗日根据地的党政机关及时加强了抗日游击战战略地位的宣传教育。通过开办游击战训练班、召开干部会议、上军政教育课、组织座谈讨论、在报刊上发表文章等形式,掀起了规模巨大的、连续不断的抗日游击战争的宣传教育活动,从而提高了人们对抗日游击战争战略地位的认识,统一了全党全军的认识,保证了全党在指导思想和具体行动上的一致。
最后,中国共产党还展开了持久抗战思想和抗战前途的宣传教育。当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以后,全国人民十分关心抗战的进程和前途。当时社会上存在着“亡国论”和“速胜论”两种错误思想。这两种论调都容易导致人们的思想混乱,使人们对抗战失去信心或产生盲目乐观和轻敌思想。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对全国人民进行抗战进程和抗战前途的教育。早在1937年7月,朱德在《实行对日抗战》一文中就指出,中国的抗日战争“将是一个持久的艰苦的抗战”。刘少奇周恩来、张闻天等中央领导人都先后在报告或论著中阐明抗日持久战的战略方针1938年5月,毛教员集中全党的智慧,写了《论持久战》这重要的军事理论著作,系统地阐述了抗日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在《论持久战》中,毛教员全面地考察和论证了中国能够、也必须经过持久抗战取得胜利的客观根据。他指出,在这场战争中,中日双方存在着互相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失道寡助我得道多助。全部问题的根据就在这里。敌强我弱这一特点,决定日本的进攻在中国能横行一时,而中国不能速胜。后三个特点都是日本的短处,这些短处是日本自己无法克服的。中国的抗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战争因而能够唤起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同仇敌忾,利用中国地大、人多的有利条件来支持长期的战争,并将得到国际上的援助,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毛教员还科学地预见了抗日战争的进程和发展阶段,提出了在抗日战争发展的各个阶段应采取的战略战术方针和措施。
毛教员的《论持久战》于1938年7月1日首先在延安的《解放》周刊全文发表。7月25日,《论持久战》在国统区武汉新华日报馆出版单行本。同年9月,该报馆又出版了该书的订正本。不久,《论持久战》一书在抗日根据地、国统区广泛出版发行。这一著作不仅在抗日根据地被广泛学习宣传,也成为国民党军队一些将领的重要军事著作读物,得到国民党一些将领的肯定和赞扬,在全国人民中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论持久战》科学地论证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以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阐明了争取抗战胜利的正确道路,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解答了人们心中的疑惑与顾虑,从思想上理论上武装了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极大地鼓舞和坚定了广大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和决心,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起了极大的动员和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1949),下册,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463页、第489页、第509页、第521页
2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79页、第388页、第763页
3
《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3页
4
《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1页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