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科学解析:狂犬病疫苗“无血清”真相的数据与事实审视

发布时间:2025-05-12 18:45:58

  近日,有品牌宣称其狂犬病疫苗为“无血清产品”,引发行业对疫苗生产工艺的关注。不过,科学事实与宣传话术之间往往存在差距。我们需以科学态度穿透营销话术,回归产品本质。通过对狂犬病疫苗的工艺细节、检测标准及临床数据的客观比对,或能厘清“无血清”概念背后的技术真相。

  一、何为真正的“无血清疫苗”?定义需严谨

  所谓“无血清”疫苗,其实其评定标准十分简单:

  1. 生产全程不添加动物血清:从细胞培养起始阶段至整个生产过程当中,使用无血清培养基进行生产;

  2. 成品无血清残留:通过特殊工艺控制,确保最终产品中无动物源血清残留;

  若仅在病毒培养阶段使用无血清培养工艺,而细胞培养阶段仍使用有血清培养基,则不符合“无血清”定义,只能称为“低血清残留疫苗”。这种技术路径虽能降低部分过敏风险,但与“无血清”存在本质区别。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未有狂犬病疫苗实现在细胞建库中的完全无血清化。

  二、 难道无血清就=绝对安全?

  无血清并不代表疫苗绝对安全,有血清残留也不代表不安全。

  疫苗安全性需从多维度综合评判,血清残留仅为指标之一,仅从“无血清”这一个角度评判疫苗安全性实在有失偏颇,过度聚焦单一参数会让人忽视更为关键的风险控制点。

  如宣称其狂犬病疫苗为“无血清”的复星雅立峰,公布其产品牛血清白蛋白残留量优于国标1/17,而卓谊生物同类指标达1/17.73。根据卓谊生物提供的连续29批批签发数据,以国标上限50ng/剂计算,卓谊生物狂犬病疫苗的实际残留量更低。是以,复兴雅立峰产品仍含血清残留,其“无血清”宣传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误导。

  血清残留的关键点不仅在于实际数值,更与纯化工艺相关。卓谊生物能利用工艺技术将血清残留量控制在2.82μg/剂,较国标严格17.73倍。这种深度纯化能力,才是降低过敏风险的关键。

  三、 科学严谨性:第三方验证不可或缺

  疫苗数据若仅依赖企业自检,易陷入“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争议。卓谊生物的残留量数据均来自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签发报告,确保独立性与透明度。反观部分企业,以内部数据为宣传依据,其客观性存疑。

  四、 技术演进:超越“无血清”的产业方向

  当前狂犬病疫苗技术迭代呈现四大趋势:

  1. 人源毒株,精准保护

  人源毒株CTN-1株(源自中国山东患者脑组织),与国内流行毒株同源性高达97.17%[1],免后抗体针对性强,中和效率更高,更适合中国人体质。

  2.  0抗生素添加,杜绝抗生素过敏风险

  卓谊生物狂犬病疫苗应用新一代细胞基质Vero细胞,无致瘤风险,且生产全程无抗生素添加,并获得了“无抗生素添加的狂犬病疫苗的制备工艺”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2310000000.0),杜绝抗生素过敏风险。

  3. 2-1-1免疫程序,高效省时

  “2-1-1”四针法(第0天接种2针,第7、第21天各接种1针)较传统五针法(第0、3、7、14、28天各接种1针)不仅少打一针,更可少跑两趟医院,省时省力省心,有效提升患者依从性。

  4.VVM温度标签,安全有效看得见

  VVM标签能直接指出该疫苗是否因过度暴露于热环境中而遭受损害,让患者避免接种无效疫苗,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在冷链管理过程中,VVM标签为冷链运输起到指示作用,客观呈现疫苗是否发生热损害并促使查明问题原因。VVM标签还能避免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疫苗浪费,减少经济损失;VVM标签也能改进中国边远地区免疫接种问题;VVM标签将成为全球的执行标准。

  结语:

  在狂犬病疫苗领域,技术进步应服务于公共健康需求。我们乐见企业通过工艺创新提升产品安全性,但更需警惕概念炒作误导公众认知。真正的技术突破,应体现在更严格的检测数据、更扎实的临床证据、更透明的研发披露中。对于接种者而言,选择疫苗的标准始终应回归到:谁用更可靠的产品,提供更有效的保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