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亩粮食单产提升示范基地内,农业机械正在作业。 通讯员 杨金香 摄
云南网讯(记者 张雯 通讯员 杨金香) 今年春耕生产中,宣威市聚焦旱粮增产增效目标,创新打造高标准旱粮生产样板示范区,通过集成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要素,配套水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两化”支撑,推动传统农业生产智慧化转型升级。
板桥街道木乃片区的万亩粮食单产提升示范基地是宣威市粮食产能提升的重要示范窗口。今年,该基地推广示范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玉米水肥一体化密植栽培、烟地套豆等产能提升项目,通过技术集成节本增效,提升粮食单产,提高土地产出。板桥街道农业科技推广组组长高朝双每天在地里指导种植。“每亩地我们推广种植玉米4000株左右、大豆5000株左右。种植大豆不会导致玉米减产,大豆干豆每亩产量100公斤左右,算下来每亩增产1000多元。不采用水肥一体化,一亩地要3到4立方米水才能浇透;推广水肥一体化后,只要1到2立方米水就可以保证全苗。”
宣威集中力量进行全区域一次规划,分5年在该片区建成4万亩高标准农田,推进挖石清障、削埂填沟等小田并大田工作,开展零电费农业光伏提水灌溉工程,使零散地块转变为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矩阵。“我们这个深井以前是用电抽,每天出水600多立方米,抽每立方米水电费接近1元。现在建起了光伏,每天就为我们省了600元。”板桥街道木乃村党总支书记王德平说,村里还修建了水池,一能解决当地一年的农业灌溉用水需求,二能解决周边部分村民的生活用水问题。
紧扣260万亩的粮食生产目标,宣威实施10万亩以玉米为主的粮油单产提升,6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烟地套豆等大豆扩面提产,以及5万亩粮菜、粮烟等粮经协同发展行动,持续推进以小田并大田和农业光伏提水灌溉为主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推广“宣晟4号”“云山单98”“川单99”“大天2416”等高产高抗型品种,发展以水肥一体化为主的抗旱覆膜集雨栽培,使用集起垄覆膜播种施肥于一体的农业机械,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粮食单产水平,保障全年粮食生产目标顺利完成。通过大面积推广单产提升技术集成,预计可带动全市粮油平均单产提升3至5公斤。通过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融合以及水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两化”的应用,示范区玉米单产将从600公斤向800公斤跃进,带动农户亩均增收200元以上,相当于在原有土地上再造万亩良田。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