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昆明西山区“春蕊之光”项目不断创新未成年人司法帮教模式

发布时间:2025-05-09 00:07:36

  2017年,云南省首家以检察官名字命名的未检工作室——“春蕊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一直以来,未检团队一直践行着“春融万物,呵护成长”的美好寓意,致力于专业化、规范化、社会化的目标。近年来,在“春蕊工作室”的助力下,昆明市西山区检察院与团委、妇联、民政等多部门共同搭建“春蕊之光”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中心,构建多方参与的未成年人检察社会支持体系。

  近年来,昆明市西山区检察院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发现,家庭监护缺失、亲子沟通断裂成为导致青少年涉罪的重要诱因之一。以未成年人具体犯罪案件为例,促使西山区检察院转变帮教思路,开始深入探索司法帮教与社会工作深度融合的帮教新路径。西山区检察院以“春蕊工作室”为平台,联合云南泽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云南大学社会工作系等专业力量,为涉罪未成年人家庭打造“预防犯罪温情防线”,并将多元家庭小组的专业社会工作方法引入涉罪未成年人团辅帮教服务。

  在国内,将多元家庭小组用于涉罪未成年帮教团辅服务尚属首次。截至目前,云南泽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已在西山区检察院春蕊工作室开展3期多家庭团辅活动,形成了特色鲜明、行之有效的帮教新模式。

  家庭系统干预助力个体到群体的扩展

  “传统说教容易让涉罪未成年及其家庭成员产生被动感,沉浸式互动才能唤醒教育觉知”项目负责人表示,因此西山区检察院将多元家庭小组引入未成年司法帮教服务,通过共同参与结构化活动和互动讨论来实现帮教目标的干预模式,其核心在于打破传统帮教“一对一”的局限,将干预对象从个体扩展至家庭系统,利用群体动力促进家庭间的经验共享与相互支持。

  在“教养方式四象限”活动中,司法社工用黄色胶带划分出“专制型”“溺爱型”“忽视型”“民主型”四个区域,家长与孩子通过站位选择坦诚暴露沟通矛盾。司法社工团队通过亲子互动协作活动的设置以实践替代说教,重构健康家庭互动模式。

  “涉案青少年再社会化的关键,在于修复断裂的家庭与社会关系。”司法社工表示,项目探索通过社区游园、老年陪伴等活动,帮助未成年人重拾社会责任感。在司法社工的引导下,参与团辅帮教的青少年化身志愿者,协助举办社区服务。在一次社区心理健康宣教活动中,服务对象小陈(化名)负责“情绪垃圾桶”投壶区并向参与的居民耐心讲解规则、整理道具。“以前总因涉案经历自卑,现在和不同人群交流,感觉自己被需要。”小陈的转变正是项目目标的缩影——通过社会参与淡化“犯罪者”标签,重塑自我价值。

  “叙事疗愈”用自传打破“单向审判”

  在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检察院春蕊活动室内,一场特殊的“自传发布会”为历时两个月的“春蕊之光”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帮教团辅服务画上了句号。司法社工带领5位附条件不起诉未成年人及其家庭成员齐聚一堂,通过自述成长故事、亲子互动分享等协助内容重新构建家庭情感纽带。“自传发布会”上,孩子们以文字、影像回溯成长轨迹,曾因打架被开除的少年阿杰(化名)在视频中哽咽地说道:“以前觉得叛逆很酷,现在才发现伤害了妈妈。”父母则通过独白视频表达隐忍的爱意。

  近年来,昆明市西山区“春蕊之光”项目以司法帮教和社会工作的深度融合为路径、以多元家庭小组为技术核心、以“司法 社工 家庭”为协同等创新未成年人司法帮教举措,帮助涉罪未成年人家庭改善家庭关系,为预防青少年犯罪提供了新路径。“未来我们将继续优化服务,让更多孩子和家庭看见改变的希望。”西山区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将持续优化服务设计,扩大覆盖面,深化与高校、社会组织的合作,推动未成年人司法帮教模式的不断创新,让更多家庭在温情与协作中重获新生。

  云南网记者 龙彦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