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男性子宫肌瘤”字样的论文,竟然刊载在某学术期刊上,学术界是在骗人还是骗鬼?

发布时间:2025-05-08 10:17:34

  最近一则新闻让我十分郁闷: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某护士论文中出现“男性子宫肌瘤”字样,还堂而皇之在中国某学术期刊上刊载了。

  这篇论文题目是《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手术期的情绪和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效果》,论文中言之凿凿:“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8例,女12例。”

  这位护士叫霍某静,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科护士。我有两个疑问:一,这样的论文,怎么会在学术期刊上刊载,难道没有经过审核吗?二,这样的护士,护理水平到底怎么样?

  我忽然想起一个笑话:高考前夕,本市高三年级进行三次高考模拟考试,一个学生不会写作文,就把卷纸上的文章抄写到作文纸上,谁知竟然还拿了一个高分;而另外一个学生,作文水平还不错,他认真读题,仔细写作,但最后却是一个低分。

  这是一件真事。有人一定会问,怎么会是这样呢?很简单,阅卷老师根本就没有阅卷,只是随意给了一个分数,至于分数多少,完全要看阅卷老师当时的心情如何。

  当今中国学术界,不再是埋头钻研业务,一心为国家奉献的时代了,他们虽在学术界,心却在名利场。一切都是程序,一切都是过程,和你的“成就”几乎没有半毛钱关系。

  在学校里,能混上高级职称的几乎是清一色的领导,等到领导和大小头目都混上了“高级职称”,才能轮到一线老师按资排辈,你争我夺。而每一个单位,凡是在一线挑大梁的,几乎是清一色的“初级职称”的小年轻,一旦混上“高级职称”,也就什么也不用干了,躺着拿高薪吧。

  十年前,一个英语老师对我说,一个朋友介绍,让他为一个工程师替考英语。一个英语研究生去考工程师的英语试卷,简直就是小菜一碟,于是他获得了1000元的酬劳,而那个没有出现在考场上的人也顺利获得了工程师的资格。

  这些年来,社会上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很多专家、教授没有去研究他们的对应专业,而是走穴到电视台胡说八道。蓄了一部大胡子矮大紧,本来是音乐专业,却忽闪着一把扇子,在电视台做起了节目,大谈“钓鱼岛不是中国的,自古以来就是日本的”。

  北大教授王福重,他的职业就是研究自己的专业,带自己的研究生,但他非得在媒体上摇唇鼓舌:“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必须消灭农民;农民的贡献是很小的,因为庄家生长,根本不需要农民参与”云云。

  和这些专家教授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一步一个脚印的真正学者。钱学森的“钱学森弹道”让美西方闻风丧胆,但他退休后却坚决请求,辞去中国科学院院士的职位。

  终其一生只有一个“科学工作者”头衔的屠呦呦,在中国早已淹没在滚滚红尘之中,她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消息,还是在电视新闻中得知的。袁隆平长年累月在水田里劳作的时候,他在世界上早已声名远播。

  但他们都不是科学院院士,因为他们不会讲英语,没有留洋学习的经历,没有在国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过论文。有人戏称他们是“三无科学家”。

  这样,就形成一种社会时尚:没能力、没贡献的人,只要能跳过某个门槛,即使是论文中出现“男性子宫肌瘤”的笑柄,也照样会当上护士、医生,甚至是专家和教授。

  反之,你纵然能力超群,贡献卓著,只要你不谙世事,不懂得某个头衔的重要性,不会写一篇狗屁不通的论文,不会讲几句鸟语,没有到国外溜一圈儿,你休想得到这些头衔。终其一生,你只配当一个“科学工作者”。

  伟人一生最高的学历只是一个中师,按照世俗的眼光,他只能去当一个小学老师,然而他丰富的阅历,和卓越的实践能力,让他成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他的雄才大略,他的指挥若定,他的目光深邃而长远,在这个世界上无人能匹。

  在朝鲜战场上,一方是只上过讲武堂的彭老总,一方是美国西点军校的校长,五星级上将麦克阿瑟,论头衔悬殊实在太大了,可是在战场上,真实的战绩和你的头衔没有半毛钱关系,那个五星级上将只能黯然退场。

  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中专还没有读完,就改行搞创作了。按照当今的规矩,万万不可能让他到大学当一个教授,你学历不够,一堆程序门槛都没有过去,怎么能当教授呢?

  不说了,越说越生气。总之,学术界是最不能掺假的地方,如果仅凭一篇狗屁论文就能获得某种头衔和荣誉,谁还能静下心来去研究学问呢?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