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五四运动爆发时并非主流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在运动中后期迎来爆发?——读周策纵《五四运动史》有感

发布时间:2025-05-04 20:18:40

  本文首先阐述“五四运动爆发时马克思主义并非当时主流,但在运动中后期迎来爆发”这个现象,再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

  一、五四运动爆发时,马克思主义并非当时主流新思想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但是五四运动爆发前的新思潮和新文化运动是在1916年成形,1917年夏发展壮大,这些都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前,毛泽东“也承认自己在1919年只是一个无政府主义信徒……陈独秀直到1920年才开始信仰共产主义,而李大钊直到1919年年底以前还没有全盘接受它”。

  

  图片《新青年》杂志

  当时的中国知识界,新思想的主流还是胡适所提倡的“杜威的实验主义”,书中这样写道“1919年冬天,《新青年杂志社宣言》发表,表达了全体社员的共同意见”,“这篇宣言表露出杜威的实验主义在中国知识界非常流行,而马克思和列宁的思想却在宣言里没有显著痕迹...在这一时期,实验主义作为一种哲学和科学方法,比辩证唯物论更为流行。此时阶级斗争的主张也尚未被陈独秀和多数中国知识界领袖所接受”。由此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时,马克思主义并非主流新思想,五四运动的领导者陈独秀、李大钊在这时也都还没开始信仰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在五四运动中后期迎来爆发

  “五四事件之后的几个月中,社会主义引起了新知识界前所未有的兴趣,受其十分流行的抗议与造反精神的影响,许多人开始组织起来,集体研究社会主义...1919年12月,‘社会主义研究会’在北大成立。”1920年3月,李大钊的鼓励下,“社会主义研究会”部分成员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同时,上海的许多社会主义者也开始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尤其是1920年陈独秀从北京来到上海后,周边聚集了许多这种思想倾向的知识分子,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一年后,中国共产党成立。

  由此可知,1920至1921年,马克思主义得到了迅速发展。

  除了上文所述“受其十分流行的抗议与造反精神的影响”,还有哪些原因造就了这个现象呢?书中给出了以下两方面原因:1、五四运动爆发后,苏俄与欧美政府(政客)对待中国的方式不同;2、五四运动爆发后不同思想派别的领导们的做法不同。

  三、五四运动爆发后,苏俄与欧美政府(政客)对待中国的方式不同

  五四运动的核心目的之一是外抗强权,这与欧美国家的政府(政客)的利益相冲突。

  五四运动爆发后,为了维护自身在华的经济政治特权,欧美国家的大多数商人政客都支持腐朽的北洋政府,反对五四运动,最直观地体现在欧美对上海公共租界的管理上:

  “上海的法租界当局对学生和新文化运动采取了一种类似的高压政策。在罢工罢市结束一周后,1919年6月18日,法国驻沪总领事奥古斯特·韦礼德(August Wilden)通知工部局,永久封禁在法租界刊印的《救国日报》,其主编被判处中国法律的极刑,罪名是他的报纸鼓动人们参与抵制日货。”

  欧美政府在上海公共租界的喉舌《北华捷报》开始指责学生们“威胁”并“勒索”商人加入罢市。它说:“毫无疑问,不论中国学生的观点如何,正如那些不时地企图勒索前政府官员和其他人的钱财的敲诈犯无权将这里当作避难所一样,学生们也没有权利进入公共租界,并对其居民实施暴行。”

  这样的做法完全没有展现出欧美国家的“民主”。当时的知识分子很快就对欧美国家深感失望。

  此时的苏俄则展现出了诱人的魅力!

  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后,苏维埃政府“公布并废除了几项沙皇与日本签订的关于中国的秘密条约。”1919年7月25日,列奥·P.加拉罕(Leo P. Karakhan)——莫斯科的工农苏维埃政府代理外交人民委员——在致“中国人民和中国南北政府”的一项宣言(《加拉罕宣言》)中,提议废除沙皇政府与中国签订的所有秘密条约及其他不平等条约,无偿放弃一切在华特权和利益。

  这份宣言受欧美及反苏势力的阻挠,直至1920年3月才传达到北京,北洋政府却拒绝与苏俄进行谈判,但这份宣言受到了所有知识分子、工人、商人等各种团体的热烈欢迎和感激。书中写道“截至4月初,已有30余个重要组织就此问题直接与苏俄政府进行了通信联系,其中包括全国报界协会、中华民国学生联合会总会、上海各马路商界总联合会、商界救国总团、中华劳动公会、中华实业协会、女界联合会、全体国会议员以及其他社会和政治组织。”五四运动爆发后,苏俄与欧美政府(政客)对待中国的方式不同,加上北洋政府对《加拉罕宣言》的封锁,使得苏俄的吸引力更具戏剧性和效力。四、五四运动爆发后不同思想派别的领导们的不同做法。

  五四运动爆发后,秉承西方自由主义的胡适开始转向保守,无视当时的经济、政治问题,脱离人民群众和多数青年,转向学术研究的“象牙塔”。

  相反地,秉承马克思主义的陈独秀、李大钊则深入工人和知识青年中,领导其他社会力量,积极投身革命,展现出极大影响力。

  五、结论

  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吸引力,苏俄政府对华外交政策的改变以及中共领导人的努力是促成马克思主义短时间内爆发的三大正向因素。

  而欧美国家坚持维护自身在华特权,反对五四运动以及代表欧美自由主义的领袖胡适开始转向保守和消极的做法极大削弱欧美民主思想的吸引力,从侧面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编辑:红日欲出

  来源:月月鸟的读书摄影记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