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人们都知道这是毛主席在张思德烈士追悼会上的讲话稿。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个“讲话稿”的形成过程。
那是在抗战时期,毛主席为了减轻人民负担,号召一切机关、学校和部队,在战争条件下实行种粮、种菜、养猪、打柴、发展手工业,开展大生产运动。
中央警务团的警卫员张思德在挖窑烧炭的时候,突然炭窑坍塌,生死一念之间,他猛地推开战友,把死亡留给了自己。
事故发生后,时任中央警务团直属卫生队的队长古远兴将情况及时向毛主席作了汇报。
当时,毛主席正在办公,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难过。他放下手里的工作,表情痛苦地望着窗外,一言不发地不停吸烟。
古远兴站在一旁,不知道该怎样宽慰,心里很是着急。
过了好长时间,毛主席站起身来,对古远兴说:“前方打仗死人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后方生产劳动死人是不应该的。”
“嗯。”古远兴心里很忐忑,低着头不敢多说话。
毛主席看了他一眼,又问:“这件事你向你的上级报告了吗?”
古远兴摇摇头,连忙回答:“没有,我想直接报告给主席就行了。”
毛主席沉着脸,严肃地说:“你必须向你上级汇报,什么时候开追悼会通知我,我要参加。”
古远兴连忙说:“主席,开追悼会的事还没定,到时候我再来通知您。”
毛主席深深地叹了口气,在屋子里来回走动着问:“张思德同志的遗体现在停放在什么地方?”
这是古远兴最害怕问到的问题,知道说出来肯定挨批评。但现在主席追问,不得不硬着头皮如实回答:“由于炭窑坍塌比较厉害,张思德是埋得最深的一个,现在还被压在窑里面,没来得及挖出来。”
果然,听了古远兴的话,毛主席非常生气,脸色都变了,本想发作,但还是忍住了。
他眼睛盯着古远兴说:“乱弹琴,要赶快挖出来,放哨看好。山中狼多,不要被狼吃掉了,要是被狼吃了,你这个队长就别当了。”
“是,一定按主席的意见办。”
古远兴吓得头上直冒汗,一边答应着,又用征询的口气问:“主席,我的意思是不是把张思德同志的遗体刨出来就地安葬?”
毛主席立刻挥手打断他,说:“不行,绝对不行。”
他背着手,在屋子里来回走了两圈,又对古远兴说:“我提三点要求,你给我记住:第一,给张思德身上擦干净,换上新衣服;第二,弄口好棺材;第三,给张思德同志开追悼会,我去讲话。”
1944年9月8日,中央社会部在延安枣园机关沟口操场上为张思德举行追悼大会。会场布置得很肃穆,摆满了各部门敬献的花圈,正中间高悬着毛主席亲手写的挽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
在李克农和杨尚昆的陪同下,毛主席心情沉痛地来到会场。
中央警务团的政治部主任张延桢介绍完张思德生平事迹并致悼词后,毛主席走到台前,开始讲话:“我们的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这个团体,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接着他又指出:“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各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叫司马迁的文学家说过,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所以他的死,比泰山还重。”
毛主席讲得很认真,持续了一个半小时,从一名普通战士的牺牲延展开来,阐明了一个革命者应有的人生观和生死观,阐明了我党我军为人民利益服务的宗旨,使与会者无不为之动情,无不受到教育。
李克农要求秘罗青长和许立群两人整理毛主席的讲话内容,并在中央警务团的团报上登出。
9月21日,《解放日报》以《警备团追悼战士张思德同志毛主席亲致哀悼》为题全文转载了这篇文章。
9月22日,新华社通过广播向抗日根据地的有关宣传单位播发了这条新闻。各根据地报纸接到后,纷纷转载。很快,“为人民服务”的声音传遍延安、传遍陕甘宁边区、传遍了全国抗日根据地。
1953年,这篇讲话以《为人民服务》为题,收入了《毛泽东选集》。成为教育党员领导干部的难得教材,至今仍有不少人能够通篇背诵。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