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子发现了一个叫做深耕纪的公众号,里面的东西大多是当代打工人的生活记录,读来颇有意思。其中有个叫黎计划的作者接连发了三篇文章,大概是以倒叙的形式讲述了他的经历,里头对各类企业的描述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老黎在一家国有直营的酒店工作,再之前在一家房企的物业公司工作,打了个劳动官司,再之前曾经在一家国营企业工作。他的三篇文章大抵与这三段经历相对应。
他在那篇《从主人到奴隶——一位下岗工人的经历与感悟》的文章里提到了,他早年在国营企业工作的经历。他觉得,那时候有工会的保障,福利条件好,厂里替每个工人负责和考虑出生到去世的各种问题。他说,企业评优的时候领导说了不算,得看工人的意见,并提到了尊严问题。他说在这个国企里,工人是得到尊重的,而在酒店和私营工厂里是没有尊严的,有各种各样的压迫、反差和不公,他在酒店里面受到了各种“不把人当人看”的待遇,并做了一番对比。
这部分的小标题叫做“国企的尊严与私企的压迫”,如果光看小标题,会以为这里提到的酒店是一家私企。但如果你联系到这位作者之前写的另一篇文章《某国有酒店员工:领导你建家庭群是搞笑吗?》,你就会发现这家酒店其实也是一家国有企业。
在《某国有酒店员工:领导你建家庭群是搞笑吗?》的描述里,赖工请的事假本来可以用年假抵扣,但这家国有酒店“本来有七天年假,一天都不给他”;一个工伤工友,“仲裁给他判了四个月工资,但我们所谓国有企业的HR还是不给他一分钱,然后他又去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即使申请强制执行了,他到现在为止还是没有拿到钱。”洗澡时间也要控制,为了节约花在工人身上的一点儿水费,不惜花重金安装用水的控制设备。克扣的好处呢?最后“那个IT同事经历过这次后,就再也不加班了,弄得主管和经理他们也没办法,只好自己上去处理了。”
咦,它不是国有企业吗?许多人以为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里工人地位完全不同,但在这里,这家国有酒店和他工作过的私营企业十分相似,却和之前工作过的国营企业有着天壤之别。
这是咋回事?
事实上,大家重视的所有制其实只是一个名分问题,只是说了企业归谁支配。它写在纸上,由法律制度确认和保护。它是法律对社会事实的描述,是对谁控制企业的结果的确认。但更重要的是产生这些结果的原因。生产过程当中的人与人的关系,即生产关系决定了“谁控制企业”的结果。无论是谁的所有权,关键要看它背后反映的生产关系究竟如何。
如果工人阶级掌握国家政权、支配生产过程,在这样的生产关系下,国家受全体劳动人民委托管理企业,这样的“国营”背后是工人行使支配生产的权力,工人阶级当家作主。工人自然是企业的主人,受到尊重,享有充分的福利保障,企业也必然要处处为工人着想。
如果国家只是和其他的资本一样是一个产权人,行使的是资本的权利。那么这里的国有企业必然要像其他资本一样从事竞争、节约成本、从劳动者身上克扣它能克扣的一切东西,劳动者则只是盈利的工具。
在那家“国有酒店”里,劳动者从名份上也是没有权力的。他是外聘的工人。酒店里的人分四种,掌最高权力的,是有编制的领导(招待办主任);第二等是外聘的经理人,虽然没有编制,但站在老板一边,权力很大;第三等是有编制的职工;最无权的是无编制的工人。他就是第四类普通的员工。
所以,关键还是要看生产关系。一切待遇、福利,只是生产关系的结果。为谁生产,为什么生产,围绕生产目的而结成的人与人关系才是待遇、福利的原因。在老黎看来,“那时候有工会的保障,福利条件好,厂里替每个工人负责和考虑出生到去世的各种问题。”但这些好处只是获得上的好处,是分配环节的事情。但关键在生产环节。是生产环节的当家作主,才能保证在分配环节得到好处。生产是原因,分配是结果。工人如果只是在分配环节收获好处,却忽视了生产过程,忽视了对整体社会生产的掌握和支配,已有的福利也会逐渐消失的。
老黎在另一篇文章(现身说法:打工人应该打劳动争议官司吗)里提到了维护劳动权益的斗争。维权对劳动者的好处不仅仅在于实现自己的权利,更在于在实现权利的过程当中锻炼了自己,教育了工友,打击了资本的气焰,壮了本阶级的士气,并提高了掌握各项社会机制的能力,为当家作主做了更充足的锻炼和准备。
劳动者只有通过与社会的充分结合去掌握生产关系,掌握运用各种社会条件的能力,才能有各种分配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只有当家作主,做了社会的主人翁,才能获得真正的全面自由的发展。
一定要当家作主,一定要做社会的主人翁!劳动者任重道远呀!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