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渝昆高铁云南段:穿山越岭筑坦途

发布时间:2025-04-28 22:07:33

  4月的云岭大地升腾着昂扬进取的活力,涌动着踔厉奋发的干劲。全长388.6公里的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渝昆高铁云南段施工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轰鸣的机械声、有力的号子声,汇成一曲激昂的“交响乐”。

  作为云南省首条时速达350公里的高速铁路,全长约700公里的渝昆高铁从四川盆地进入云贵高原,海拔从400米急剧爬升至2000米,最高落差达1600米,地形剧烈起伏,穿越了复杂多变的地质环境。尤其是全长388.6公里的云南段,桥梁和隧道的比例高达88.07%,工程地质复杂,施工难度极大。   

  这条横贯中国西南地区的巨龙,自规划之初便承载着无数期待与梦想。它不仅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京昆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连接川、渝、贵、滇四省市的重要交通大动脉。为了这条大通道的早日联通,广大铁路建设者们奋战一线,抢工期、抓进度、保节点,攻坚克难,啃下一个又一个“硬骨头”,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  

  截至目前,渝昆高铁云南段路基土石方已完成95%,桥隧施工完成超85%,路基、桥梁、隧道等站前主体工程已基本成型,站后“四电”及站房工程正在有序推进,工程建设全面进入“冲刺模式”,为实现按期开通运营打下了坚实基础。

  掘进,全力攻坚“硬骨头”  

  渝昆高铁全线共有10座长度大于10公里的隧道,均位于云南境内,其中包括两座长20公里的隧道,即彝良隧道和炳辉隧道。彝良隧道24.8公里,为全线最长隧道,也是目前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世界第一长隧。

  彝良隧道连接盐津县和彝良县,地处乌蒙山腹地,地形复杂,山高谷深,彝良隧道最大埋深达920米,相当于300层楼的高度,四级、五级围岩占比超85%。施工过程中需穿越瓦斯、岩溶、涌水突泥、高地温等极端地质环境,洞内常年平均温度达30℃,安全风险与施工难度均属行业罕见。  

  在这个几乎囊括了隧道施工所有不良地质类型的“地质博物馆”里,每一米推进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这条祖国八纵八横的西南大动脉上,建设者们常年与群山为伴,与晚霞共舞,以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精神书写新时代中国高铁速度。在建设者们全力攻坚下,这条全线第一长隧年内有望实现贯通。   

  与彝良隧道毗邻的炳辉隧道是全线第二长隧。炳辉隧道全长21.17公里,横穿乌蒙山,隧区山高坡陡,地形陡峻,石壁千仞,溪流众多,隧道交替穿越滑坡体、断层、背斜、向斜等不良地质构造,面临危岩落石、塌方、突泥突水、隧底变形、瓦斯、岩爆等多种风险,现场施工四、五级围岩占比合计达到79%,时常泥沙横流,寸步难行。      面对巍巍乌蒙,中铁五局的建设者们迎难而上,以攻坚克难、奋力拼搏的近作风,全力以赴投入到建设中,以“微台阶、短进尺、快循环、勤量测、强支护、早封闭”等多项措施成功攻克围岩条件差、地质变化杂、突泥涌水多等多个施工难题,从1000米、2000米到10000米、20000米,隧道建设近3年来,实现了现场施工“不停步”,安全生产“零事故”。

  “现场情况怎么样?”天刚蒙蒙亮,项目经理付军就已经在工区一线询问队长生产进度。正值大干关头,小到一根钢管、一个安全帽他都事无巨细,反复核对,全天穿梭在各个施工点上检查指导。

  在隧道掌子面,项目副经理王冲用“吃得苦‬,耐得烦,熬得住”的劲头与岩石搏击。为推广新爆破技术,他驻扎一线,顾不上一路泥泞进进出出,指导现场、测算数据、调整爆破药量,渐渐地,掌子面炮眼少了,成本节省了,效率却翻了几番。

  寒来暑往,在这片乌蒙热土上,建设者们以钢铁般的意志,在云岭红土地间镌刻下铿锵的奋斗印记。

  冲刺,决战决胜勇担当   

  渝昆高铁出川入滇第一站“盐津南站”是一座十分特殊的车站。从车站鸟瞰图可以看到,这座特别的车站设在隧道和桥梁连接处的悬崖高处,这样的选址在我国高铁站点中也是罕见的。

  京昆高铁西昆铁路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盐津县的地形极为险峻,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构成极大挑战。考虑到地理位置、交通网络、区域发展规划等多重因素,盐津南站的设计创新性地应对了地形上的挑战,   

  全长787.05米的白水江四线特大桥是盐津南站站台桥,大桥采用高铁站台和桥梁一体设计,以80 152 80米连续刚构跨越白水江。今年以来,盐津南站白水江四线特大桥建设屡创佳绩。中国铁建大桥局项目部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盐津南站白水江四线特大桥挂篮连续梁已完成全部202个节段的77%。

  在会泽县待补镇,由中铁十二局集团承建的渝昆高铁云南境内移动模架制梁施工现场正在如火如荼进行当中,全力冲刺加速推进工程建设。这支由技术、安全、设备操作等各类专业工程师组成的42人移动模架核心团队,平均年龄35岁,他们扎根一线,披荆斩棘,钻研移动模架造桥机快速转场、穿越隧道群快速制梁技术,为后续铁路大吨位箱梁移动模架施工建设积累丰富的施工经验。

  位于寻甸县的中铁十六局渝昆高铁云贵段站前八标梁场制梁区内,安全负责人魏永杰紧握对讲机,时不时发出提醒,“注意安全!小心脚下!”。梁场每天计划生产两片箱梁,每片梁从入模到浇筑完成要10—12个小时,后续还需要张拉、养护、压浆等一系列工序,又需要10余个小时,全过程需要不停歇盯控,直到运送到存梁区才算结束。为了不影响后期施工,项目部采用昼夜不停、人停机不停的方法换班施工作业。

  在制梁区旁,紧张施工作业的是一天一小试,三天一大试的重复试验,为了解决无砟轨道收缩开裂、混凝土气泡等问题。技术负责人王晓鹏告诉记者,渝昆高铁是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要求高、规格严,不允许出现任何质量问题,每次试验长达10个小时左右,过程中采用“三二二”收面工艺即3次收平,2次压光,2次控裂。成型后要立马着手开展试验数据检测和分析,寻找稳定混凝土配合比和裂纹、气泡等出现规律,确保按期启动无砟道床首件施工并一次成优。

  烈日下机器轰鸣声、金属敲打声、钢筋切割声不绝于耳,建设者们夜以继日,奋勇向前,用优质的精品工程迎接即将呼啸而过的高速铁路。

  云南网记者 胡晓蓉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