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编者按:
1、什么树开什么花,什么阶级说什么话。资产阶级的文艺作品必然只反映资产阶级的反动价值观,宣扬资产阶级主流思想。资产阶级是崇尚暴力吗?并不是无产阶级通过暴力去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爆发一些暴力运动就会被资产阶级污蔑为"暴乱";资产阶级反对暴力吗?也不是。资产阶级在一遇到工人反抗时便呼喊暴力机器进行镇压。由此可见资产阶级赞扬维护其剥削地位的暴力,反对无产阶级反抗的暴力。资产阶级通过文艺机器生产出反动的文艺作品来向无产阶级灌输资产阶级对于"暴力"的观点,实际上就是用暴力威慑无产阶级的反抗。
2、暴力行动从来离不开政治行动,从来不存在纯粹的暴力行动。资产阶级遵循的暴力逻辑是镇压无产阶级、维护其统治的逻辑,因此暴力的出发点必然也是资产阶级法权。反映在电影中必然是个人主义、英雄主义。而无产阶级的暴力逻辑是镇压反革命,肃清落后生产关系,因此出发点必然是无产阶级政治,反映在电影上便是集体主义。资产阶级妄图通过电影完成对于无产阶级政治意识的控制,因此必然竭尽全力去污名化无产阶级的反抗。
“暴力美学”是何物
“暴力美学”主要是一种电影艺术的风格和表现手法,除了在电影上的运用,在游戏、动画等领域中也都有着“暴力美学”的影子。在资产阶级艺术作品的画面构架中,“暴力”成为了其中的填充物,“暴力美学”将枪战、打斗、杀戮等暴力场面形式化,用简单粗暴地方式打破传统的社会道德,时刻撬动观众的视觉神经,刺激感官系统。当然,这些“暴力美学”的艺术作品通常会给予使用暴力的目的,通常要么是老套的维护正义、要么是近些年流行的反套路,单纯地追求极致的暴力。就如资产阶级导演昆汀·塔伦蒂诺的作品《低俗小说》、《杀死比尔》,亦或是导演吴宇森的作品有《喋血双雄》、《英雄本色》、《变脸》。即使这些片子五花八门,但归根到底这类片子离不开的就是个人英雄主义,而“暴力”无非是作品主人公为了执行自身信念与目标的手段。而这些作品给无产阶级带来的是资产阶级反动的意识形态观念,催生出的只会是“恐怖主义”的暴力活动。
暴力美学”从何来
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无时不刻发生着,暴力也无时不刻地在被运用着。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残酷的剥削与压迫令人发指,作为奴隶的无产阶级拼命试图挣脱这不平等的剥削关系,可无产阶级一旦有反抗的活动,资产阶级就立即将他们的暴力机器开动起来,镇压无产阶级的反抗,资产阶级的种种暴行就发生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每一个肮脏角落。正是阶级斗争中暴力活动的客观存在,“暴力”的观念不断映射到各个社会阶级的脑海中,资产阶级的文艺工作者们由此将“暴力”化变为一种符号,一种表现形式,“暴力美学”由此孕育而生,资产阶级的“暴力美学”实质是参杂大量的资产阶级反动意识形态的产物。他们所鼓吹的“暴力”从来不是去支持无产阶级进行反抗斗争,资产阶级口中的“暴力”可不会像他们的文艺作品中描述的一样,主人公通过暴力手段维护了自身的利益,实现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大团圆。事实是,当无产阶级试图违抗资产阶级的统治秩序时,资产阶级就会猛烈地进行反扑,当无产阶级试图用暴力手段来反抗时,却早已陷入到资产阶级设计好的陷阱当中去,被资产阶级有组织有纪律的暴力机关迅速包围和精准打击。
资产阶级的“暴力美学”鼓吹的是资产阶级认可的“暴力”,即不破坏资产阶级统治秩序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暴力,这种暴力资产阶级当然是要大张旗鼓地去宣传,要把这种暴力观念灌输给无产阶级,将无产阶级的反抗活动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中,使资产阶级的剥削地位永世不倒。资产阶级真的能如他们所愿吗?随着资产阶级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广大无产阶级慢慢意识到自己只不过是供资产阶级自由买卖的劳动力商品,在资本主义社会下,无产阶级是被枷锁紧紧束缚的奴隶,任凭无产阶级再如何努力,也无法逃出资产阶级的包围网。面对无产阶级受到不公待遇,资产阶级的暴力机器是不会对无产阶级伸出任何援手的,这正是无产阶级缺乏的正是执行和维护无产阶级自身阶级利益的暴力机构的表现,在当下,革命的呼声是越来越强烈了,资产阶级的春秋大梦是做不长远的。
无产阶级的革命道路
在如今无产阶级所面对的是极度的无权,要打破无权状态,无产阶级必须在无产阶级先锋队组织的领导下,采用暴力革命,建立起无产阶级的政权,建立起无产阶级专政。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