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回顾几个故事。
其一,据孔庆东,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钱学森就说,中国已经具备了载人航天的能力。结果,钱老的这个说法被阻止,不允许公开说,载人航天也被推迟,以免影响对文革的评价。
其二,运-10大飞机强行下马,至今仍然是中国人的心头之恨。
其三,据资料,被强行下马的重大科研工程,应该有好几十项之多,远不止一个运-10大飞机。
其四,芯片技术被美国霸权视为“法宝”,前几年美国在光刻机技术对中国全力围剿。而早在文革期间,中国已经发展,甚至走在世界前列。
其五,我印象中,战区导弹防御体系、国家导航防御体系等概念,也是文革中中国首先提出来的。要知道,这两个概念,很多人认为是美国人搞出来的。美国人的导弹防御系统,曾经被吹得与航母同样重要,是美国军力的象征。
“窥一斑而知全豹。”从以上几个例子,不难窥出,文革时期,是中国工业、科技大爆发的时期,是取得奇迹般的进步和成就的时期,根本不是“崩溃的边缘”。
据我本人考证,“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个观念,以及提出这个概念的魏源,是文革结束后才“突然”出现在中国学术、教育、思想、文化、舆论场上的,而且一出现,魏源就被捧为与林则徐齐名的大思想家,“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实际上,据吹捧魏源的资料,魏源的《海国图志》是根据林则徐的书编写的。但林则徐并没有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这种买办观点。民国时期、新中国时期,魏源这个人,寂寂无名,并没有什么社会影响力,也不是了不起的思想家。突然吹捧魏源,吹捧“师夷长技以制夷”,其实是为了文化投降,是一种典型的买办思维。
但是,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那就必须强行制造一个中国工业衰落、科技落后、经济濒临崩溃的形象,同时,也必须制造一个美国科技、工业极其发达先进的社会印象。这就必须堵住钱老这样的科学家的嘴,不能强调那个时代取得的奇迹般科技和工业成就,即使是已经取得并公开的成就,也要毁掉,比如运-10。否则,怎么“彻底否定”,怎么“开放”?怎么“以美为师”?
留学生政策,也是当年文化投降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时,恐怕要提一下钱学森同志。为了暗示向美国派出中国留学生的政策的正确性,钱老再一次被“请”出来,作为“样板”。谁让钱老是从美国留学归来而又有大成就的科学家呢?我虽然没有看到相关证据,但是,我相信,钱老不可能赞成向美国派遣中国留学生的政策。因为,钱老对美国的教育特别是科技教育情况应该非常了解,钱老自己也拒绝美国的邀请及某大人物的劝告,拒绝再去美国。更加重要的是,钱老还是位大教育家!新中国的科技教育,钱老应该可以算是开山祖师爷。我相信,钱老对其亲自开创的科技教育,一定是有充分信心的。培养中国科技工作者,还需要去美国吗?
实际上呢,中国派到美国的留学生、访问学者,相当多的学的并不是科技,而是文科,是政治、经济、法律、历史、艺术之类。这些人,几乎是“河殇”派、公知派的主力军。
也就是说,原本“师夷长技以制夷”,应该重点学习科技,以便“发展”中国工业,达到“制夷”的目的。实际上,打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旗号,他们学的却是西方编造的旨在抹黑、歪曲、淡化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革命史的西方政治、经济、法律、历史、艺术之类。充分说明,留学生政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买办政策。事实上,他们留学归来之后,就忘记了“制夷”,他们搞出了“夫妻”论、中美关系是中国的核心利益论。“制夷”,原本就是心不由衷的谎言。
事实上,自从“彻底否定”、向美国派遣留学生之后的三十年,中国科技、工业几乎是停滞的,至少发展没有那么迅速,远不如文革期间的工业科技进步速度。中国近十多年的科技大暴发,有几项是从美国留学归来的人搞出来的?航母,是从乌克兰搞到的技术;大驱,据说也参照了乌克兰也就是前苏联的成果;电动汽车,是钱老最早提议,由中国自己搞出来的;其他船舶、高铁、通信、航天、航空、能源、核、军工、基建、材料、航海、电子、软件,几乎全是我们自力更生的结果。2004年春天,我跟着领导到清华大学调研参观,负责接待的清华大学的杨副书记说,中国航天领域,几乎没有清华的学生,几乎都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大学的学生,他很是“眼馋”。经济、金融、教育、生物、医疗、卫生等领域,“海归派”的影响倒是很大,也是买办性较强的领域。
还有一个铁一般的事实,就是美国近年没有什么像样的科技成果。在科技发展上,近年的美国远不如中国。我甚至怀疑,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科技,其实相当一部分可能是从中国偷来的,也可能是某些人主动奉送的。因为资本主义的体制,就不适合发展科技。钱学森的老师是冯·卡门,并不是在美国培养的科学家。所谓美国的民主、自由、人权、法治什么的,现在我们已经明白了,是买办媒体、舆论、学者吹出来的,是骗人的。那么,美国的所谓科技发达,就不是吹出来的吗?
中国向美国派留学生,而美国则很少向中国派留学生,甚至,中国还有很多小学、中学学生,也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留学,更甚至有些人不择手段地把孩子生在美国,这样,美国自然而然就在文化上占据了“至高点”,就可以居高临下地对中国指指点点。实际上,有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从美国留学归来的人,也的确有那么一种特殊的优越感,中国社会也的确仰视之。这其实是中国丧失文化自信、自尊的表现,也暗示了美国的文化比中国先进,在中国社会上培育了洋奴买办风气。
今天,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等西方国家留学归来的学生,已经没有什么优越感了,中国社会也不拿他们当回事了。其实,根本原因,还是这四十年来,海归派的所作所为,不但不如舆论上吹得那么高大,相反,贡献不大、能力不强,甚至还有强烈的洋奴气,相当多的人投机、贪婪,引发了中国社会对他们的反感、鄙视。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首先要体现思想文化上的自信!必然由被动的“文化进口”,转向主动的“文化输出”。那么,留学生政策,作为丧失文化自尊自信、被动接受文化进口的政策,同样,也是被近年来的社会发展事实证明错误的政策,必然要被抛弃!当然,相当一部分留学生、专家、学者、“海归派”——尽管他们不是间谍、不是买办、也不贪婪甚至还非常优秀,可能是受到较大冲击。这是时代的冲击,不是哪一个人能够制造或者能够阻止得了的,所以,不要怪董明珠。
难道不进行文化交流吗?难道要闭关锁国吗?当然要进行文化交流,也当然不存在什么闭关锁国。但是,这个交流,显然不是以往的那种自卑式的、仰视式的、被动式的、朝圣式的交流,不是学生聆听老师布道式的交流,而是中国主动向全世界传播自己先进思想文化的交流,是平等的甚至多少还带有深刻优越感、先进感的、传道式的交流。我们不光是学生,我们更是老师。
我注意到,有许多人对董明珠的“不用海归派”的“狠话”表示了反对,甚至有些人开始谩骂,说明,他没有意识到,中国对外思想文化交流的方式、方向,发生了变化,他们还不适应这个变化。
要么适应,要么被淘汰。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