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会泽县驾车乡:全力打造苦荞系列产品之“驾车苦荞丝”

发布时间:2025-04-15 16:07:46

  原标题:会泽县驾车乡:全力打造苦荞系列产品之“驾车苦荞丝”

  会泽县驾车乡属于典型的高寒冷凉山区,是苦荞生长的理想之地。近年来,驾车乡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苦荞种植产业,苦荞种植面积达3万亩。为了进一步提高苦荞产业的经济价值,提升产业附加值,驾车乡将苦荞产业作为当地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全力打造“驾车苦荞”系列产品,“驾车苦荞丝”就是首当其冲的一种。

  在会泽县,提起“驾车苦荞丝”,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酥脆可口,唇齿留香”是人们对驾车苦荞丝的一致评价,一根金黄的荞丝拿在手里一看,或者放进嘴里轻轻一嚼,就能判断出来是不是地道的驾车苦荞丝,多年来,驾车苦荞丝已经成了荞丝中“只可以被模仿,不可以被超越”的“荞丝老大”。

  驾车苦荞丝不但口味独特,还对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肝炎、肾炎、心功能不全等具有辅助疗效,是理想的保健食品。

  驾车苦荞丝的制作历史悠久,招待客人、馈赠亲友,最拿得出手的也是驾车苦荞丝,既香酥美味,又容易保存,是馈赠亲友的绝佳礼品。

  驾车苦荞丝的制作工序比较复杂:

  第一个环节是淘洗和晾晒。挑一个晴好的天气,把家里的苦荞用清水淘洗至少三遍,淘洗过程中需一边淘洗一边揉搓,把苦荞表面的灰尘和“荞芒”搓洗干净,还要用筛子漂去颗粒不饱满的苦荞。将淘洗干净的苦荞均匀地铺在透气的布上晾晒,期间用耙子翻耙,让其水气晾干。

  第二个环节是磨面。将晾干的苦荞用磨面机去壳,磨成细腻的苦荞面粉,为了方便后续的使用,可以按照磨面的流程把“头道面”“二道面”“三道面”分开保存。

  第三个环节是做凉粉。将“头道面”“二道面”按照一比一的比例混合,取适量的苦荞面放入盆中,再加入冷水,用力搅拌,让苦荞面和水充分溶解后静置备用。将灶上的大铁锅洗净,烧上一大锅水,水的分量是苦荞面的6倍左右。待锅里的水滚沸时,将刚刚溶解的面糊倒入铁锅中,一边倒一边用力搅拌。倒入面糊后,改中火煮至沸腾,再改小火慢慢熬煮,期间需不停均匀地搅拌,让锅里的面糊均匀受热。小火熬煮15分钟左右,一锅金黄的苦荞凉粉便可以起锅了。将煮好的凉粉放入特制的长方形木制容器里,让其冷却一天。

  第四个环节是晒荞丝。选一个晴好的天气,将特制的竹席一字排开,把木框中冷却的凉粉先切成长约10厘米、宽约5厘米、高约5厘米的大长方体,再用特制的带有20左右根钢丝“弓”横、竖各划一刀,让凉粉变成均匀细长的凉粉丝。把凉粉丝放在铺好的竹席上,再用筷子划开足够的空隙,让其充分晾晒。天气晴好,一天就一次性晒干的荞丝不论颜色、口感都是最佳的。

  第五个环节是包扎。将晒干的荞丝小心从竹席上取下,按照50到60根一捆的数量进行捆扎,这样方便存放和运输。

  第六个环节是烹制。经过复杂工序晒干的驾车苦荞丝,首选吃法是油炸,油热后改小火,下入两三根苦荞丝,快速翻转炸三四秒后捞出,什么佐料都不用加就可以食用,酥脆中带有淡淡的荞香,简直不要太美味。除了油炸,驾车苦荞丝还可以用来煮火锅,或者浸泡后煮、炒都是不错的佳肴。2005年10月,驾车苦荞丝制作技艺被会泽县人民政府认定为会泽县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在驾车乡的光头村、水塘村、驾车村等村,几乎家家都会做苦荞丝,驾车苦荞丝制作技艺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古老技艺,通过一辈一辈驾车人的耳濡目染,驾车苦荞丝的制作技艺经久不衰。“我嫁到这里十多年了,跟着我婆婆学会了制作荞丝,我现在带着孩子在家也不方便出去,所以我就在家里做了慢慢卖,身边的亲戚朋友吃了好吃,又帮我推销,我也弄了一个小店,顾客需要就会来给我买,以后我还想从网上销售,发发抖音,做做直播。再弄点礼品盒包装得更精致一点,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家乡的美味。”驾车乡光头村村民郭胜梅说。

  郭胜梅告诉记者,她婆婆的奶奶就会晒荞丝了,后来传到了婆婆的婆婆,到她这一代已经是第四代了,现在她在家里制作荞丝售卖,每公斤苦荞丝能卖45至50元,再加上其他苦荞系列产品,每年也能有4万多元的收入。

  据了解,驾车乡光头、水塘、驾车等村,有1000多户人家从事驾车苦荞丝的制作,每年能晒苦荞丝300余吨,可实现产值近1500万元,勤劳的驾车人通过晒苦荞丝晒出了甜蜜新生活。

  当然,驾车苦荞系列产品远远不止驾车苦荞丝,请继续关注下集“驾车荞疙瘩”。(记者 代玉春 秦本林 杨凤兰 通讯员 崔兴洪 马树珍)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