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讯(记者 贺凯)3月24日,云南贝泰妮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云南青基会“贝泰妮公益基金”捐赠350万元爱心善款,通过云南希望工程开展心理健康陪伴、生物多样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领域的青少年公益项目。
在丽江市玉龙县拉市镇贝泰妮希望小学回访现场,纳西刺绣课程深受孩子们欢迎。非遗传承人杨老师手把手地教孩子们穿针引线,将丝线在绣布上穿梭,勾勒出精美的纳西图案。海东小学的小美(化名)起初连针法都难以掌握,线频繁打结,可在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她渐渐找到了窍门。从简单的花朵图案开始,小美绣得越来越熟练,每一针都倾注着她对纳西刺绣的热爱。小美坚定地表示:“以前只觉得纳西刺绣漂亮,参与项目自己动手后才知道这里面学问这么多,我一定要学好,把它传承下去。”
在丽江青少年宫的东巴画课堂,孩子们拿起画笔,在纸上描绘东巴画里的神秘符号与生动形象。非遗老师详细讲解每个图案背后的寓意,孩子们听得全神贯注,创作热情高涨。学生小辉(化名)创作出一幅描绘纳西族传统节日场景的东巴画,他说道:“画东巴画让我对我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要通过画作将这些美好的故事展现出来。”
在昌宁县田园镇的“贝泰妮希望港湾”,心理健康辅导课充满温馨与活力。心理咨询师借助互动游戏,引导学生勇敢表达情感,帮助同学们逐一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耐心指导他们保持良好心态,培养坚韧精神。村里的小吴(化名)腼腆又欣喜地说:“以前我不敢和伙伴分享心事,但现在,在‘贝泰妮希望港湾’的活动中,我学会了与伙伴交流。今天参加这个活动,对我意义重大,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知识和勇气。”
首批10个“贝泰妮希望港湾”在保山已落地一年。在希望港湾里,针对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相对集中的村、社区,经验丰富的“童伴妈妈”用心开展心理关爱陪伴活动。
在回访活动中,现场的孩子们都收到了“云南希望工程的一封信”。信中,温暖有力的文字走进参与公益项目的青少年内心。在孩子们感受纳西刺绣的精美、学习纳西口语的韵味、舞动纳西舞蹈的热情、描绘东巴画的神秘过程中,引领他们深切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在心底种下爱国情怀的种子,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今年,贝泰妮捐赠的350万元善款,还将在大理、丽江、保山、迪庆等州市持续开展以青少年非遗传承、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为主的公益项目,为山区青少年群体带来更多获得感,助力他们在成长道路上稳步前行,积极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云南贝泰妮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自2021年起,已累计通过云南青基会捐赠资金1972.5万余元,捐赠物资价值1786.39万余元。长期以来,贝泰妮集团联合云南希望工程和各级共青团组织,不断拓展资助范围、创新公益活动形式,全方位提升服务青少年的能力,在助学育人、留守儿童关爱、乡村振兴、绿色发展、非遗传承等青少年公益事业领域成果显著。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