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马关:“渔”众不同 开创高原渔业产业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5-03-11 11:08:08

  原标题:千万工程看马关(农民增收)98丨马关:“渔”众不同 开创高原渔业产业新篇章

  近年来,马关县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发展高原渔业特色养殖,真正把渔业发展成为融入乡村振兴、观光农业和增加收入的农业现代科技示范项目,通过“筑巢引凤”和市场经济结构的自我调节,全县特色渔业产业初见成效。

  引入南美白对虾 淡水大棚里的海洋味道

  2023年,马关县通过招商引资和实地考察,成功引进云南闽滇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马白镇雨波村投资建设南美白对虾养殖示范基地45亩,建设养殖虾塘14口。养殖塘采用温室大棚全封闭式养殖,同时修建排洪、排污以及完善养殖设备和生产生活用房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预计总投资800万元,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450万元,第一批虾苗已经投放并养殖成功。基地达产后,年产鲜虾180吨,可实现产值1000万元左右,同时还可以为当地群众解决长期就业岗位12人,临时用工1000余人次,加上土地流转收入等费用,该项目每年可使当地群众增收100余万元。 

  基地负责人林香团说:“2024年是实验阶段,养了6个塘,很成功。对虾销路很好,供不应求,主要销往昆明等地。我们计划今年把14个塘全养起来,准备分批次进苗,全年不间断的出虾。”

  扩繁饲养杂交鲟 丰富百姓食谱的“鲟”常味 

  马白镇南山村村旁,流水潺潺的幽谷间,云南华芝宝水产发展有限公司基地负责人时洪宝向记者介绍,2024年12月,该公司位于马关南山村的15亩人工养殖杂交鲟鱼养殖池基地已建成,现完成杂交鲟鱼苗投放8亩,其余养殖池正按计划陆续进行投放。计划2025年10月开始销售,预计产量350吨,按现行市场价30元/千克计算,产值预估1000万余元。曾经价格居高不下的鲟鱼,现如今也能和其他普通肉食品一起端上马关百姓的餐桌,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生态养殖棘胸蛙 致富路上听取“蛙声一片”

  马白镇富有“天然氧吧”称号的马洒村,经常听到“呱呱呱”的蛙鸣声,仿佛在奏响致富路上高歌猛进的交响曲。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2020年5月,马关润盛石蛙养殖场在马洒村获批投资建设了棘胸蛙人工养殖基地,基地占地20亩,其中15亩已建成投产,涵盖独立的种蛙、商品蛙以及幼蛙培育等功能区,目前正在加紧推进剩余的5亩养殖区建设。

  基地负责人许锦鸿说:“2023年11月,基地首次少量销售棘胸蛙,2024年主要开展棘胸蛙的扩繁工作,预计2025年末商品棘胸蛙产量达2000公斤,产值达120万余元。”

  据了解,在马关县,除了马洒村养殖基地外,马白镇马鞍山、城子卡等村寨也在不同规模地发展棘胸蛙人工养殖,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棘胸蛙养殖面积达40亩。

  为有力推动水产市场需求和渔业产业增收融合发展,下一步,马关县将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调查研究,通过积极争取国家、省、州产业扶持资金和政策支持,打造具备科学性、延续性和效益性“三位一体”的高原特色渔业产业链项目,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新的增长点,作出积极贡献。(记者 罗桂洪 通讯员 戴进 张保文)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