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讯(记者 彭锡)“看一下L231号粮仓。”“好的,这个是稻谷仓。仓内最高温度19.3℃,最低温度14.6℃……”12月5日,在云南省粮食购销领域信息化监管开放日活动上,嘉宾现场观看了粮食购销监管信息化系统演示。
记者了解到,依靠先进的传感器、物联网等技术,这套粮食购销监管信息化平台可以通过设置在不同粮面高度上的测温传感器,形成粮堆分层测温数据图,实现对异常粮温数据快速定位并预警。
对此,云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仅仅是粮食购销领域监管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个成果缩影。目前,这套系统已经达到了粮食购销和储备全过程实时动态监管的预期目标,人防和技防相结合的粮食监管迈入了网络化、数智化的新阶段,进一步确保了在库粮食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和储存安全。
“我们打造了云南地方政府储备粮动态监管平台升级版,初步实现地方储备粮从结果监管到过程监管、从现场监管到远程监管、从静态监管到动态监管、从人工监管到大数据监管的转变。”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建成的一体化综合性粮食购销监管信息化系统,是以粮食购销领域监管信息化国家平台为核心、省级平台为枢纽、粮库信息系统为基础,实时对接、逐级负责的信息化监管系统,形成了一体化的数字底座支撑体系,实现了数据“一张图”“一张表”。
目前,全省地方政策性粮食信息化监管覆盖率为100%,涵盖省市县三级所有地方政策性粮食。全部购销和储备管理业务都是通过该系统开展,所有业务数据和仓房的视频监控图像都实时上传,全省地方储备粮承储库点、货位数量、出入库记录、粮温检测等信息一目了然,让地方储备粮监管更加有力、更加高效。
此外,省级平台还建成了数据质量监控反馈系统和数据质量评价系统,从库存全覆盖情况、数据完整性、业务相符率、数据正确性等多方面对数据质量进行评价,并据此指导督促各地各企业提升数据质量。同时重点采集出入库、结算、库存、质检等核心业务数据,以及人员、财务、储备规模、安全预警等关键监管数据,确保“一数一源”、动态汇集和实时更新,实现数据与国家平台对接。系统还采取购销监管算法、粮食质量监测算法等,结合其他信息,如发现“转圈粮”、质量异常、以陈顶新、超架空期等行为,自动推送预警信息,让执法督查人员跟进处置,推动粮库监管从“人找问题”向“问题找人”转变,为粮食购销和储备监管提供了“千里眼”和“透视眼”,形成了对涉粮违法违规行为的震慑力。
下一步,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围绕巩固拓展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成效,不断完善信息系统应用和运维体系,确保信息系统长期稳定运行,使信息化真正成为提升管理水平的工具和加强“穿透式”监管的有力手段。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