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驻村第一书记波振福:从语言障碍到地道的“傈僳族”书记

发布时间:2024-12-02 15:07:35

  原标题:驻村第一书记波振福:从语言障碍到地道的“傈僳族”书记

  从听不懂本地傈僳话,到如今能和村民自如交流、共谋发展。三年来,他扎根乡村,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他就是福贡县石月亮乡知洛村第一书记波振福。

  清晨,波振福已经来到了知洛村博拉资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石斛基地。村民们身背口袋,手拿剪刀,搭着梯子,为石斛采收做好了准备。波振福与村干部一起细心指导着村民们石斛采收的技巧,剪下石斛、摘除叶子、扎把装袋……现场一片繁忙的景象。

  据波振福书记介绍,知洛村以山地林地为主,传统的种植业不能满足发展需求。因此,知洛村利用丰富的林下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了石斛种植。自2021年种植以来,今年是第一个丰收年。今天,村委会组织了合作社社员抓紧采收,并联络好公司统一收购。目前,石斛、黄精等中药材种植已成为继草果之后的又一大支柱产业。

  石月亮乡知洛村第一书记 波振福:“目前知洛村种植草果3000余亩,黄精500余亩,石斛210余亩,白芨170余亩。利用丰富的林下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促进农民增收。”

  刚刚结束石斛基地的工作,波振福又匆匆赶往知洛村大棚蔬菜基地。一路上,身为白族的波振福书记都用傈僳语和村民们交流。回想2022年,刚从怒江州人民检察院到知洛村驻村时,波振福还不能用傈僳话与村民顺畅交流。但经过三年的努力,他已经克服了语言障碍,一开口就是“本地人”。

  来到知洛村大棚蔬菜基地,波振福查看了大棚管理、蔬菜种植等情况。他叮嘱基地管理员,采收后的大棚管理不能放松,要及时清理残叶和病果,部分大棚也要加紧栽种下一茬蔬菜。波振福表示,发展大棚蔬菜主要是为了提高土地生产效率,增加村民收入。虽然初期在建设用地、种植技术、管理经验、销售途径等方面遇到了诸多问题,但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以及村两委、驻村工作队的努力下,这些问题都一一得到了解决。如今,看到20多亩规模化、现代化种植的基地,每年能产出蔬菜10余吨,解决1000多名周边群众的务工问题,他表示很欣慰。

  石月亮乡知洛村大棚蔬菜基地管理员 张德红:“我是这里的管理员,这里大概有20多亩地,这个季节是在种蔬菜、瓜果、辣子一类的,这里的工大概每年可以用1000多个零工。”

  回到村委会,波振福组织大家开了一个简短的会议,安排了村委会近期重点工作。

  “建成数字乡村平台,通信合作社村民累计150余户;修建产业路,发展林下经济、深山蜂蜜;新建篮球场314平方米,每季度定期开展篮球赛;外墙粉刷,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通组公路硬化1.858公里,入户道路改造3.1公里;帮扶农产品销售……”这一条条数据背后,是波振福和全体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的不懈努力。

  石月亮乡知洛村副主任 锋肆忠:“波书记到知洛村驻村差不多3年了,在林下经济、产业路建设、村容村貌改善、通组道路硬化以及办公设备的升级等方面都积极向上级争取资源,各方面发展都逐步进入正轨,知洛村的集体经济、发展收入都得到了明显的增长。我相信在波书记的带领下,知洛村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三年的驻村生涯,波振福从一名语言不通的外来干部,成长为了一名地道的“傈僳族”书记。对于未来,波振福表示,将继续用脚步丈量知洛村的每一寸土地,带领村民们走好乡村发展之路,共同书写知洛村更加美好的明天。

  石月亮乡知洛村第一书记波振福:“我将继续扎根基层,持续抓实基础党建,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抓好防返贫动态监测,落实帮扶机制;通过劳动技能培训、外出务工动员、产业结构调整等,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开展为民办实事活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实群众基础,为建设美丽知洛贡献力量!”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