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求“新”长三角丨从“五条路”到“万亿城市”,合肥有什么秘诀?

发布时间:2024-04-16 07:52:51
  曾经被称为“中国最大的县城”;在本地人的回忆中,这里全部家当曾经只有4个“5”:5平方公里、5万人、5条路、5家企业……这,是安徽合肥。

  近十年长三角增长最快的万亿城市、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也是合肥。

  细数长三角各城,合肥起初并不显眼。有人说合肥是“最牛风投”,是“最大政府投资公司”,是“黑马”。但在合肥人看来,是因为扭住了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并让其成为发展的最大增量。

  自1970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迁至合肥,科创力量便不断“开花结果”。

  俯瞰合肥高新区,量子信息未来产业正在数百米长的“量子大道”上“多点开花”。相隔几个路口,坐落着集聚AI企业的“中国声谷”。向西望,深空探测实验室总部落户合肥“未来大科学城”核心区,一条“逐梦星空”的新赛道正在打开。

  科技赢在未来。目前,合肥有已建在建预研大科学装置13个。在合肥“科学岛”上,依托国家大科学装置及相关科研平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合同总额超过11亿元,出自这里的科技成果孵化企业百余家。

  有科技的“种子”,更有培植产业的“厚土”。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合肥已经逐渐摸索出一条超前布局新质生产力产业的路径。

  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从2009年成为全国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市,到进入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第一方阵,目前合肥拥有大众、比亚迪等六家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2023年,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企业营收超4000亿元,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74.6万辆。

  “在招引过程中,我们注重引进与整车企业强相关的企业,同时立足汽车的智能化方向,引进智能座舱、汽车操作系统等软硬结合的高技术类企业。”合肥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汽车产业处副处长潘澄海介绍说。

  如今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形成“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一体发展格局,国轩高科、大陆马牌轮胎、福耀玻璃等500多家配套企业聚集,新能源汽车产业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超过60%。

  在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的同时,合肥市正全力加码新质生产力,布局低空经济、空天信息、量子信息和聚变能源等产业。

  “合肥的工业基础不强,比不过其他城市,但可以比未来,我们站在5年甚至10年的周期,去谋划、去布局未来产业。”合肥市投资促进局一位负责人的话语中,能读出这座长三角城市推动新兴产业集群成势背后的动能。

  合肥的万亿城市成长之路,是不“翻烧饼”、久久为功的逻辑必然,也正是长三角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的生动缩影。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