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目前正处于一个关键转型阶段,其在银行数字化进程中展现出潜力。稳定币是与法定货币挂钩的数字资产,通过保持与美元等货币的1:1锚定,实现相对稳定的价值。因此,它既能提供传统加密资产的效率与透明性,又能融入已有支付和结算体系。随着美国监管趋向明确,例如2025年 OCC 发布的解释性信函1183 和国会推动的 GENIUS 法案通过参议院,稳定币在银行体系统一存管、支付清算、跨境汇款等场景中的集成变得更可行。结合 PayPal 发行为 PYUSD 并计划与 Stellar 联手,以及 MoneyGram 在新兴市场的应用部署,稳定币的确具备成为下一个金融发展“风口”的条件,也为银行数字化打开了新路径。
近期美国监管层动作频出,为稳定币在银行数字化构建了制度基础。2025年3月,美国货币监理署发布解释性信函1183,明确全国性银行可以在不需要事前获批的情况下进行加密资产托管、参与节点验证以及稳定币相关交易。这意味着银行可以直接将稳定币纳入支付和清算体系,这对于扩展数字货币的使用场景有实际效益。此外,GENIUS 法案在2025年6月参议院通过,以强制稳定币与美元或高流动性资产保持1:1储备、定期审计与反洗钱合规为核心内容。这种法律架构使稳定币成为银行可以正当托管和交易的资产,推进法币与区块链世界的融合。监管明确为银行提供了“数字化金融”的合规准入通道,吸引了更多机构参与。
PayPal 推出的 PYUSD 正在成为银行稳定币合作的新范例。该稳定币与美元挂钩,并由 Paxos 发行,其市值已逼近10亿美元。PayPal 与 FV Bank 合作,使用户可以直接在银行账户接收 PYUSD,然后即时兑换为美元,或用于跨境支付。这让用户不必离开传统银行体系即可使用加密资产解决实际支付问题。PayPal 正将 PYUSD 推向 Stellar 网络,以利用该网络低交易费和实时处理能力,用于小额融资和全球汇款。可以看出稳定币已经不单单是加密资产内部工具,而是在实际支付场景中成为银行数字化的一环,打通线上线下通道。
传统汇款巨头 MoneyGram 与 Stellar 合作,将稳定币带入新兴市场支付网络。Stellar 本身具有低费率与高效跨境支付优势,其基础与稳定币的结合能让全球20亿没银行账户的人群享受到更高效的资金往来。据统计,新兴市场带来的汇款年额潜力达数百亿美元,而传统通道手续费一般在6.5%左右,稳定币成本能降至2%以下,节省成本与时间。MoneyGram 的通路与 Stellar 的技术能力相结合,使稳定币成为现实场景中的数字资产,从个人汇款到小额生活支付实现真正落地。这种结构推进了银行数字化:银行不再等于存取贷,而是成为数字资产与传统资金的桥梁。
目前稳定币市场以 USDT 和 USDC 为主导,合计市场占比达85%以上。Tether 的 USDT 持有大量美国国债,成为三万亿美元国债市场的重要参与者。Circle 的 USDC 则借助申请国有信托银行,向 OCC 提交申请以自主发行稳定币,并同步向监管合规迈进。PayPal 的 PYUSD 则采取合规发行、银行托管、稳定币兑换三位一体路径。在实际操作中,不同类型的稳定币正在向银行支付体系分化应用,覆盖交易对手支付、跨链转账、实体账户兑换等多种场景。从整体看,银行数字化演变正在带动稳定币多样化发展。
学术研究指出,稳定币与法币形成混合新型体系可提高金融包容性和韧性。这种架构是在法币稳定性与稳定币可编程性的融合中实现的,这一结构对银行而言,既要承担托管与支付角色,也能借此吸引新客户、开拓跨境业务。银行可借稳定币改造支付流程,实现全球实时到账并且合规。此外,稳定币对银行资产负债结构提供新的模型,例如链上储备金可以优化资金流动性管理。随着银行监管机构逐步接受稳定币融入金融基础设施,未来银行数字化的路径将由单一账户系统拓展为银行 链上桥的混合模块。
从现在看来,稳定币具备成为下一个加密和银行数字化发展风口的条件,监管的明确、银行的积极参与和技术落地场景共同促成了这一转型。稳定币可为银行带来实时结算与成本优化的机会,也为用户提供跨境支付与保值工具。PayPal、MoneyGram、Circle 等机构布局稳币,进一步说明其金融潜力。
不过,稳定币虽有扶持趋势,但也存在风险因素。其一,监管政策的推进尚需时间,GENIUS 法案仍待众院通过,并可能面临修订风险。其二,稳定币与国债储备挂钩,若短期国债收益率剧烈波动,可能影响稳定币回收机制。其三,市场对储备资产透明性仍保持审慎态度,仍需独立审计并建立兑付机制。此外,跨链整合、网络攻击、技术漏洞等技术风险仍存在,这些都可能影响稳定币在银行数字化中的实际效果。因此,尽管前景可期,银行与用户应在使用和推广时保持谨慎,结合合规架构与审慎管理,逐步推进稳定币作为下一阶段金融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标签:稳定币会成为下一个领涨风口吗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