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频繁让妈抱,别觉得是孩子淘气或粘人,这3种心理宝妈要读懂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孩子,随时随地都在挂在父母的身上,出门要抱,玩累了要抱,平白无故也让抱。现在的孩子平均体重又比较重,尤其2-3岁的孩子,总是让家长抱着,体力真的吃不消啊!可是家长面对孩子的要求,有时候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情绪一上来不是对着孩子大吼大叫,就是把孩子晾到一旁。其实家长这样做只会加剧孩子的行为。
儿子要求太频繁了 和妈妈做了不该做的事情作文
小记家儿子2岁半了,按说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应该到处跑着玩才对,可是小记家儿子跑的时候少,抱着的时候多啊!
平时小记都不敢自己带儿子出门,因为儿子一出门肯定就让抱着,小记实在承受不住啊!有时候出门之前家人也会给儿子做工作,在家里儿子答应得特别好,但是一到事上面儿子才不管自己的承诺呢!
有次小记买菜回家,本来儿子自己跑得好好的,可是一进电梯儿子忽然就闭上眼睛,非得让小记抱着。小记本来还想和儿子商量一下,可是儿子死活就是不同意,没办法小记左手提着一兜菜,右手抱着儿子,好在是有电梯,这如果是爬楼梯,真的把小记累个半瘫。
小记还以为就自己家孩子这个样子,有次小记和同事聊天说到了儿子这个情况,谁知道同事家孩子也这样,听到同事和自己一样的遭遇,小记心理顿时轻松多了,要不然小记都快要带儿子去看医生啦! 其实孩子不会平白无故的总是让家长抱着,大部分孩子频繁让家长抱是有原因的。
1、孩子内心害怕
有时候孩子让家长抱着,很有可能孩子的情绪处于焦虑和害怕的状态,只是家长不知道孩子因为什么会害怕而已。可能因为外界的环境,也可能因为外界的事物,也可能因为外界的声音,孩子感觉外界的一切太陌生,但是孩子又没办法准确的用语言表达出来,所以孩子就会让家长抱着,因为被家长抱在怀里的感觉很安全。
2、孩子寻求安慰
孩子总是让家长抱着,有时候孩子想要寻求家长的安慰。可能此时孩子因为某种原因导致孩子的情绪特别低落,而孩子又不想说,但是还想寻求一下安慰,孩子就会求抱抱。因为孩子求抱抱的时候,家长会关心地询问孩子怎么啦?孩子的目的也就达到啦!
3、孩子想要关注
有些时候孩子要求家长抱抱,想要寻求关注。比如有时候家长让孩子一个人玩,玩的时间长了,孩子也会无聊。但是孩子想要家长陪着自己一起玩,家长会因为各种理由拒绝孩子,这个时候孩子就会向家长要抱抱,来引起家长的关注。
当孩子寻求抱抱的时候,家长不要总是无情的拒绝孩子,有些时候孩子确实需要家长通过抱抱来给自己传递能量,而且家长别说孩子求抱抱啦,没事家长也要多抱抱孩子,家长和孩子多抱抱对孩子有很多的好处呢!
1、增加亲密关系
家长经常和孩子宝宝可以增加彼此之间的亲密关系,孩子和家长之间的关系好了,安全依恋也会建立得好,孩子的安全感比较足。安全感足的孩子胆量比较大,性格比较开朗,遇到事情比较积极乐观。
2、帮助孩子脱敏
家长经常和孩子抱抱,还可以帮助孩子脱敏。因为现在很多孩子都是剖腹产,而剖腹产的孩子容易触觉敏感,家长经常和孩子抱抱正好可以帮助孩子缓解触觉敏感。
3、促进孩子大脑发育
家长经常抱好孩子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有的家长可能会问,抱抱管孩子大脑什么事?其实家长抱孩子的时候,孩子的大脑就在接受信息,家长和孩子通过皮肤的接触,把信息传递到孩子的大脑,孩子大脑受到刺激,进而会得到快速的发育。
所以当孩子向家长寻求抱抱的时候,家长不要再无情的拒绝孩子啦!有时候家长越是要往外推孩子,孩子越渴望家长的抱抱,因为此时的动作就代表孩子内心的感觉。家长平时不仅要和孩子多抱抱,而且抱孩子的时候还要加上一些语言,比如妈妈陪着你呢!妈妈在呢!妈妈爱你!这样的话可以让孩子内心更加有力量。
互动话题:您身边也有总是让家长抱抱的孩子吗?当孩子伸出双手让你抱抱时,你会拒绝孩子的请求吗?欢迎家长一起分享。
亲子成长纪录:儿子强烈要求我请假接他放学,我这样智慧处理
早上8:03分,我和静远下公交车,走路去学校的路上,静远说到:爸爸我想让你接我放学,我就要让你接我放学。
我:哇,谢谢你,我发现你越来越爱爸爸了!( 其实我是很为难的。。。 )
静远:爸爸你来接我,可以吗?
我:你放学时间是下午16:00,我要接你的话呢,我14:30就要请假下班。( 表达自己的为难 )
静远:可以啊。你就请假来接我吧 ( 很爽快呀。。。 )
我:那我要请4个小时的假 ( 表达自己的难处 )
静远:可以呀 ( 我心想,你好淡定哦,很会照顾自己 )
我:这样的话呢,我就要少赚到 X 钱。 ( 表达带来的影响 )
静远:爸爸,你一小时要多少钱? ( 孩子在思考 )
我:大概 X百X十元 ( 我估算了一下 )
静远:那4个小时就要多少钱啊? ( 继续在思考 )
我:那你可以算一下。一个小时 X 元。二个小时呢? ( 引导孩子,将数学与生活结合 )
静远:X 元。
我: 三个小时呢?四个小时呢 ( 继续引导 )
静远:X 元 ( 计算后马上回应了,都是以几百几十的累加,有些惊到我了 )
我:我发现你的运算能力越来越强了!记忆力也很好,反应也越来越快了! ( 马上欣赏和肯定孩子,将使孩子在计算这块很自信,增加他的自我价值 )
静远:那可以的,你就来接我吧 ( 很淡定 )
我: 谢谢你这么喜欢爸爸。这么多钱我不知道可以买多少东西? ( 引导孩子对钱的概念 )
静远:如果买QQ糖,1 块一包,那可以买 X 百 X 包呢。( 自己喜欢吃的QQ糖,马上想到了 )
我: 你的逻辑能力越来越好了! ( 欣赏和肯定孩子 )
我:吃一顿pizza大概50块,2顿饭是100块,那么可以吃多少顿Pizza呢?( 孩子很喜欢吃pizza )
静远:很快说出要 xx 顿。 ( 我不知道他怎么算出来的,真的有些惊讶 )
我:啊!这么快就做出来了,你怎么做到的?我很好奇。我还在思考呢,可以教下我吗?你的运算能力真的是越来越强了!( 再次欣赏 )
静远:哈哈哈哈。笑了起来。很开心 ( 他收到欣赏好开心 )
然后到了学校门口了。( 好像什么事情也没处理,哈哈 )
静远:你们快把书包给我,赶在过马路前先背好呀(双肩背包实在有些重,我帮他拿双肩包,他自己拿一个轻的餐包。) ( 他自己压根不提下午放学让我接他这回事了,因为他现在很开心,内心没有负向的情绪了 )
然后我就和儿子give me five! 说:爸爸爱你! ( 我时常对孩子表达:我爱你! )
静远就自己进校门上学去了.
在这个过程中我的收获是:
1. 其实不用急着处理事情,只需要敞开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处境,孩子自己会自我调整的
在《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这本书中也提到,当家长努力理解孩子的情绪时,孩子会自行摸索解决方法。这本书也是我最近在智慧父母读书会中给大家讲解的书籍。
2. 有时可以适当地加以引导,欣赏孩子,就达到了你好我好的状态了
3. 重要的是,孩子对数字更有概念了,可以和生活结合起来,那当然这块我坚持锻炼了一段时间了,只要坚持就会效果,孩子对理财的概念越来越清晰了。
4. 自己心态放松了,孩子接受到的就是舒适
5. 及时表达爱和欣赏,温和而坚持地去做,水滴石穿,必能融会贯通,最终能量满满,五彩绽放
欢迎 关注 一土心理 ,将继续分享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亲子成长案例。谢谢你!
让我们一起学习,共同成长,遇见更好的自己,遇见更好的孩子!
我和儿子要求过多,但我什么事都不要他做,他还跟我顶嘴,我怎么办?
你应该有耐心的和他交流现在的父母很少和孩子交流,你们和他交流过吗?孩子疏远你
您儿子应该现属于叛逆期 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合理沟通 而不是使用过激的行为
伤感却又不俗的句
所谓“高需求宝宝“是不是惯出来的?
高需求宝宝绝对不是惯的。
我和宝爸小时候都是扔床上自己就能睡,偶尔饿了哭两声,吃饱了就不哭不闹自己玩的“天使宝宝”。
然后我们家宝宝小时候整个一个“混世魔王”。刚出生在医院的时候就哭的格外嘹亮,整条走廊都听得清清楚楚。月子里二十四小时要人抱着,坐在床上抱着还不行,还得在地上走。我们试过不理他,看他哭累了会不会自己睡,结果人家哭的吐了一身,嗓子也哑了,眼睛周围憋出了好多血点点,像要背过气去一样,给我吓了个半死。
我家宝宝头三个月基本是挂在我身上长大的。但是到他四个月的时候,好像忽然一下就长大了,自己可以睡觉了,哭闹也少了。
现在,三岁半的宝宝很会照顾别人的情绪,总是最先发现别人不开心了,然后会去把自己的小零食送过去哄一下。可能这就是高需求宝宝感情比较敏感的提现吧。
宝宝的高需求,与遗传无关,与是否娇惯也无关。我看过一篇科普说有百分之二十的宝宝是高需求的,而且他们会锲而不舍地表达自己的需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哭闹不止。
所以,如果你家里有个天使宝宝,请珍惜这份福气。如果你家的宝宝是高需求宝宝,也不要烦恼,文艺一点想:他只是太爱你而已。现实一点想:宝宝再粘人能粘你多久,等他长大了,你想去陪伴,人家还未必稀罕呢。
每个妈妈都想要自己生个天使宝宝,但是孩子的脾性还真的不是我们所能决定的,即使夫妻两人都是天使型宝宝,你家孩子依然有可能是个高需求宝宝,高需求宝宝爱哭、粘人、难带,但是父母要知道这是天生的,真的是天生的。
什么是高需求宝宝?
高需求宝宝的概念是美国西尔斯博士提出来的,在《西尔斯 育儿 百科》这本书中,西尔斯夫妇提到他们的第四个孩子海登是一个高需求宝宝,海登的表现和前三个孩子完全不同,她喜欢粘人、爱哭闹、身边一刻都不能离开人,在意识到孩子的脾性不同之后,西尔斯夫妇很快调整了自己的养育策略。
如何判断孩子是不是一个高需求宝宝
高需求宝宝是天生的,如果父母能够及时的调整对孩子的养育策略,可以帮助婴儿更加 健康 的成长。如果父母不能及时的制定合适的养育策略,带起来高需求宝宝可能会苦不堪言。
所以父母需要了解孩子的表现,及时发现婴儿的需求。
喜欢粘人: 高需求宝宝更喜欢粘人,对父母的依恋程度更高,孩子更喜欢挂在父母的身上,除了睡觉,因为高需求宝宝更喜欢和成人互动,而不是自己玩乐。
特别敏感: 高需求宝宝对周围的环境特别敏感,陌生面孔、陌生的环境都容易让高需求宝宝感到紧张而哭泣。
频繁的吃母乳: 和天使宝宝相比,高需求宝宝吃母乳更加频繁,更多的时候,吃母乳会成为高需求宝宝的安慰方式,孩子通过吃母乳来化解自己的紧张。另一方面,长时间的吮吸让高需求宝宝可以和妈妈更多亲密接触、身体接触,满足高需求宝宝和妈妈的互动。
易清醒: 高需求宝宝睡眠浅,不像天使宝宝睡着后不易被吵醒,高需求宝宝恰好相反,睡眠浅,极易清醒。
精力旺盛: 高需求宝宝好动,难以安静,他们每天有着非常旺盛的精力,充电5分钟,待机十几个小时。
喜欢哭闹: 如果你家是高需求宝宝,那么肯定是个爱哭鬼,孩子会通过哭来表达自己的任何需求,尤其是婴儿阶段,玩具没拿住会哭;安抚奶嘴掉了会哭,哭的频率之高,会让父母非常烦恼。
如果你家宝宝以上表现有大部分,证明这个孩子是一个高需求宝宝, 如果父母的及时回应,她可能是一个热情、敏感的孩子;如果父母置之不管,可能会让孩子越来越难带。
碰上一个高需求宝宝如何来带
想要带好一个高需求宝宝,父母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
遵循孩子的节奏和规律
高需求宝宝总是有着更多的精力,这就需要家长也有更多的精力。只有跟着孩子的节奏,才能让自己更加轻松,比如孩子睡,妈妈就睡;孩子玩,妈妈陪玩。一旦和孩子的规律反着来,加上高需求宝宝的需求多,会让父母更累。
需要父母更多的耐心
高需求宝宝吃奶时间长,要求多,爱哭闹,爱粘人。因为比普通宝宝更加难带,所以需要父母更多的耐心。妈妈们要知道孩子的高需求在3岁之前最明显,这些难缠的时间大部分集中在一岁之前,在孩子的人生长河中,这其实是很短的一段。
千万不要和别人家比较
妈妈的心态都是比较之后容易出现心理不平。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要知道高需求宝宝他们长大后的表现可能会优于天使宝宝,所以保持孩子既定的规律,千万别和其他宝宝进行比较,越比较自己会越累。
父母们要知道,高需求宝宝是天生的。孩子们好比花骨朵,父母们好比辛勤的园丁,对于高需求宝宝需要父母更多,他们的花朵自然更加绚烂。
虽说每个宝宝都是各有特点的,但有那么一群宝宝,似乎在不同中又有着那么多的相似:
“挑剔、敏感、黏人、容易哼哼唧唧、情绪变化明显、好动、总是要人抱、要人陪、贪奶等等等等”此时若有同款娃的妈妈,可能已经频频点头,内心暗喜自己并不孤单。
你们家孩子是否中枪了呢? 实际上,从某种角度来说,每个小宝宝都是高需求的,只是有些宝宝高需求的方面比别人多,并且决不放弃表达他们的意见。
为什么会有高需求宝宝呢?
孕妈妈在孕期经历过比较大的情绪波折,常常和家人发生争吵、熬夜等原因,都会影响出生婴儿的脾气。如果宝宝患有先天性疾病或者出生后常常生病,也更加容易变成高需求宝宝。
育儿 权威:约有1/5的宝宝是高需求宝宝
美国最具影响力的 育儿 权威西尔斯博士在《西尔斯亲密 育儿 》中提出,大概有1/5的宝宝是高需求宝宝。所谓高需求的宝宝就是难养型的宝宝,跟大部分天使宝宝相比,高需求宝宝需求多,耗量大,常让父母感到头疼。
宝宝属于“易带型”还是“难带型”,和性别无关,和出生顺序无关,和父母的教养方式也无直接关系,他们天生就是“高需求宝宝”或者“低需求宝宝”。
这既不是父母一味宠溺的结果,也不是父母通过严苛的教育可以“纠正”的错误,而是需要父母认清孩子的现状,来引导娃发挥高需求宝宝的优势,培养潜力满满的孩子。
你们家的是高需求宝宝还是天使宝宝呢?如果是天使宝宝的话,那么亲爱的孕妈你实在太幸运了。如果你的是高需求宝宝的话,虽然这是一个考验与幸运并存的事情啊,因为高需求的宝宝可能会更加聪明!
您好!我是五年级的小学生皓君,很荣幸回答您的问题!我的妹妹就是一个典型的高需求宝宝,她今年三岁了,我们都很喜欢她!关于高需求宝宝,我总结了三点,下面我就以视频的形式说说吧!希望能有一些参考作用!
我在这里列一下视频里面会讲到的三个要点吧!
第一个是高需求宝宝是一种性格的特点。这种特质是天生的,不是惯出来的哦!
第二个是即使是高需求宝宝也不能太惯着。否则变成熊孩子就麻烦了!
第三个是怎么对付高需求宝宝。
不用想,肯定不是惯的!我生了两个孩子,大儿子10岁的时候,有了小女儿。两个孩子对比一下,大儿子就是所谓的高需求宝宝!没生闺女以前,我以为所有的宝宝都是这样闹大的!真的除了哭就是闹,脾气大得不得了,在身上挂大的!生了闺女才知道,真的有天使宝宝的存在,吃饱睡,睡饱吃,不哭不闹,月子里就能睡整晚,不理她自己玩手能玩一两个小时!但是大儿子是真的聪明,有人说高需求宝宝都很聪明,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学习不用我太操心。女儿聪不聪明还不晓得,才5个月大……如果遇到高需求宝宝,我知道你会很累,但请珍惜他还依赖你的时光,因为真的很短暂!很快他就会没那么爱你的怀抱,更喜欢独处了……
什么是高需求宝宝?可能许多家长还没有概念,这里我举几个例子:
1、有些宝宝想要睡觉的时候,偏偏不会自主入睡,非要父母抱着睡、背着睡、搂着睡,让你好不容易哄睡宝宝,以为可以解脱的时候,结果孩子就醒了,拉过你的手,不让你走掉。有些宝宝在知道自己想睡觉的时候,还会主动拿过背带道具,递到父母的手上,示意:我要睡觉了,快快哄我。
2、生了一个特别粘人的宝宝,其实粘人宝宝也是高需求的一种表现,粘人不一定是粘一个人,有时候会是当下带他最多的人,粘人的宝宝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有分离焦虑,还记得我每天早上上班的时候,宝贝都是抱着我的大腿不肯让我走,然后我婆婆就会抱着她站在阳台上,当做 游戏 一样,我在楼下和她打招呼, 游戏 般的离开。
除此之外,有一些特定习惯的、奶瘾较大的、心思容易敏感的、包括一些其它有特定需求才能满足的宝宝。而恰恰这些都与我宝宝的一些特质非常的匹配,我一度在思考,难道我宝宝真的这么难带?尤其是宝宝拧巴起来哭闹的时候,我就特别想辞职,全身心的照顾孩子,以满足孩子的高需求
高需求宝宝应该怎么应对呢?
高需求宝宝的心思是非常敏感的,所以,我们做父母的一定要特别及时响应宝宝的需求,避免孩子因为需求未得到满足而受到伤害,有些家长会想,难道是要任孩子予取予求吗?并不是,一般宝宝是有一些特定需求的,也就是说在父母只需要满足孩子的特定需求即可,这些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的观察发现总结,宝宝一旦特定需求得到满足,就会获得满满的安全感。
父母千万不要小瞧宝宝对特定需求的执着,所以,面对孩子因为得不到满足的哭闹,家长应该多理解,而不是刻意的压制和打骂。
陪伴对高需求宝宝而言是最好的 育儿 方式,因为高需求宝宝的依赖性相对是比较强的,所以我们在期待高需求宝宝能够摆脱依赖的前提是给足孩子足够的爱,父母在陪伴成长的过程中就可以慢慢引导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的好习惯。
高需求宝宝,还真不是惯出来的。 而是,天生的!如果你有个高需求宝宝,那么TA可能在哄睡、吃奶、吃饭等等所有的事情上,都有着持久的、近乎苛刻的要求。
他们敏感、脆弱,容易焦虑不安,照顾高需求宝宝,当爹妈的每时每刻都像在走钢丝绳,神经高度紧张。
什么昏睡5分钟,连哭两小时;
什么高难度姿势哄睡,举高高不对今晚就别想睡;
什么亲妈不见一秒钟都能哭到崩溃(分离焦虑);
什么听不得受不了一点动静(焦虑比较严重);
一些想都想不到的“作”,夸张的、变着花样的、来折磨人。
摊上高需求宝宝别怕,他们都是潜力股!
“高需求宝宝”这个词是美国著名的儿科医生西尔斯提出的 ,和他太太生了八个孩子,在生了第四个宝宝后,他们发现对之前三个孩子起作用的方法对这个宝宝完全没用。
一放下就哇哇大哭,得一直在大人怀里才能安静。
“需求无度”是这个孩子的写照。即便如此,他们也没有否定孩子的需求,只要去回应TA,TA就会得到满足。
西尔斯认为,高需求宝宝也意味着高回报 。
他们的第四个高需求宝宝,成年后,就是一个富有创造性、感情敏感、善良独立的女孩,对待家人和朋友充满了爱心,受人欢迎。
每一种性格的背面,都是优点。儿时看似一个难缠、不容易搞定的孩子,如果满足了她的 情感 需求,就能逐渐变得好起来。
与高需求宝宝成年后相匹配的词语,是 充满活力 、 富有创造力 、 睿智而有主见 、 有观察力 、 善于和人交往 、 有同情心 、 待人有亲和力 ……
培育高需求宝宝,宝妈宝爸应该怎么做
据统计,大约有20%的宝宝都属于高需求宝宝。
养育高需求宝宝对家庭的和睦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他们的各种特质都能让人心力交瘁。
如果你有一个高需求宝宝,可以这么做 :
以上是关于高需求宝宝的一些知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有很多人都觉得高需求宝宝太难养了,其实大可不必过于苦恼。
TA们只是比其它宝宝更会表达自己的需求,爸爸妈妈就可以根据宝宝的需求去满足他,宝宝就能因此而感到开心。
就如西尔斯夫妇所说:
刚开始你可能会觉得很累,但如果宝宝的信号得到父母的准确解读和适当回馈,那宝宝这些令人抓狂的特质最终会成为他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
高需求宝宝的父母最怕听到的, 很多拥有高需求宝宝的父母,可能都会经历旁人轻巧的建议:
“你太惯TA了,TA才这样……”
"你们是不是太宠孩子了……”
其实有时候旁边人也还好,最难以忍受还是家里的长辈或者 育儿 猪队友
“TA这样是你惯的吧……别人家小孩怎么没这么难带”
不清楚高需求宝宝的存在,体会不到水深火热 育儿 生活的旁人,难免会得出一些粗浅的结论。
相信不少宝妈的态度一样: 我的娃就是爱抱,不抱他就崩溃,导致我也崩溃。 我最讨厌的一句话是: 你们就是抱习惯了才放不下!!!每次听了都想打人!
所以,每一个“高需求宝宝”的父母还需做好外界声音的准爸。
最后再次强调: 高需求宝宝不是被惯出来的 。
由衷的希望,越来越多的 育儿 父母明白高需求宝宝的特征,能以正确的 育儿 方式及观念对待高需求宝宝 。
希望每一对拥有高需求宝宝的夫妻都能放宽心态。
只要我们不断地思考和尝试,用正确的方式去引导孩子,相信自己,必定会收获一个充满热情、有同理心、有主见和创造力的孩子的。
宝宝三个月之前也是高需求,天天要抱睡,离不开人,尽量满足他,长大一点他自己会充满安全感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每个孩子的要求它是不一样的
我家三个,就老大最难带,费心最多。在家粘人,不独立,脆弱,在外文静还算独立。从小到现在十岁,对她我是心累。两个小的倒是没费心,乐乐呵呵长大
儿子找女友要求太高怎么办?
先想想看你找到女朋友过后能给人家什么,对比下别人的男朋友能给她什么,你自己是不是比别人差,差又差在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你做到足够好,会有人喜欢你的。话说,你确定自己没问题?眼光高就是很大的问题了!!!!!
比较难……在当今这个社会
很多事情是父母不能决定的。你只要尽职去劝过,剩下的就要看他自己的悟性了。
有的,不过在幼儿园…
能!!!!!!对眼那一刻!神马都是浮云!
这样的要求不算高。
儿子高需求,朋友跟我说:是你惯的
前两天,我发了一条朋友圈,吐槽我家儿子的。
而他这样闹的原因,只是因为我们喊他吃饭。他先是说不饿,后来又说太热,我们一直吃饭,没有搭理他,所以他开始“演”上了。
爸爸被闹得受不了,进了房间;姐姐呢,递过去一张餐巾纸,被儿子无情地扔了;我搬了一个小凳子坐在他身边,一边给他扇扇子,一边给他擦眼泪。
过了大约二十多分钟,他的情绪才平复下来,钻到我的怀里,喊了一声
“妈妈”。
从他出生后,我就发现了,他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
睡渣、饭渣、事儿渣……集各种渣于一体的“渣神”。
哄他睡觉,比去西天取经还难。
费了很大力气哄睡了,刚一放下,马上哭。后来,他喜欢听开水壶烧水的“咕噜咕噜”声,这样有节奏的声音让他觉得很安心,但一关掉他立马醒,我真是烧水烧到怀疑人生……
很固执 ,不论走到哪,我都要带着那一套格子床单,即使住酒店,也是。因为没有那一套床单,儿子就要回家,能站在床边,哭嚎很久都不肯上床。
有很强的先入为主的观点,非常小的事都会歇斯底里 。出门的时候,如果我们先走出单元门,没有帮他撑着门,他会生气。有次我老公一边打电话一边出去,把门关上了,儿子哭得眼睛肿了,嗓子也哑了。
只要我们单方面想让他按照我们的想法做,事情都会非常糟糕。
同时,他也非常敏感,一点不如意就哭了,也能一下子体察到我不开心的情绪。
早上让他写拼音,写得乱七八糟,气得我都不想理他。然后他又小心翼翼地来到书房说:“妈妈,你生气了吗?”
真的,他开心的时候就是最开心的宝宝,生气时也是最糟糕的宝宝, 要么风和日丽,要么狂风骤雨,没有中间状态。适合其他孩子的建议,在他身上一律不起作用。
前天,我们约了另外两家朋友一起去了黄山古镇玩。一路上,别的孩子都开开心心的,只有他,莫名其妙地就生气了,又哭又闹还说狠话。
我牵着他的手,试着安抚他,朋友看了忍不住劝我:“你这样会宠坏孩子的。”说我的态度应该强硬一点,不要被孩子牵着鼻子走。
一边是儿子在说“我不要你这样的妈妈”,一边是朋友说我惯坏了孩子,我真的感觉很无力,很挫败,也很心累。
谁让我养了一个 “高需求” 宝宝呢。
关于“高需求”宝宝, 美国儿科学会会员、著名儿科医生西尔斯 曾专门总结过,我在这里列出来,大家可以对号入座:
感情强烈: 在每件事里都动用了更多能量,哭得更响亮,笑得格外带劲,要求得不到满足,脾气也格外大。
超级好动: 高需求孩子的肌肉和头脑很少是放松或安静的;还对刺激过度反应,只要周围有什么活动,就不能安静地坐着。
没完没了地要求抱: 他们会从父母身上抽取每一丝能量,让你筋疲力尽。
频繁喂奶: 喝奶从来不会一次性喝饱,完全是秉承“少食多餐”,一天可能要喂20次。
苛求多多: 需要更多,还更挑剔。
经常醒来: 什么都需要更多,唯独睡觉不是
无法满足: 即使使出浑身解数,孩子还是不买账
不可预料: 昨天还管用的方法,今天就失灵了。很难一劳永逸地取悦,因为他们神经系统的组织性还很差。而且 情绪很不稳定, 高兴的时候非常高兴,生气时,周围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火力。
超级敏感: 很容易受打扰,轻易会被刺激到,就像走在鸡蛋壳上,白天容易受惊,晚上很难入眠。
放不下来: 渴望亲密人亲密的身体接触。
分离焦虑: 不能接受和父母,尤其是妈妈分开。一旦分开,各种哭闹。
他还指出, 高需求的孩子也有更高的创造力水平,富有同情心、洞察力很强,很有学霸和领导者潜质 。
后来,我看到了一本《儿童行为问题矫正》的书,里面提及高需求难养育的孩子占了 10% 。
一定是特别的缘分,让10%的几率,发生在我的身上,让我和儿子相遇。
这几年来,在被他折磨得不能睡觉的夜里,我无数次在怀疑是不是哪里做错了,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能很快入睡,乖巧贴心,我家孩子一定要抱要哄,天天气人。
每天都处在紧张和害怕中,他不稳定的个性,有一出是一出的“惊吓”, 我不知道今天是美好的一天还是可怕的一天 。
听到身边人对他负面评价,说“他太顽固了”“太难管了”“太目中无人了”“太调皮了”,我又异常难过。
我的身体和情绪都在接受着挑战, 身心俱疲,精神恍惚。
但知道他是高需求宝宝那刻,我忽然就放轻松了。
因为 我知道了他不是病了,也不是我没有教好,这只是他的天生气质 。
家里有高需求宝宝的妈妈都知道,养这样一个孩子有多难,因为他们太有创造力,性格也太与众不同,每次跟娃斗智斗勇都要花上一片海那么大的精力。
他们好奇心强,学得快,但这也能使他们变得冲动和倦怠;他们坚持不懈、意志顽强、擅长决断,但引导不当,这些特点就会变成不服从和反抗。
所以,我们需要用更有创造力的方法来养育他们,给予他们更多理解、耐心。
1. 采用高接触、多回应的亲密 育儿 法,温柔应对
亲密关系是有效教育的基础。只有儿子的心和我贴近了,他才愿意听我说话。
所以,在他又哭又闹时,我没有再让他“哭个够”,而是积极地倾听、回应他。
因为对于高需求的孩子来说,哭闹不是故意找茬,而是他们表达需求的一种方式。如果我们不管不顾,连最信任的人都最先停止了倾听,孩子肯定很难过。
而积极有爱的回应, 会让“孩子——妈妈”这个交流渠道畅通 ,孩子下次有需求时就不会那么紧张,而会采用更温和的方式。
记不清从出生到现在,我儿子哭了多少次。
但每一次,我只要在他身边,我都会边摸他的头边问他: “用你自己的话说,你需要妈妈做什么?” 在他哭着描述时,我不时插入一些理解的话: “对的,我懂。”“你特别想要那个玩具,是吗?”“如果你得不到这个玩具,一定很伤心。”
在我表明了对儿子想法的理解后,他开始逐渐敞开心扉。
从小到大,他最愿意听我的话。婆婆说是我把他惯坏了,其实,我想说,那是因为我最懂他。
2. 在满足孩子和说“不”之间找到平衡
高需求孩子一般很固执,只认同自己的观点 ,如果我们对他说“不行”,他们就会反抗你,对你的一切请求都说“不”。
但如果我们什么都说“行”,会使孩子变野缺乏自控力。所以,我们需要在“行”和“不行”之间找到平衡。下面几个说“不”的小技巧大家可以试一试。
1)我们可以学会讨价还价
我儿子睡前想看动画不想睡觉,我就会跟他“交易”:“那这样吧,我也退一步,换上你的睡衣,洗漱后,我们一起在床上看动画。”很快,儿子就能睡着。
有时,也可以用一个对孩子 有吸引力的事情 来避免拉扯。
儿子有起床气,他会拒绝起床、刷牙和吃早饭,只是不开心地躺在床上。我会这样说:“起来刷牙吧,吃完饭后,我们一起出去玩球。”
这样既不伤害我们的权威,又能让儿子很好地完成我们的请求。
2)说完“不”后,给出积极的替代方法
说完“不行”以后,孩子可能会抗拒,我们可以在他反抗之前马上提供一个可接受的替代选择:“你不能用刀切菜,不过你可以用打蛋器帮妈妈捣一下鸡蛋。”
这样既制止了危险行为,又能维持他们的好奇心,让某个想法有落脚点。
3)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高需求的孩子,意志顽强,不会轻易接受我们对他们的安排, 这个时候把“马上去做……”换成选项,会好很多 。
我儿子每次看电视不愿意停下来,我会和他说,如果你看一会电视,休息一会眼睛,那么,下次就可以多看一会。
睡前也会给他做选择:“你想先穿睡衣还是先刷牙?”
选择的过程会让孩子有掌控感,也就更愿意配合。
4)在“可行”的环境里,让孩子去做一些平时“不行”的事
高需求孩子需要自己的空间,可以尽情地做能做的事情。如果他一天都是在“不行”“不能碰”的环境里,很容易哭闹发脾气。
我儿子很喜欢蹦,可说了很多次不能蹦沙发,除了惹怒他,毫无用处。后来,我一周会带他去一次游乐场,再后来,我买了一个蹦床送给他,让他尽情地去蹦。
这样做之后,对我和他都是一种解脱。
还有一些说话的句式,我觉得挺管用:
孩子尖叫时:“ 我不喜欢 哭哭啼啼,但 我喜欢 你好听的声音。你准备好的时候,过来跟妈妈用好听的声音说话。”
发出指令时:不说“不要跑了”,而是说“ 我需要 你/ 我想你 不要乱跑”;
采用“ 当什么时候就怎么样 ”:“当你把玩具收拾好的时候,你就能出去玩了”。
3. 做一个自信而情绪稳定的妈妈,好好爱自己
只有妈妈情绪稳定、平静自信,才能照顾好孩子。
就像乘坐飞机时,示范飞行安全的视频里会提醒:“先给你自己戴上氧气面罩,然后再给孩子戴上。”如果大人窒息了,对孩子一点好处都没有。
高需求的孩子很敏感,很容易受父母情绪的感染和影响。如果孩子哭了,妈妈疯了,那我们可能要花好几倍的精力才能安抚好孩子。
所以,面对孩子的哭闹,平静是我们最好的处理方式。
有一次,儿子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玻璃杯,他突然发脾气责怪姐姐不帮他,说自己拿不了。我走过去,很平静地说:“来,我们一起打扫干净,下次,你做不了事情,可以开口让我帮助你。”
这样,儿子就不再闹了,也不觉得打碎杯子是一件多大的事。
养育高需求孩子很辛苦,我们可以把孩子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但一定不要忘了事后补偿自己。如果我们不快乐,那么,第一个受到影响的就是孩子。
比如,每个月给自己安排一次独处的时间,甩掉孩子逛逛街,晚上孩子睡了,点盘小龙虾追个剧……
心情放松,注入快乐的能量,利于老母亲回血,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去养育孩子。
陪伴高需求孩子长大,很辛苦。
因为我们抚养的不是一般的孩子,曾经“要命”的孩子,我们只有“拼命”去养,他们会让我们余生变得“好命”。
放宽我们的期待,接受他本来的样子,大人、孩子都轻松得多。
就像《西尔斯的橙色亲子课》里说的:“ 父母的角色就像园丁:我们不会去改变花的颜色和开放的日期,但我们会除去杂草,修剪多余的部分,让花开得更美。 ”
静待高需求孩子长大后给我们的惊喜!
*参考文献:书籍《西尔斯橙色亲子课》
土豆是一个典型的高需求高敏感宝宝。
只要醒着,就一刻不停在动,在沙发上跳来跳去,扯窗帘,转玩具等等。情绪亢奋。从小只要家里来客人,就必然会翻车,来的人越多,他越容易激动,直至失控。一言不合就会动怒,一点小事就会不如意发火。而且没有耐心,超过5分钟的等待他就会非常不耐烦,不停地催促嚷嚷……
身边的所有朋友的孩子,没有一个是土豆这样的。当我积极寻求外援,看医生、做沙盘后,我才真正确认土豆就是天生特质,并不是病了。
此后,我和土豆爸调整了 育儿 方式,放宽了期待, 事事回应,处处掌声,多多陪伴,满满关爱 。
土豆现在也越来越好。高需求的孩子和家庭,需要: 更多的理解;
更多的鼓励;
更多的帮助;
更少的批评。
跟大家共勉~如果你身边也有这样的宝宝,可以分享给他们看看哦。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