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铜绿受热分解(铜绿受热分解产物)

发布时间:2023-06-18 11:08:24

铜绿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 为什么生成氧化铜而不生成铜和氧气?

铜绿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其受热分解的反应式如下:

Cu2(OH)2CO3 = 2CuO CO2↑ H2O,由于氧化铜的热稳定性较高.一般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的温度不足以令氧化铜继续分解.

铜绿受热分解的现象 铜绿受热分解的现象分析

有水珠出现,铜绿由绿色变为黑色,有气体放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有气体产生,铜绿逐渐溶解,能与酸反应,受热不稳定,为蓝色固体。铜绿的学名是碱式碳酸铜,孔雀绿颜色,所以也叫做孔雀石,是一种十分名贵的矿物宝石,它的化学式为Cu2 (OH) 2CO3。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发生改变,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是分解反应,反应物只有一种,生成CuO。

铜绿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Cu2(OH)2CO3 ═△═ 2CuO CO2↑ H2O

碱式碳酸铜是铜表面上所生成的铜绿的主要成分。

铜绿不溶于水,溶于酸;不稳定,加热时易分解;能与盐酸反应,将碳酸钠溶液加入到铜盐中,可得碱式碳酸铜沉淀;碱式碳酸铜可用于颜料、杀虫灭菌剂和信号弹等。

初三的化学-铜绿受热分解

铜绿受热分解:

Cu2(OH)2CO3 == 2CuO H2O CO2

生成的三种氧化物:

乙醇燃烧: 2C2H6O 6O2 == 4CO2 6H2O

还原性,还原剂

学习化学重在

1、听懂上课内容,牢记每个物质性质

2、要找出初中化学各物质之间的关联

3、注重试验和巧妙计算

铜绿受热时会分解是化学变化还是化学性质

是化学性质。

相关化学方程式:Cu₂(OH)₂CO₃=△= 2CuO H₂O CO₂↑

现象:绿色变黑色、试管壁有液体、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铜绿加热。

不溶于冷水和醇,在热水中分解,溶于酸而成相应铜盐。溶于氰化物、氨水、铵盐和碱金属碳酸盐水溶液中,形成铜的络合物。在碱金属碳酸盐溶液中煮沸时,形成褐色氧化铜。

对硫化氢不稳定。加热至200℃分解黑色氧化铜、水(遇冷后凝结形成的小水珠)和二氧化碳。在硫化氢气体中不稳定。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0008%。碳酸铜具有扬尘性,应避免与皮肤、眼睛等接触及吸入。

扩展资料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取30mlCuSO4溶液,根据实验所得的最佳配比、最佳温度进行反应,沉淀完全后,用蒸馏水洗涤沉淀数次,直到沉淀不含硫酸根离子为止,抽滤,然后在100℃下烘干,冷却后称重,计算产率。

1、反应过程中要注意洗涤干净, 烘干要有一定的时间,否则会出现 产率超过100%现象。

2、注意温度不能太高( 95℃以上) ,而且反应时要恒温且不断搅拌,否则会出现部分颜色变黑的现象。

3、反应过程中要注意用反滴法,将CuSO4 溶液倒入Na2CO3 溶液中。

4、沉淀要洗涤干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碱式碳酸铜

铜绿加热的化学方程式

铜绿加热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加热=2CuO CO2↑ H2O,现象:绿色粉末变成黑色,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铜绿简介

铜绿又称碱式碳酸铜,呈孔雀绿颜色,因此又被称为孔雀石,是一种名贵的矿物宝石。它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物质反应产生的物质,又称铜绿,颜色翠绿。在空气中加热会分解为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铜绿是一种孔雀绿色细小无定型粉末。不溶于水和醇。溶于酸、氨水及氰化钾溶液。常温常压下稳定。

不溶于水,溶于氨水中生成铜氨配离子。加热到220℃时分解。组成为2∶1的碱式碳酸铜为天蓝色的粉状结晶。如在空气中长时间放置,则吸湿并放出部分二氧化碳,慢慢变成1∶1型碱式碳酸铜,不溶于水,但溶于氨水而形成铜氨配离子。

操作注意事项

1、密闭操作,局部排风。防止粉尘释放到车间空气中。

2、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3、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

4、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铜绿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铜绿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Cu2(OH)2CO3 ═△═ 2CuO CO2↑ H2O

碱式碳酸铜是铜表面上所生成的铜绿的主要成分。

铜绿,化学式为Cu2(OH)2CO3,又名孔雀石,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非纯净物),是一种名贵的矿物石,是盐的一种。

它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反应产生的绿色锈衣,含有元素铜、氧、氢和碳,又称铜锈。在空气中加热会分解为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铜绿不溶于水,溶于酸;不稳定,加热时易分解;能与盐酸反应,将碳酸钠溶液加入到铜盐中,可得碱式碳酸铜沉淀;碱式碳酸铜可用于颜料、杀虫灭菌剂和信号弹等。铜绿也是一味中药,具有退翳、去腐、敛疮、杀虫、吐风痰的功效 。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