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器和瓷器的区别是啥
陶器和瓷器的区别主要有以下方面:
1、烧成温度不同
陶器的烧成温度都低于瓷器,最低可以到800度以下,最高1100度左右,而瓷器的烧成温度一般都在1200度以上,最高达1400度。
2、使用原料不同
陶器,一般的黏土就可以烧制,而瓷器需要特定的材料:高岭土。瓷器在烧制时,如果烧成温度在陶器的范围内,也可以叫陶器,但是用做陶器的黏土,即使烧到1200度的高温,也不会成为瓷器。
3、坚硬程度不同
陶器因为烧制温度低,坯体没有完全烧结,敲击时声音发闷,胎体硬度也比较差,有时用钢刀就能划出痕迹。瓷器烧成温度高,烧结充分,敲击声音清脆,用普通钢刀是很难划出痕迹的。
陶器和瓷器的区别是什么?
人们总是把瓷与陶相提并论而称之为陶瓷,其实它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陶器与瓷器虽然是两种不同的东西,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那么陶器和瓷器的区别是什么呢?
1、 出现时间不同:原始的瓷器是由陶器发展而来的,我国在距今约一万年新石器时代的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在使用陶器了,而现今发现的最早的瓷器碎片则出自于商代。
2、 使用材料不同:陶器与瓷器的烧制方法亦有相同之处,瓷器的出现要比陶器晚几千年。烧制陶器既可以用釉,也可以不用釉。陶器的用釉不是很讲究,对釉料的要求也不是很高,釉料烧成后直接低温挂釉即可。
3、 用釉方式不同:瓷器的用釉也很简单,可以在烧制瓷器的同时在高温的情况下直接挂釉,也可以在直接低温挂釉。
虽然陶器和瓷器有很多不同,但是在古时候都是用来盛装东西的,而在现在都是用作为装饰品而存在,很少有人会用来盛食物或者水之类的。
陶器和瓷器的区别有哪些
陶器和瓷器的区如下:
陶器烧成温度低,质地未完全烧结,敲的时候有声音问,胎体硬度不好,还可以用钢刀切槽;瓷器烧成温度高,外壳基本烧结,敲击时声音清晰,外壳表面不易用普通钢刀划出沟槽痕迹。
陶器可以用一般的粘土制作素坯烧制,而瓷器则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在高岭上制作素坯,如果烧制温度是陶器所需的温度阶段,那就是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这样烧制的。
瓷器的优点
面非常光洁、特耐磨、物理性质稳定、耐酸碱、抗腐蚀、不会变色脱色、质量很轻、而且无公害。它还不伤皮肤,而不锈钢表壳表带里面有镍金属,镍对人的皮肤不好,很多人都会过敏。
瓷器易清洗。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如果是塑料的饭盒,盛了一些炒菜尤其是油量比较大的炒菜后,油就会附着在上面,特别难以清洗,即便用洗洁精,都不容易清洗掉。而用这些瓷器清洗就很容易了。
陶和瓷的区别六点是什么
陶瓷制品在中国的发展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国的历史发展与陶瓷的发展相融合,汇集了浓厚的陶瓷文化底蕴。相信大家经常把陶和瓷连在一起说,人们往往认为陶瓷是一种东西,没有意识到陶和瓷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陶和瓷的区别六点是什么。
1、出现的年代不同
陶器与瓷器虽然是两种不同的东西,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原始的瓷器是由陶器发展而来的,我国在距今约一万年新石器时代的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在使用陶器了,而现今发现的最早的瓷器碎片则出自于商代。陶器与瓷器的烧制方法亦有相同之处,瓷器的出现要比陶器晚几千年。
2、烧制的温度不同
陶器烧制的温度也要比后来出现的瓷器低很多。陶器烧制的温度一般在800℃-1100℃之间,因为烧制陶器的黏土如果温度过高则会被熔成玻璃质,不可能称为陶器,所以烧陶器的温度一般控制在1200℃以下,当然也有800℃以下的。而烧制瓷器的最低温度一般都在1200℃以上,一般在1200-1400℃之间。
3、烧制的原料不同
陶器出现在我国原始社会时期,所以取材没有什么讲究,一般的黏土都可以作为烧制陶器的材料。黏土随处都可以取材,把黏土制成坯后烧制,温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就可以烧制出陶器。瓷器一般需要高岭土,用高岭土作坯,在温度上加以控制就可以烧制出瓷器。高岭土不是随处都有的,所以瓷器取材没有陶器取材方便。
陶器和瓷器的区别 陶和瓷的区别
4、质地不同
陶器的做工非常简单,质地相对来说比较粗糙,而且颜色非常暗淡,还带有杂色。陶器的烧制温度较低,土质没有完全烧结,所以它的胎质比较疏松,断面有很强的吸水性,用刀很容易就可以划出划痕,敲击时声音低哑沉闷,如瓦木一般。瓷器出现的年代晚,做工也相对细腻,质地细密,手感相对细滑,颜色也相对鲜亮。瓷器的烧制温度较高,土质已经完全烧结,所以胎质坚实细密,断面基本上不吸水,用刀很难划出痕迹,敲击时声音清脆响亮,如金石一般。
5、釉料不同
烧制陶器既可以用釉,也可以不用釉。陶器的用釉不是很讲究,对釉料的要求也不是很高,釉料烧成后直接低温挂釉即可。瓷器的用釉也很简单,可以在烧制瓷器的同时在高温的情况下直接挂釉,也可以在直接低温挂釉。
6、透明度不同
陶器颜色比较暗淡,无论薄厚都是不透明的。瓷器的颜色相对比较鲜亮,质地细腻,一般都是呈半透明状态的。
总结:关于陶和瓷的区别六点是什么相关内容就介绍到这,从以上这几点可以看出这两种区别还是比较大的,所以在选择前还是要了解清楚比较好,希望以上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陶器和瓷器的区别
陶器和瓷器的区别是概念不同、烧成温度不同、使用原料不同、坚硬程度不同、透明度不同。
1、概念不同
陶器:用粘土为胎,经过手捏、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干燥后,放在窑内烧制而成的物品。
瓷器:瓷器是一种由瓷石、高岭土等组成,经混炼、成形、煅烧而成的外表施有釉或彩绘的物器。
2、烧成温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最低甚至达到800℃以下,最高可达1100℃左右。瓷器的烧成温度则比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达到1400℃左右。
陶器和瓷器的区别 陶和瓷的区别
3、使用原料不同
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烧成,瓷器则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以高岭土作坯。烧成温度在陶器所需要的温度阶段,则可成为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烧成的。
陶器和瓷器的区别 陶和瓷的区别
高岭土在烧制瓷器所需要的温度下,所制的坯体则成为瓷器。但是一般制作陶器的黏土制成的坯体,在烧到1200℃时,则不可能成为瓷器,会被烧熔为玻璃质。
4、坚硬程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低,坯体并未完全烧结,敲击时声音发闷,胎体硬度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钢刀划出沟痕。瓷器的烧成温度高,胎体基本烧结,敲击时声音清脆,胎体表面用一般钢刀很难划出沟痕。
5、透明度不同
陶器胚体即使比较薄也不具备半透明的特点。例如龙虎山文化的黑陶,薄如蛋壳,却并不透明。瓷器的胎体无论薄厚,都具备半透明的特点。
陶与瓷的区别
陶瓷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包括装修材料中的瓷砖、餐具中的碗碟等等都是陶瓷产品,但是我们生活中所说的陶瓷并不是一个东西,它分为陶和瓷,是不同的材质,用专业的话语来说,陶瓷是用具有塑性的泥土加工成型之后经高温烧制而成的器物总称,陶和瓷是相互关联而又不同的两种物质。那么陶和瓷的主要区别都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1.坚硬度不同
陶器胎体硬度较差,瓷器胎质坚固致密,二者坚硬度不同,瓷的硬度高于陶。
2.烧制的温度不同
陶器烧制的温度一般在900℃左右,如果温度过高则会被熔成玻璃质,无法形成陶器;而烧制瓷器的温度一般控制在1300℃左右的高温,到达这样的条件才可以。
3.烧制的原料不同
陶器出现在我国原始社会时期,取材没有讲究,普通的黏土就可以作为陶器的胎料。而瓷器的胎料一般需要高岭土,用高岭土作坯,在温度上加以控制就可以烧制出瓷器。
4.质地不同
陶器的质地比较粗疏,颜色比较暗淡,可能会带有杂色,断面有很强的吸水性。瓷器做工也相对细腻,质地细密,手感相对细滑,颜色也相对鲜亮,断面基本上不吸水。
5.釉料不同
陶器的用釉不是很讲究,可以用也可以不用,对釉料的要求也不是很高。瓷器的用釉虽然也很简单,但是绝大部分的瓷器产品都是施釉的,并且要求高温时操作。
6.透明度不同
陶器颜色比较暗淡,无论薄厚都是不透明的。瓷器的颜色相对比较鲜亮,质地细腻,一般都是呈半透明状态的。
陶瓷的分类
1.按材料分
从材料来看分为陶和瓷两种,具体包括了粗陶、细陶、炻器、半瓷器、瓷器等,是根据原料的粗细精来划分的,也是陶瓷的发展历程。其中粗陶是最原始的陶器,而瓷器是陶瓷发展的更高阶段。
2.按用途分
陶瓷产品在生活中有不同的应用场景,主要有日用陶瓷、工艺陶瓷、工业陶瓷这三种用途,其中餐具、茶具就属于日用陶瓷,花瓶、器皿属于工艺陶瓷,砖瓦、面砖、卫生洁具属于工业陶瓷。
知识扩展:
如何快速分辨“陶”与“瓷”?主要是“一摸,二听,三看,四划”
一、摸手感
由于瓷的密度高,陶的密度低,所以同样大小、厚度的陶瓷,放在手里掂量,明显感到瓷器比较沉重,而陶器比较轻飘。
二、听声音
用手指轻敲击陶瓷,如果声音沉闷是陶器,声音清脆则是瓷器。
三、看透光
陶器的材质偏厚,色彩暗淡,所以透光性较差,而瓷器材质细腻,色彩鲜亮,透光性较强。
四、测硬度
陶的硬度比瓷要低许多,用尖锐物品可以比较容易在陶器表面划出划痕,而瓷制品比较坚硬,很难划出痕迹。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