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6-16 08:07:13

由奢入俭难 由俭入奢易的出处是什么?

出处是司马光《训俭示康》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是一句谚语,出自司马光《训俭示康》:“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易,由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存?”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意思是,从节俭节约改变为奢侈浪费很容易,但是从奢侈浪费改变为节俭节约就很困难了,因为习惯了奢侈的生活以后,是很难再适应贫穷节俭的日子的。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反映的现象

这句话从古至今,广为流传,成为教育人们遵守中华民族勤俭持家优良传统美德之箴言,同时这句话也反映了人们的一个消费特点,就是当人们的一种消费习惯养成之后很难改变和逆转,当人们收入提高能够增加消费投入的时候便会很容易变得奢侈。

但是当人们收入减少需要降低消费标准的时候却很难,从经济学角度考虑,人们的这种消费习惯,被称之为“棘轮效应”。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啥意思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意思是由节俭进入奢侈很容易,由奢侈进入节俭就困难了。这句话出自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的《训俭示康》。

原文:

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启示


译文:张文节叹息说:“我现在的俸禄,即使全家穿绸挂缎、膏梁鱼肉,怕什么不能做到?然而人之常情,由节俭进入奢侈很容易,由奢侈进入节俭就困难了。

像我现在这么高的俸禄难道能够一直拥有?身躯难道能够一直活着?如果有一天我罢官或死去,情况与现在不一样,家里的人习惯奢侈的时间已经很长了,不能立刻节俭,那时候一定会导致无存身之地。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启示


哪如无论我做官还是罢官、活着还是死去,家里的生活情况都永久如同一天不变呢?”唉!大贤者的深谋远虑,哪是才能平常的人所能比得上的呢?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司马光生活的年代,社会风俗习惯日益变得奢侈腐化,人们竞相讲排场、比阔气,奢侈之风盛行。为使子孙后代避免蒙受那种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和侵蚀,司马光特意为儿子司马康撰写了《训俭示康》家训,以教育儿子及后代继承发扬俭朴家风,永不奢侈腐化。

文章先叙述自己素来以节俭朴素为美德,对别人的讥笑不以为然,并说自己并非故作不同流俗而沽名钓誉,乃顺应自己的性情。

又追忆天圣年间士大夫往来宴聚普遍尚俭的旧事,慨叹近日愈趋侈靡的风气,接着以本朝有识之士的俭朴美德为例,说明“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再引述古人的遗训,分析“俭”与“侈”的得失利弊。最后以古人俭、奢的历史事实,阐明俭能列名得福,奢必招祸自败,勉励子孙行俭戒奢,保持家风。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什么意思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意思是从节俭到奢侈容易,从奢侈到节俭困难。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谚语,出自司马光的《训俭示康》: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易,由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造句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启示


1、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2、古人所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等是经验之谈、智慧之谈,也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道理所在。

3、得意堪然,失意泰然。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 儿孙胜于我,要钱做甚么; 儿孙不如我,要钱做甚么。

4、奢能折富,俭可养廉。 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好事难为,好人难做。 点石化成金,人心犹未足。 齿刚则折,舌柔则存。 灭却心头火,剔起佛前灯。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