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易中天百家讲坛(百家讲坛全集免费观看)

发布时间:2023-06-10 02:07:02

《百家讲坛》中观点总令人醍醐灌顶,它有哪些让人印象深刻的讲师?

《百家讲坛》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讲师肯定是易中天,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来看这档栏目就是因为易中天。

易中天百家讲坛(百家讲坛全集免费观看)


很喜欢听易中天老师讲一些历史故事,特很有自己的看法,往往能够总结的很到位。对于一些事物的看法也很独到,记得易中天来时讲过三点中国逻辑:问态度不问事实,问动机不问是非,问亲疏不问道理。这是他认为的中国逻辑,也是中国逻辑的集中体现。简单通俗但又很明了。这就是易中天老师的魅力所在。

其次就是易中天老师的三国讲的很好,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还记得他讲解曹操时说,曹操很大气,比起“奸”他更“雄”因为他有远大的抱负。简单一句话,却很有感触,被他对于曹操的评价所折服。而且他对于一些历史事件往往采用着不同的方式来讲解,但又很有趣很深刻。

而且他也很有自己独特的个人魅力,不仅仅是作为一名讲师,更是敢于批判一些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像易中天老师既有学识又有个人魅力的讲师,自然给人的印象很深刻。

易中天这样的「百家讲坛」型学者被同行如何看待?

他和唐浩明一样,是非历史科班出身,打着“文史学者”的幌子,来讲历史的,并且大红。在我国悠久的文人相轻的传统里,你讲历史也就算了,顶多年轻后辈嘲讽你一下罢了;但你大红、还挣钱了。那么你就要被历史界相当一部分人看不爽了。在历史学界,比如桑兵就在讲课的时候说过,易中天等辈是文人欲干学术(原话)。此外,易中天的讲三国,我看过几集,他主要是讲正史及文史知识跟三国演义结合起来,用评书一类的方法来讲了,虽然讲得不深,但想来也需要很好准备的,因为公开录像,一个地方有硬伤,就遗臭了。所以他还是有必要劳动时间的。

易中天当初在《百家讲坛》那么火,为什么现在几乎不出现了?

易中天当初在《百家讲坛》那么火,为什么现在几乎不出现了?

73岁的易中天,从百家讲坛起家,吃了《品三国》馒头后,名声大噪。但口无遮掩的演讲风格,等于自踩鞋带,摔落神坛。

从一个普通老师成为一个文化名人,易中天这一路走来,争议颇多。

有人说易中天没有本科学历;有人说易中天是从文化群宠沦落为哗众取宠。

而且现在百家讲坛的热度也不像当时刚播出的那几年那样火了,现在学术问题在社会上被讨论的范围减少了,百家讲坛的收视率开始逐渐下降,而且他的历史由于缺乏独特的观点,也使人们感觉到乏味,并不是很愿意去听他的历史课。

《百家讲坛》当年之所以火,是因为国学热、学者明星、文化通俗化等元素的合力造成的。但时间久了,新鲜感过去,节目又没有创新,就出现了疲劳期,遭遇了瓶颈。

像易中天善于演讲的学者可遇而不可求,可谓凤毛麟角。有的学者即便很能讲,但学术界对这种通俗化的表达评价不高,甚至引来争议,不利于学术地位的提升。

我们知道一个作家要想写作品,必然对自己的作品十分喜爱,一部长篇小说,写作历程长达数年,要是没有充分的爱,是无法坚持的。

而易中天对这段历史的早期十分热爱,以至于到了最后一本书的时候,还在用半本书的篇幅讲述帝国的传承和形成,秦汉是奠基时代,魏晋南北朝是转型时代,唐宋是巅峰时代,元明清是定型时代,也是衰落时代。

然而,易中天早期对于作品的爱荡然无存,既然没有爱了,易中天就悍然抛弃了这本书,哪怕相处了8年之久。

所以易中天渐渐的没落了。

易中天个人资料

分类: 娱乐/明星 >> 华人明星

解析:

易中天小简历

易中天,籍贯湖南长沙,1947年生。1965年,高中毕业的易中天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插队,后来考取武汉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

易中天长期从事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于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学科均有涉猎。作品有《闲话中国人》、《读城记》、《品人录》等随笔体学术著作,还写了诸多杂文。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风云变幻的历史通过无厘头方式评说《汉代风云人物》热播后又与《百年讲坛》签约一年以史实为基础———

“韩信是待业青年”、“喏,相当于现在的ok”、“朝廷派人去查吴王,也没有发现什么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嘛”……你听过这样的历史课吗?

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就是用这种手法将西汉前期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有趣地表达出来。易中天主讲的《汉代风云人物》也由此成为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中的一档超人气节目。

近日,易中天又和《百家讲坛》签约,讲一年的“三国”,而今天中午,易中天品三国之《真假曹操》已经与“观众”见面,记者为此专访了易中天。

计划在电视上讲一年“三国”

讲座热播牵手央视

作为厦门大学文学院的教授,易中天以研究汉代历史见长,《汉代风云人物》在央视热播后,为何又要开讲一年“三国”?在采访中,易中天对记者道出了其中原委:“《汉代风云人物》热播后,央视《百家讲坛》栏目负责人曾来到我家,非常希望我能再次到央视开讲座,于是我就接受了邀请,最终计划在央视讲一年的‘三国’。”

未播先热引发出版界争夺战

演讲稿成了香饽饽

在采访中,易中天透露,他已经搁下所有的工作,专门准备“三国”的演讲稿。目前,节目已经录了十几集,而易中天已经完成了50集当中几乎一半的讲稿,但讲稿还未完成,争夺大战已经开始。

据易中天透露,当易中天和《百家讲坛》签约,准备再讲一年“三国”的消息传出后,出版界便展开“三国讲稿”争夺大战,各家出版单位纷纷开出优厚条件,高起印数签约,目前已被炒至首印10万册起拍。

从新的角度来看待这段历史

还原史实做到妙说

在采访中,易中天一直在强调,他此次的讲座力图还原史实,而且不讲《三国演义》,也不讲《三国志》,而是要妙说“三国”。

易中天解释道:“最常规的是‘正说’,比如《三国志》和《大唐西域记》,公信性虽比较强,但读来枯涩乏味;最流行的是‘戏说’,比如《三国演义》和《西游记》,但其中想象成分过多。”

“真实的不好看,好看的不真实,因此要有一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妙说’。所谓‘妙说’,就是历史其里,文学其表,既有历史真相,又有文学趣味。”易中天说。

为调动观众兴趣选择“趣说”

加点无厘头很必要

“很幽默,常常引人发笑。”很多观众这样评价易中天的讲座。同时,也有人认为易中天这种讲述历史的方式是在“戏说”历史。

易中天似乎很不满意这种说法,他说:“我哪里‘戏说’了!‘戏说’是一种游戏,讲的故事都是莫须有的,都是编出来的。而我所讲的东西全部有历史根据,都是真实发生的事情。”

“我把我的演讲风格分成三个境界:其一为‘正说’,也就是以历史事实为依据;其二为‘趣说’,为了达到这个境界,我会加进去一些无厘头的搞笑语言,有时无厘头是必要的,能极大调动观众的听讲兴趣;其三为‘妙说’,也就是在前两说的基础上对历史进行分析,给观众以启迪,这是最高的境界。”易中天说。

讲坛下的易中天

听着有趣做来乏味

易中天介绍自己,他不是科班出身,不受历史研究套路的束缚,过去的生活经历让他更明白老百姓需要什么、想看什么。所以他想用尽可能直白的文字、现场感的表演,将历史的本来面目通俗地讲出来。

虽然听着有趣,但在谈到自己平时的研究时,易中天表示,“是很枯燥乏味的”。易中天说:“长时间坐在桌子前,不是看书就是写作,很乏味,但是在电视上讲出来,观众肯定看得有意思。”经常看帖从不回帖

“超女”的歌迷自称“凉粉”、“玉米”,年近60的“超级教授”易中天也有一批忠实的拥趸者,他们自称“意粉”、“乙醚”,还自发地在百度贴吧里为偶像建起了一个“易中天吧”。谈到自己的“粉丝”,易中天说:“我和‘意粉’没有过什么交流,我常会去百度里看看帖子,如果有中肯的建议,我也会加以考虑,但是我看帖子从不回帖,因为我怕别人知道我的IP地址。”易中天笑了起来。

观点交锋

被批评讲历史态度不严肃

“大话三国”惹争议

就在易中天评说“三国”越来越热的时候,对其这种评说历史的方式,学术界也有不同的声音。

在持不同态度的意见中,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梁永安比较有代表性,他认为:“易教授应该保持一个起码的严肃态度,学者讲课像周星驰那样插科打诨是不合适的。”易中天回应讲历史不能像做八股文

对此争议,易中天认为历史应该是鲜活的,不能像做八股文那样死板地面对历史,而必须要有“史感”,感受历史的血肉和肌理,其次才谈得上研究。

纸上开讲

易中天认为在“三国”的历史上,很多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他还有一句口号:“诸葛亮是人不是神,曹操是人不是鬼。周瑜不是小心眼,刘备不是窝囊废。”

诸葛亮是个大帅哥

易中天说:“历史有三种形象:历史形象、文学形象和民间形象。作为学者,我自然看重第一种。‘三国’的文学形象深入人心,是因为《三国演义》写得很生动。”

“例如诸葛亮,《三国演义》将他写成一个穿道袍、摇羽扇的神仙式人物,但事实上,他出道时才26岁,1.84米的高个,不可能是一个一嘴长须的老者,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大帅哥嘛!所以我觉得,只要展现历史富有人性的一面,把英雄看成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同样能得到观众共鸣。”易中天说。

“借东风”没有的事

在“三国”的历史上,其实借东风一事是根本没有的,诸葛亮也没有草船借箭和三气周瑜什么的。

赤壁之战的时候诸葛亮确实去过东吴,只是去送信,信送到了就回来了,火烧博望坡和火烧新野也都是刘备指挥的,至于空城退司马和七星续命也是虚构的,诸葛亮根本就不是传说中的那么厉害。

火烧赤壁安错功臣

“在火烧赤壁中,其实鲁肃是起了大作用的,而不是《三国演义》当中的那样,诸葛亮起了关键作用。”易中天说,“在真正的‘三国’历史上,其实是鲁肃说服了孙权和刘备联盟,而《三国演义》里却把鲁肃写得太窝囊了,实际上鲁肃是个雄才大略的枭雄。”

易中天还说:“在随后的战争中,周瑜率领大兵打败了曹操,都没诸葛亮什么事,诸葛亮只不过是向孙权表达了刘备的诚意而已,这就和《三国演义》中的不一样,我会在讲座中一一向观众解释的。”

《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主要讲述了什么?

易中天教授还原真实曹操,替周瑜辩诬,正说诸葛亮,重评司马懿。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纵论三国天下大事,细品英雄成败得失。分为魏武挥鞭、孙刘联盟、三足鼎立、重归一统、历史回眸五大部分,共52集。就拿他讲的郭嘉和关羽来说。

1,郭嘉。一个吹过头的例子,郭嘉牛大家都知道,但作者仅因为一个时间巧合(好像是郭嘉死那年,刚好是诸葛出山那年),就强行将两个时代不同,身份不同,地位不同,功能不同,作用不同的人做了一番PK,虽然没有结果,但总给人一种“如果郭嘉不死,那么……”的感觉,有兴趣自己去“天生我才”一章。个人观点,郭嘉如果没死会怎样,我不知道,就他生前的功绩,还不足以与诸葛亮相提并论。

2,关羽。也是黑的不行了,关羽无论文学形象,还是历史形象,都算是非常耀眼,然而,在该书中,有关关羽描述最详尽的是:关羽看上了个妹子,曹操原本答应赏赐给他,后曹操自己看上了,放了关羽鸽子,关非常郁闷……还有就是关羽是剃头的祖师爷,财神爷。

总之,每人读历史都会有自己的见地,但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给别人,那就不厚道了,作为评书,应尽量求客观公正,而不是前面的摘取几句史料告诉大家:关羽是个萌萌哒的大侠;诸葛亮只会治国不会打仗;郭嘉天纵奇才,如果不死,那么……还有曹操同学,简直8重人格分裂体。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