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2月,著名的美女作家苏青在报纸上发文回应外界的指责与非议。苏青愤怒地写道:把一个艰苦写作的女文人当作放荡不堪的妖妇来描写,在我简直是梦想不到的事。有人索性不客气地称我为“文妓”……
苏青当年可是与张爱玲齐名的女作家,为何被人称为“文妓”?这背后有怎样的故事?欲知详情,且看下文分解。
苏青本名冯和仪,又名冯允庄,1914年生于浙江宁波的一个大户人家。她的祖父冯止凡是清末举人,后来经商致富,拥有大片土地;父亲冯松卿则是庚子赔款留美学生,留学归来后担任银行经理;母亲鲍竹青也出自书香门第,并且接受过现代师范教育。
苏青自幼聪颖过人,据说能做到过目成诵。在中学时代,苏青便在当地的报刊上发表文章。她当时的语文老师首给了苏青很高的评价:不独为宁中之秀,抑且为中国之光。之后,苏青的文章接连刊登在《论语》杂志上,深得主编林语堂的欣赏,引起了文坛的瞩目。
苏青在读中学时,因一场话剧表演结识了李钦后。当时,李钦后演男主角,苏青则演女主角。步入青春期的苏青,长得明艳动人,使李钦后心动不已。李钦后的父母见过苏青之后,也非常喜欢苏青,还托媒人去说亲。
苏青的母亲鲍竹青看到李钦后家境殷实,便答应了这门亲事。这不是因为鲍竹青嫌贫爱富,而是为了苏青能够继续上学。
早在几年之前,苏青的父亲冯松卿妄想通过股票暴富,把所有的钱投进去后却血本无归,还债台高筑无力偿还。结果,冯松卿郁郁而终,留下孤儿寡母。而此时,苏家也不复昔日的辉煌。但鲍竹青毕竟是个有见识的女人,再苦再难也要供儿女上学。
李家提出要马上结婚,苏青则想上大学,不同意这门婚事。在这种情况下,苏青母亲想出了一个两全之计,说女儿年纪还小,等大学毕业后结婚,现在先订婚。李家只好同意,并且大方地给了一笔订金。苏青的学费可算是有了着落。
高中毕业之后,苏青和李钦后一起去南京考国立中央大学(现在的南京大学)。结果苏青的成绩非常优秀,被中英文系录取,而李钦后则名落孙山。
苏青聪颖美貌、才华横溢,在大学里被称为“宁波皇后”。追求者的情书像雪片般飞来,苏青都不理睬。为了让追求者死心,苏青又放出风声说:我已订婚,决不负人。
但风声传到李家之后,李家人却仍极为不安,李钦后更是担心苏青会变心。于是,李家要求苏青与李钦后马上结婚,结婚后仍可以继续读书。对此,苏青是一百个不愿意。但苏青的母亲要求苏青一定要回来结婚。
1934年夏天,20岁的苏青与李钦后完婚。随后,匆匆赶回学校继续学业。但意外的事情发生了,第二年苏青就怀孕了,不得不辍学。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宁波沦陷后,苏青逃难到奉化山区,不久后又随丈夫李钦后到上海定居。此时的李钦后在上海当律师,经常在外花天酒地,吃喝玩乐,经济上入不敷出。虽然结婚才三年,但李钦后却早就喜新厌旧,不再爱苏青了。
李钦后一不如意就向苏青出气,甚至经常动手打苏青。但善良的苏青都忍受下来了,只是默默地等待丈夫回心转意。再说,她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在那动荡的时局中也实在离不开丈夫。
有一次,家里没米了,苏青只能开口向李钦后要钱买米。结果,刚从外面潇洒回来的李钦后却说自己没钱。苏青只能继续哀求李钦后,毕竟好几张嘴等着吃饭。但李钦后却怒气冲冲地说道:你也读过书,你也有文化,你自己就不能挣钱吗?嫌我穷就给我滚。
李钦后骂完还觉得不解气,又当着保姆和儿女的面,狠狠地扇了苏青几个耳光。平时对丈夫逆来顺受的苏青,心中的怨气实在忍无可忍,便回了句:我跟着你真是倒了八辈子霉!
李钦后没想到苏青敢对自己说这种话,便揪着苏青的头发往外拉,想要狠狠地揍苏青一顿。好在当时保姆在场,要不然苏青少不了要挨一顿毒打。
这件事情发生之后,苏青终于下定决心离开李钦后。离婚之后,两个小的孩子由李钦后抚养,大的孩子则由苏青抚养。但在得知李钦后经常打孩子后,苏青又把那两个小的孩子也带在了身边。
以前苏青写文章只是消遣,但离婚后只得靠写文章来养活自己和儿女。李钦后对她的羞辱,也给她提供了动力。是啊,为什么自己就不能挣钱养活自己呢?从此之后,上海滩少了一个贤妻,多了一个著名的女作家。
在当时的上海文坛,苏青与张爱玲是最为耀眼的两颗明星。张爱玲以苍凉的笔调,写出了女性在变幻的世事中的沉浮,提出对于女性生存空间的不满,还在这些表面的背后发掘出了一个深刻的人性主题——女人首先是女人,但同时也是人。
张爱玲善于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挖掘深刻的时代主题。在张爱玲的笔下,现代人的孤独心灵展现得细致入微。物质的贪欲、精神的苍白、欲望的压抑、奢侈的消费、时代的严峻、个人的痛苦集中在一起,构成了一个真实的人。
相比而言,苏青的作品则以纤细的艺术感觉和浓重的女性主义姿态,刻画了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和女性社会的各色风景。苏青的作品或许不如张爱玲苍凉、深刻,但却比张爱玲的作品更加坦率、真实、富有活力。苏青总是毫不回避地大胆书写“性”,呈现出了一种反压抑的女性悸动。
《孟子·告子》曰:食色,性也。《孟子·万章》曰:男女居室,人之大伦。在儒家圣人孟子那里,“性”是非常正常自然的一回事儿。《礼记》也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苏青继承了早期儒家的思想,认为性是一个人生活中必须拥有的内容,对于男性和女性同样重要。
苏青曾这样写道:一个人的虚荣固可以刺激自己,但性的本能亦不可一笔抹杀,因此在少年时过分努力干别事的男人往往犯“临老入花丛”之病,出力不讨好,那时候再明白过来要后悔也来不及了。
苏青还敏锐地发现,对于女性而言,不能满足正常的需求往往会使人心理变态。她说:一个女人得不到那方面的安慰,便会想到贪财或专权之类。即使得到了很多的财富,获得了很大的权力,又能怎么样呢?
苏青还说:聪明能干的女人纵使美丽得像个神,使人敬畏,而不敢与之狎亵。试想床笫之间又哪里有神圣之事呢?
因此,苏青在作品中将它还原成了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既不神圣,也不罪恶。同时,苏青说:
失去爱恋的女人,同残废者心理一般,因缺陷而发生变态心理。一个善于脸红的女子并不是因为正经,也许她的心里更加迫切需要,而脸上表情就不免讪讪的。
值得注意的是,苏青认为一切应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她说,真正有爱情才可以使人满足,而且任凭有真情也得惜福,别朝朝暮暮混在一起,因为刺激过度便麻木了。一切是以深厚的感情为基础,还要有节制,泛滥会使人感觉迟钝。
此外,苏青还认为尊重是不可缺少的前提。在多篇小说中,苏青都对男人在那方面的自私和缺乏对女子的尊重表示批判。比如《续结婚十年》中,怀青先后遇到三个男人,但都使她大失所望。
因此,苏青虽然在作品中大胆言性,却并非视性至上。在具体的描写上,苏青也写得委婉而动人。如《结婚十年》中的描写:
我只觉得眼前模糊得很,心中模糊得很,似乎胸口在扑扑跳,似乎身子架着一片落叶在大海中飘荡着。海面起波涛,澎湃着,一会儿汹涌起来了。海风怒吼着,我只觉得整个宇宙在动摇,周身痛楚得很。慢慢的,慢慢的,波涛静止下来,周围悄无声息,我觉得自己躯壳给摧残了,剩下一颗空空洞洞的心,没处安放。
苏青的文字除了爽直以外,最大的特点是坦白。那是赤裸裸的直言谈相,绝无忌讳。在很多读者看来,只觉得她的文笔的妩媚可爱、天真,不会产生庸俗的感觉。但是,文坛却仍有不少人抓住苏青作品中的只言片语,对苏青进行攻击与批判。
让苏青最为恼火的是,她一生清白直立,却被人污蔑为“妓”。先是有人说苏青羡慕妓女的生活,之后又变成了苏青已经做妓女,最后竟然变成“苏青做妓女而没人要”。抗战胜利之后,又有人写文章骂苏青连“劳合路上的夜莺都不如”,不过是一个以“性”诱惑读者的“文妓”。
甚至还有人编造出了一个尺度非常大的描写,污蔑是苏青写的。面对那种情况,苏青实在是气不过,因此才愤怒地在文章中写道:把一个艰苦写作的女文人当作放荡不堪的妖妇来描写,在我简直是梦想不到的事……
好在,张爱玲给了苏青不少慰藉。张爱玲与苏青最情投意合,经常出入相伴,如影随形。苏青小女儿回忆,妈妈和张爱玲常常交换衣服穿着、从来不分彼此。向来自视甚高、性格冷淡的张爱玲,对苏青也做出了非常高的评价。张爱玲说:
低估了苏青的文章的价值,就是低估了现今的文化水准。如果必须把女人作者特别分作一档的话,那么,把我同冰心、白薇她们来比较,我实在不能以为荣,只有和苏青相提并论我是甘心情愿的。
然而,在之后的半个多世纪里,苏青因种种因素被埋没在了时代的洪流中,为世人所遗忘。1982年8月7日,重病在身的苏青因无钱医治而悲惨离世。直至10多年后因为“张爱玲热”,曾与张爱玲齐名的苏青才再次被人们发现。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到您。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