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西厢记脱胎于唐传奇故事(王实甫《西厢记》的由来)

发布时间:2023-11-28 10:13:22

《西厢记》是我国古代爱情剧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品之一。它通过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热情歌颂了青年男女反抗礼教、争取婚姻自由的斗争。由于《西厢记》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影响深远,在结构体制上又规模宏大,所以有的学者称它是元杂剧的压卷之作。

《西厢记》是王实甫的代表作。《西厢记》故事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莺莺传》写书生张生从来不近女色,但自一见莺莺便不能自持,经过一番曲折,两人有了私情。而后张生进京应举,就断绝了与莺莺的旧情。“始乱之,终弃之”。莺莺也只有自怨,后来嫁了人。莺莺是个悲剧人物,张生是个轻薄负情的书生。

后到了金章宗时期,出现了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当时称作《弦索西厢记》或《西厢记换弹词》。在这部作品中,张生已经成为一个有情有义、忠于爱情的人物,他和莺莺一起抗争,最后带着莺莺出走,获得了“美满团圆”的结局。这部作品是《西厢记》杂剧产生的直接基础,在文学史上居有重要的地位。后人称它为“董西厢”,而称王实甫的作品为“王西厢”。

《西厢记》打破元杂剧四折一楔子的体例,5本连演,用21折的篇幅,充分述写崔、张爱情故事。

第一本《张君瑞闹道场》,写崔、张爱情的开始。已故相国夫人崔氏带着19岁的女儿莺莺扶柩回家乡博陵葬夫,因路途有阻,暂住河中府普救寺,写信召她的侄儿郑恒前来帮她回乡。郑恒是郑尚书之子,与莺莺已有婚约。这时有个书生张珙字君瑞,进京应举,路过普救寺,和莺莺一见钟情。

第二本《崔莺莺夜听琴》,写崔、张爱情的成熟及他们与崔夫人的第一次冲突。军人孙飞虎听说莺莺有倾国倾城之色,率兵包围了普救寺,限三天献出莺莺做压寨夫人。危急中老夫人宣称:但有退兵之策的,将莺莺与他为妻。张生写信给他的朋友白马将军杜确,杜确带兵杀退孙飞虎。事后,老夫人反悔。张生弹琴向莺莺表达爱慕之意,莺莺也向他表示了自己的爱情。

第三本《张君瑞害相思》,写崔、张和红娘三人之间的误会,进一步展现他们的性格,也是崔、张爱情进一步发展。张生自那夜弹琴之后,便害起了相思病,趁红娘来探病,托她捎信给莺莺。莺莺回信约他夜间花园私会,张生赴约,却被莺莺训斥一顿。张生因此病情加重。莺莺又让红娘去送药方,再次约张生幽会。

第四本《草桥店梦莺莺》,写莺莺到张生书房幽会,私下做了夫妻。老夫人发觉,拷问红娘。红娘说出真情,并指责老夫人忘恩负义,处置不当。老夫人只好答应了他们的婚事,但要张生进京赶考,考中得官才能回来成亲。长亭送别之后,张生走到草桥店,梦与莺莺相会,醒来不胜惆怅。

第五本《张君瑞庆团圆》,写张生考中状元尚未归来时,郑恒来到普救寺,他欺骗老夫人,说张生被卫尚书招为女婿。老夫人即让郑恒择吉成亲。恰在成亲当天,张生归来,他做了河中府尹。真相大白,郑恒羞愧自尽,张生和莺莺花好月圆。

最后的结局可谓是皆大欢喜,崔、张最终结为夫妻,愿望得到满足;老夫人“不招白衣女婿”的愿望也得到满足,她要维护的相门体面也维护了。作者“愿天下有情的都成眷属”的理想实现了,以门阀地位为基础的婚姻观念也没有遭到破坏。

我是@穆瓣草籽教育领域创作者,欢迎关注我,一起探讨教育问题,分享最新教育资讯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