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年度报告更懂你?

发布时间:2024-01-08 13:59:02

  本报记者 王臻儒

  在数字时代,app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App推出了年度报告功能,为用户展示在过去一年中的活动和成就。这些报告以可视化图表、个性化标签等形式呈现,让用户对自己的使用习惯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然而,随着App年度报告的普及,也引发了一些问题和担忧。用户数据的隐私保护、过度依赖数字评价、虚假的成就感,都成了值得关注的问题。如何平衡数字时代的便利与风险,把握线上与线下生活之间的平衡,是人们在关注年度报告之外,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没有人比数据更懂你

  “这一年你一共听了2089首歌,8月20日你睡得比平日都要晚,直到凌晨三点半还在听歌”“今年,你解锁了六种菜系,点了57次外卖”“2023年,你登录微博365天,3月23日,你话痨属性大爆发,持续输出12条微博”……

  又一年岁末年初,各大App的个人年度报告再度占领了各大社交平台。从十年前来自支付宝的用户年度总结报告问世至今,已经有音乐、购物、外卖等领域的App陆续推出用户年度总结报告,涵盖吃、穿、行、玩各方面,并成为社交平台每年年末的“常客”。

  个人年度报告的内容并不复杂,包括用户访问App的频率、停留时间、行为类型等内容。在一些人看来,这些看似稀松平常的数据总结比旁人更懂自己。事实确是如此。年度报告的每一项数据均来自用户一年间在App中的行为轨迹。有关数据统计,我国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为29.5个小时,在线上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这些客观的数据正是日常生活的一种侧面记录。

  值得一提的是,在常规数据统计之外,一些大数据“贴标签”式的解读,为用户更精准地勾画出个人形象。从一些极值记录中,不难看出年度报告受人欢迎的原因,比如听歌最晚的一天,最远的一次旅程,都在还原富有特殊意义的生活场景。年度报告聚焦每个独立个体,将用户群体中渺小的个人放大成为主角。

  分享自己的年度报告,已经成为许多人的“新年俗”。平台利用数据分析出用户潜在的态度、喜好、媒介习惯等,塑造出完整的“赛博形象”,从听歌类型、购买能力,到旅游目的地、学习方式,都体现了个人的独特品位,强化了个体的身份标签。标签不仅帮助用户认识自己,也在替他们找寻同类,鼓励人们将网络“自画像”分享给更多人,以此寻求共鸣。

  即使平台没有刻意设计关联,许多人仍然乐于与他人建立联系,这份报告经常成为年末的话题,让彼此发现共同的喜好和兴趣。故而在新年伊始,许多用户将年度报告作为自我展示的一种形式,分享在公共平台,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仪式感”。

  隐患丛生的个性化年度报告

  作为一场年度营销盛事,各大App发布用户年度报告,用户也乐于分享。这看似是平台与用户“合作”的结果――平台通过营造一种仪式感来增加用户黏性,而用户也获得了展示自己的机会。

  年度报告的热度不减,与此同时,质疑和反对声势渐长。年度报告通常基于用户在该应用上的活动数据,强调线上活动,难以触及线下生活,这可能导致数据偏见。如果用户在该应用上的活动较多,那么年度总结可能过于强调这些活动,而忽略用户的其他方面。这会导致年度报告只关注用户在App上的行为和成就,而忽略了人的全面性。

  人的存在不仅仅在数字和数据中体现,还有情感、思想、价值观等方面。年度报告体现了技术对我们生活的介入和影响。技术为我们提供了记录和总结生活的方式,但同时也可能使人们过于依赖技术。

  再精准的数字也无法完全描绘出真实的自我,更不用说这些被平台精心筛选过的数据。所以,如果人们将数据呈现的“自我”当作真正的自我,那么我们就掉进了大数据的“隐形陷阱”。

  所有的年度报告都竭力塑造出一个个性鲜明、与众不同的“你”。而下面显眼的分享按钮,正是他们这么做的一个重要原因。作为商家在年末惯用的宣传推广方式,用户画像的描写有几分真实,也应该被打上问号。

  对许多人来说,App年度报告详细记录了用户一年来的点点滴滴,这些数据极具个性化,同时也带有很强的隐私性。信息时代,数据共享与隐私保护之间的矛盾始终存在。当一部分用户沉浸于这些“定制”数据中时,是否能够意识到隐私泄露的风险?

  年度报告虽然能整合我们的记忆碎片,但它并不能完全展现我们的多元化生活。数据是冰冷的,而人是充满活力和变化的。我们不能仅仅依赖数据来衡量生活的丰富性。在面对年度报告的热潮时,我们更应该冷静思考。在享受年度报告的同时,人们也应该对技术保持警觉,维持对生活的全面体验和感知。

  走向反叛的个人表达

  在数字化的浪潮中,有人选择以个性化的方式反抗被量化的命运。他们自己动手,或以戏谑的方式,或充满真诚地盘点一年来的经历。在他们自己作出的年度总结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真实的追求。这些网友关注的不是金钱或物质的积累,而是那些充满挑战和情感的瞬间,通过分享自己的偷懒、摸鱼、失恋和深夜的崩溃,人们发现,原来每个人都在经历着相似的困难和挑战。这种自嘲和戏谑的态度,不仅是对模板化年度总结的反抗,更是对生活多样性的庆祝。

  这种个性化的年度总结成了一种缓解焦虑的方式,让人们能够坦然面对自己的不完美。各类App尽管能用隐蔽的方式收集并呈现用户的数据,但那些数字化的成就并不能完全定义相关用户的人生。

  由于年度总结仅基于应用内的活动数据,因此可能会遗漏某些重要经历和记忆。用户在应用外度过的有意义的时光,在年度总结中往往无法得到体现。平台通过筛选数据来决定哪些值得被纪念,但那些被省略的故事同样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没有留下数字痕迹的特殊日子,同样值得被记住。年度报告虽然是我们过去一年生活的写照,遗憾的是,它并不能代表我们生活的全部。

  人的性格是复杂多面的,互联网只能窥见其中一角。那些没有被数据记录的生活时刻,同样在我们的生命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真实的我们应该由自己定义,而不是被数据所左右。在享受线上生活便利的同时,我们也不应忽视现实中的真情实感和人际交往。无论技术如何发展,数据的呈现方式如何创新,真实可感的人生体验永远无可取代,最鲜活的记忆还是由个人保管。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