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又是岁末,年味愈浓,丰富的祭祀活动也登上台前。古人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久而久之,就流传下来了很多的节日与风俗,形成了传统节日。例如将要到来的传统节日——小年。
在我国汉时,就已经有小年的习俗了,此时的小年叫“小岁”。汉人崔寔(shí)在《四民月令》中记载:
“腊明日更新,谓之小岁。进酒尊长,修贺君师。”
小年,又名“交年节”“灶神节”“祭灶节”。顾名思义,这是祭灶神的传统节日。灶神又名“灶君司命”,玉帝亲封的执掌灶火,管理饮食的神明,同时有着监察世间,上报天庭,降下吉祥的职责。
仔细看来,灶王爷就是执掌灶火,同时又负责打小报告的神明。腊月二十四这天,正是灶王爷上天述职,汇报工作的日子。人间知道灶王爷述职会汇报一家人的一年的行为,然后由玉帝降下赏罚,并由灶王爷带回降下。
于是在腊月二十四灶王爷上天述职这天,人们纷纷拿出美食佳肴、糖瓜糕点祭祀灶王爷,希望灶王爷在玉帝面前多说好话,人们认为灶糖富有黏性,灶王爷吃了,就不会说自己的坏话,又因为灶糖味甜,灶王爷吃后嘴甜,就会多说好话。
按理来说,小年是从上古时期传下来的节日,全国都是在腊月二十四这天,但是在民间却有着很多种说法,因为我国幅员辽阔,所以各地的风俗习惯都会有所不同,例如有说除夕前一天为小年夜的,也有的地方说是除夕夜为小年,正月十五为大年等等。
但总体来说,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南方大部分地区则以腊月二十四为小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呢?其实在清朝中期以前,一直都是腊月二十四日为小年。据古书《风物志书》记载说:
“故先一日祭之白一岁事,谓灶神翌日上天祭灶,腊月二十四日夜”。
还有宋人吴自牧在著作《梦梁录》里也说:
“(腊月)二十四日不以贫富,皆备蔬食饧豆祀灶。此日,市间及街坊叫卖五色米食、花果、胶牙饧、箕豆,叫声鼎沸。”
再如《清嘉录》中记载:"俗呼腊月二十四夜为念四夜,是夜送灶。"在我国清朝中叶以前,小年之日都是腊月二十四。直到清朝中后期,南北时间才有所不同。乾隆在《日下旧闻考》中写道“其祀期用二十三日,惟南省客户,则用二十四日”。就可以作为这一论述的明证。
那么为什么南北方的小年祭祀时间就已经相差一天呢?这是因为皇家要在腊月二十三日时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于是把灶王爷顺便也祭祀了。不过民间关于这个时间的区别还有着很多的传说,暂且按下不表。
小年通常被认为是忙年的开始,因为小年过后,洒扫庭厨,准备年货,贴剪纸春联,年味越来越明显,准备着干干净净地过个好年。小年祭灶更是延续了数千年来中国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的追求。
小年过后,年味也更加浓厚,在外的游子也在回程的路上。还有一周就是春节了。俗话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今年,你会回家吗?有谁在家中等你呢?
回程路上注意安全,笔者提前恭祝大家新春快乐!
文/朱子瑞;图/网络(致谢侵删)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