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树先生是什么意思,每个人的身边都有可能会有个“树先生”

发布时间:2023-12-26 13:16:59

提起王宝强,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他的哪些影视作品呢?《士兵突击》?《唐人街探案》?《天下无贼》?抑或是《泰囧》、《我的兄弟叫顺溜》。

其实,在很多观众看来,王宝强最经典的电影,当属他在2011年拍摄的一部文艺电影《Hello树先生》。

在这部电影中,王宝强既没有塑造什么英雄形象,也没有刻意去饰演什么喜剧角色,而是演绎了一个行为古怪、眼神迷离、内心却极为善良的“树先生”。

戴着眼镜,说明他不是普通的农民,而是受过一定教育、有一定文化;很熟练地抽着烟,说明他也懂得在农村生活,混各种圈子需要了解的一些人际交往规则——递烟是必须的。

或许,《Hello树先生》给大家留下的印象是光怪陆离、充满荒诞,包括王宝强所饰演的那个树先生,也令观众不甚理解。

我想说的是,之所以看不懂《Hello树先生》的观众,那是因为你们没有在中国农村生活的经历。想要看懂中国,没有农村的生活经历是远远不够的。只要你有过在农村里生活的经历,想必你马上就会看懂《Hello树先生》里所要表现的一切。

王宝强所饰演的树先生,其实就代表了中国广大农村所生活着的一类人群,他们的家庭环境在农村属于中下等,他们自身要么因为先天残疾、要么因为家庭条件,没能接受很好的教育,他们有一定的文化,然而因为身体所限,在当地找不到什么好的谋生方式,只能在村里务农或者做一些零零碎碎的杂活,大多数时间,他们的状态都是无所事事,他们的所有状态汇总到一起就是两个字——贫穷。

单是贫穷,还不至于让他们成为“树先生”。

之所以成为在农村被人人取笑、人人欺负的“树先生”,其实恰是因为另一个原因,那就是“善良”。

在农村的最底层,没有实力、没有本钱的“善良”,往往是没有什么价值的,因为那反而会被别人理解为懦弱、无能。

俗话说,人穷莫入众,言轻莫劝人。

而“树先生”们的悲剧就在于,他们的所作所为,恰好与这句俗话相反,越是村里的重大事情,越喜欢参合;越是说话没分量,还越喜欢去劝人。结果劝来劝去,非但没有一点效果,自己反倒成为了众人取乐的焦点。

当鲁迅笔下所写的孔乙己走进鲁镇的那个咸亨酒家,店里的空气会马上变得欢快起来一样,因为大家都乐得看一看穿着长衫却站着喝酒的人究竟是一副怎样的倒霉模样。

同样,当位卑言轻的“树先生们”,偏偏要走到村里的闲话中心,想要站在C位,执掌话语权,指点江山,等待他的自然是被嘲讽和奚落。

所以,我们常常看到的现象是,“树先生”们,最喜欢做的事是逗周围的小孩子玩。因为只有和小孩子在一起,他们才能找到一点点优越感。

“树先生”产生的背后,其实是夹杂了太多复杂的因素,这些个因素既有“树先生”们自身的心态,也有所处社会环境的人情世故。

每个人的身边,都可能会有一个“树先生”。

他就像是一桌酒席中的某个菜品、餐具,又像是一道菜中的某个佐料。

有他在,我们习以为常,没有他在,我们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希望这个社会对那些“树先生”们给予更多的善待和包容。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