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双十一什么时候开始的(“双11”的起源和发展)

发布时间:2023-12-25 16:16:44

“双11”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购物节,每年都会创造惊人的成交额和物流量,展现出中国消费市场的活力和潜力。然而,随着“双11”的不断扩张,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负面影响。

这些问题引发了人们对“双11”的反思和质疑,有人甚至呼吁“双11”应该结束,回归正常的消费节奏。那么,“双11”真的是时候该落幕了吗?它的发展历程又是怎样的呢?

一、“双11”的起源和发展

“双11”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09年,当时淘宝商城(现天猫)为了提升自己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策划了一个网上购物节,选择了11月11日这个日子,因为它是“光棍节”,寓意着单身人士可以通过网购来犒劳自己。

当年,参与“双11”的品牌只有27个,成交额只有5200万元。但是,这个活动却引起了消费者的强烈反响,也吸引了其他电商平台的关注,从此,“双11”就成为了一个年度的购物盛事,每年都会打破自己的记录,成为电商领域的一张名片。

从2009年到2023年,“双11”已经走过了15个年头,期间经历了多次的变革和创新。从最初的单一平台,到多个平台的竞争合作;从仅限于网上购物,到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

从只有国内市场,到全球化的布局和参与;从简单的打折促销,到多元的营销手段和内容创造;从单一的消费者需求,到多层次的消费者体验和价值实现。可以说,“双11”不仅是一场购物节,也是一场消费升级的过程,也是一场数字经济的变革。

二、“双11”的问题和挑战

“双11”的成功,无疑为中国的电商行业和消费市场带来了巨大的红利和机遇,也为全球的电子商务和数字经济提供了借鉴和启示。然而,随着“双11”的规模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

首先,是消费者的理性消费能力下降。在“双11”的热潮中,很多消费者会被各种优惠券、红包、满减、秒杀等促销手段所诱惑,忽略了自己的实际需求和预算,盲目地购买一些不必要或者不合适的商品,导致浪费和后悔。

有调查显示,超过六成的消费者表示“双11”期间买了很多用不上的东西,超过四成的消费者表示“双11”后会出现“剁手后悔症”。这种过度消费的现象,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影响了消费者的信任和满意度。

其次,是商家的促销成本上升。为了在“双11”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各个电商平台和商家都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制定和执行各种营销策略,比如提供更多的优惠、增加更多的广告、举办更多的直播、提升更多的服务等。

这些做法虽然可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和购买,但也会增加商家的运营压力和风险,降低商家的利润空间和品牌价值。有些商家甚至会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比如虚假宣传、价格欺诈、刷单造假等,来提高自己的销量和排名,损害了市场的公平和诚信。

再次,是物流和环境的压力增大。由于“双11”的订单量和物流量都远远超过平时,给物流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负担。物流企业和快递员不得不加班加点,承受着高强度的工作和低收入的待遇,同时还要面对消费者的投诉和不满。

此外,“双11”的包裹数量也会导致大量的包装材料的使用和废弃,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据估计,2023年“双11”期间,全国快递包裹将达到50亿件,使用的快递包装材料将超过100万吨,相当于砍掉了200万棵树。

结语

综上所述,“双11”并不是一场无意义的购物狂欢,也不是一场无法持续的消费泡沫,而是一场有价值的消费升级,也是一场有潜力的数字变革。

当然,“双11”也不是完美的,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共同去面对和解决。但是,这些问题和挑战,并不意味着“双11”应该结束。

而是意味着“双11”应该进化,从单纯的价格战,向更多的价值创造转变。从单一的平台竞争,向更多的平台合作转变;从单纯的物流运输,向更多的物流创新转变。只有这样,“双11”才能真正成为一场有意义、有价值、有未来的购物节。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