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北生活过的人,应该都知道,北方冬季的气温多在零下二、三十度,感觉是奇冷无比。外出时,虽然是包裹了里三层和外三层,依然是如同开了天窗一样,冻人没商量。西伯利亚的寒流来时如刀割一般,经常是手脚的皮肤都冻得开裂,奇怪的是竟然很少有见过长冻疮的。
人体内具有体温调节的功能。感到寒冷时,信息传递到大脑,脑的下丘脑(植物神经中枢)发出指令,收缩血管血流减少,阻止热量散发,皮肤表面温度降低。相反,当气温变暖,血管扩张血流加速,皮温升高,通过出汗来散热。由于反复的寒冷和温暖刺激,血管不断的收缩和扩张,导致血液循环障碍。特别是末梢的血管受到的影响会更大。
其实冻疮是最容易发生在平均气温在4~5℃,日温差在10℃左右时的季节,也就是说,并不是天气越冷就越容易发病。比起寒冷的严冬,早晚变冷、白天转暖,日内温差较大的初冬、冬末和初春是更容易发病的时节。因此,难怪比起东北部来,在相对温暖的江南地区会更容易长冻疮。
虽然气候是引起冻疮的主要原因,但遗传因素与出汗多的人也容易生冻疮。有末梢血液循环调节较差体质遗传的,还有出汗较多者皮温偏低,都是引发冻疮的因素。相比较男性,女性受冻疮困扰的人更多,可能是因为经常做沾水的家务之故,所以,应该经常保持皮肤表面干燥。
冻疮多是发生在平时血液循环不良的手足、耳朵、脸颊和鼻尖等处。长冻疮时,局部首先出现红肿,渐渐变成紫色,有发热感,患处会出现疼痛与瘙痒。如果病情进一步加剧,可能会产生水疱,甚至出现溃疡或感染。
常见到的冻疮类型有两种,一种是红肿型,表现为手指和手的全体红肿,这种是常见于儿童。另一种是多形红斑型,手指、手背、耳朵和面部等部位,出现各种斑块状的红肿,此类多见于成年人。
冻疮也有被认为是冻伤,但实质上是完全不同的。冻伤都是发生在气温零度以下,原因是冰冻导致组织内血流停滞,皮肤组织被破坏乃至坏死。另外,与皮肤皲裂也有区别,皲裂是发生在干燥的冬季,是由于干燥等原因,引起皮脂流失后的皮疹。
预防冻疮首先要做好防寒措施,促进末梢血液循环,佩戴手套、护耳、围巾和暖宝宝等。防潮防汗。袜子和鞋子不要过紧。保持居家和工作场所温暖。戒烟,香烟会导致末梢血管收缩,容易引发冻疮。还有寒冷时取暖要缓慢复暖,急速加热易致冻疮或加重冻疮。促进血液循环而可采用按摩的方法,按摩最好距离冻疮稍微离开的部位。平时注意摄入富含维生素E的食品。
如果生了冻疮是长时不愈,或者症状严重时,应该去看皮肤科。另外,表现为冻疮的症状,有可能是其它的疾病。例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也会出现类似冻疮的表现。如果到了春暖后,症状还没有明显好转,或者在寒冷季节之外出现相似的症状,或者是出现了关节疼痛等全身的症状时,建议一定要去医院就诊。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