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恼春风,我心因何恼春风,说不出,借酒相送,夜雨冻,雨点透射到照片中,回头似是梦无法弹动……”
这是张学友经典歌曲《李香兰》中的歌词。
这首歌发行于1990年,是至今为止罕见的,发行时无甚水花、但日后却能成经典的粤语歌曲。
而这首歌蹿红的背后,可能也和歌曲本身所串联的一个人物脱不了关系。
李香兰
人同歌名,这个人物,就叫李香兰,她曾是民国时期名动上海滩的美艳歌星。
搁到现在,对于李香兰这个名字,大家可能都没听过,但却一定听过一首有名的“靡靡之音”——《夜来香》,而李香兰就是这首歌的原唱。
1944年,李香兰因这一首歌名声大噪,除此之外,当时的李香兰在影坛也“红得发紫”。
而紧随其后的,1945年9月,25岁的李李香兰就锒铛入狱,身上背着的还是最为人唾弃的“汉奸罪”。
但是法庭上的李香兰却“拒不认罪”,她当庭喊了5个字:“我是日本人”,并拿出了一纸证明。
这可以说是出乎众人以及法官的意料,最后,李香兰得偿所愿,被无罪释放,遣返日本。
几十年后,李香兰跻身日本政坛,开始大力促进中日友好。
晚年重返中国,李香兰说:“中国是我的故乡,我去中国应该说‘回’中国”。
所以,李香兰究竟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当年为什么会因汉奸罪被捕?晚年又为什么力促中日友好呢?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广播《停战诏书》,在全世界面前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耗时长达14年抗战生涯,终于取得了胜利,一时间举国沸腾。
紧随其后,对战时日本统治下犯下背叛祖国重罪的“汉奸”们的清算也正式开始。
国民党当局明确了审判汉奸的基本方针,全国各个地方也纷纷张贴了坚决惩治汉奸的公告,很多汉奸或自认或被举报,陆续落网。
也就是在此期间,一个曾在孤岛时期的上海红极一时的美艳歌星,也就是李香兰,很快落入人们眼中。
在此之前,李香兰出门都有专门的轿车接送,住的也都是高级宾馆,在当时已经沦陷的上海滩很是风光。
而李香兰有这一切,都离不开她背后的伪“满洲映画协会”的扶持和助推。
用一个现在的说法,那就是伪“满洲映画协会”即李香兰的经纪公司。
在伪“满洲映画协会”期间,李香兰拍摄了很多宣扬美化日军侵略行径的电影。
这让国人心里很难接受,但是直到这时,人们对李香兰的身份并未起疑,只是单纯地认为,李香兰是做了“汉奸”。
但其实,这背后是日本人的一场更大的阴谋。
所谓伪“满洲映画协会”,简称伪“满映”,是日本在中国建立傀儡政权——伪满洲国时期,所设立的一个电影机构。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三省相继沦陷,自此,中国东北开始了长达十四年被日本人霸占的屈辱岁月。
而与此武力侵略相伴随的,日本人妄图利用电影来美化侵略行径,宣抚人心的文化侵略也开始了。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而与此同时,日本人耗时5年筹划的伪“满洲映画协会”也就在这时创立。
该机构费尽心思,做了大量宣传,就是为了展现所谓伪满洲国“王道乐土”的景象,以美化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并借此维护满洲国的统治和日本在满洲国的特殊地位。
而这终究不过是一厢情愿,伪“满映”电影中的所有人物的外形、服装、对话以及性格都脱离中国的风俗人情,中国观众根本不买账。
为此,伪“满映”开始筹谋找一个既能代表伪“满洲”形象,又能充分体现日本人理想的电影演员。
而李香兰,就非常巧地落入了伪“满映”眼中,或者更准确地说,李香兰是被伪“满映”一手挑选并包装出来的。
12岁时,李香兰师从苏联著名歌剧演员波多列索夫夫人,接受过正统的唱歌训练。
1938年,李香兰18岁,长得越发貌美迷人,再加上嗓音加持,伪“满映”很快就相中了她,并大肆鼓动她入会,将她大力包装,作为中国歌星推出。
同年,伪“满映”正筹划拍摄一部电影——《蜜月快车》,李香兰被选中这部电影的女主角。
自《蜜月快车》开始,李香兰就开始了在伪“满映”女演员的职业生涯。
因为熟悉北京官话和日本语,与人沟通起来十分顺畅,李香兰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各大日本导演心目中的首选女演员。
也就是在此期间,李香兰彻底沦为了日本侵略者从文化层面侵蚀中国的工具,她被像提线木偶一样操纵着拼命去完成任务。
她的电影作品一部接一部,陆陆续续问世,其中,《白兰之歌》、《支那之夜》以及《热沙的誓言》三部更被称作是“大陆三部曲”,同时也是她被人们视作“汉奸”的最直接证据。
在这些电影中,李香兰反复扮演着一个一开始坚决抗日,后来却被热血沸腾想要开发大陆的日本男青年打动,然后爱上对方,放弃反抗的满洲姑娘。
而这就是赤裸裸的文化侵略,所谓“热血沸腾想要开发大陆的日本男青年”,不过是被美化后的侵略中国的刽子手,日本人妄图通过电影潜移默化地影响和统治中国民众的思想,而在这些电影中担当女主角的李香兰,无疑成为了日本人达成这一目的的帮凶。
也因此,人们自然而然地将李香兰视作“汉奸”,而这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反倒愈加说明了日本人塑造李香兰“满洲姑娘”形象的深入人心。
但事实上,李香兰虽自幼生在东北,长在东北,但她的父母都是实打实的日本人,她本人一开始对自己是日本人的身份认同其实并不模糊。
她的父亲名叫山口文雄,母亲叫石桥爱。
1906年山口文雄从日本去到中国东北,在抚顺煤矿任职。而石桥爱到中国是为投奔自己在中国做生意的叔父。
两个人在抚顺相识结婚,婚后生下了一个女儿,并为她起名山口淑子。
山口淑子在抚顺度过了自己的童年,而这同时也是她在中国为数不多使用山口淑子这个名字的时间段。
当时的她始料未及,未来十几年,她过的将是被包装、撕裂和操纵的人生,而她的父亲山口文雄,成为了这背后的最大推手。
1933年,山口一家迁到了奉天(今沈阳),山口淑子去到了奉天女子商业学校读书。
也就是这段时间,山口文雄同大汉奸李际春结为义兄,并安排女儿认李际春为义父,顺利为自己的女儿谋得了第一个中国名字——李香兰。
李香兰的身份包装终于完成了第一步,随后她被选到奉天(今沈阳)广播电台担任专属歌手,演唱所谓的“满洲新歌曲”。
那时,奉天广播电台对专属歌手的要求,首先是中国少女,其次要懂乐谱,另外还要会讲日语。
而山口淑子说得一口流利的中文和日语,还有个中国名字叫“李香兰”。
奉天广播电台方面当即鼓掌叫好,顺势对李香兰进行了包装,并对她的身份进行了刻意模糊化处理,从来都只说由李香兰演唱,并报上歌名,作词作曲者,从不谈经历。
“尽管我还是个不晓世事的少女,但我同(伪)满洲国一样,也是由日本人一手制作出来的中国人……”这是李香兰后来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到过的一句话。
1934年,山口文雄又调到门头沟煤矿任职,山口一家又迁到北平。
这一次,山口文雄又为女儿安排了一个身份,在山口文雄的安排下,李香兰认潘毓桂为义父,获名“潘淑华”。
彼时,潘毓桂任伪天津市市长,也是个著名的大汉奸。
李香兰就以“潘淑华”之名去到北平翊教女中念书,混迹于一众参加抗日运动的北平学生当中,无人起疑。
后来,伪“满映”看中了李香兰,说要把这个女孩儿挖掘出来,并很快找到了山口文雄的好友山家亨。
而山家亨当时担任日军宣抚工作的军官,显然,他对于日本人文化侵略的计划和目的一清二楚,当即满口应下:“这还不简单?李香兰是我故交山口文雄的长女。”
第二天,山家亨就和伪“满映”管理部门负责人山梨稔一起登山口家门,以“为了国家”为由,说服了山口夫妇,拿到了李香兰的专属合同。
就这样,李香兰在事前不知情的情况下,直接被带到了伪“满映”筹拍的《蜜月快车》拍摄现场,开始,她只以为自己是去当配音演员的,结果不尽然。
一到现场,她就已经走不开了。
她被通知,担任该部电影的女主角,而且为期7年的“李香兰”专属合同也已经生成,她的人生在那一刻,被父母以及伪“满映”攥在了手里。
后来的事情也就十分明朗了,李香兰彻底过上了被包装成中国明星的生活,在此期间,她还曾为电影回到日本宣传。
那时,日本的记者问她:“是否可以把你的身世告诉我呢?”
李香兰只是把大眼睛转了一圈,随后模棱两可地说道:“你问我的身世吗?该怎么说好呢?说假的,还是说真的呢?”
而面具戴久了,自己就当真了。
那时候逐渐的,李香兰对自己的身份认同感,已经不再那么清晰了。
以李香兰和潘淑华的身份在中国上学和工作的过程中,她几乎忘记了自己的国籍。
一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坐在中国军事法庭审判席上的李香兰,被指控“文化汉奸罪”和“间谍嫌疑罪”。
李香兰才如大梦初醒,一开始她只是辩解,自己只是按照别人的意愿,拍摄了电影,为什么说她是汉奸。
后来在狱中,她渐渐理清了自己这十几年来的荒唐岁月,纵然她在“无意”之中成为这些电影的女主角,却是日本侵略者“有意”利用的宣传工具。
就此来看,能令她逃命的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说出自己是日本人的真实身份,只有这样,“汉奸罪”才不会适用在她身上。
最终,她在庭上说出了那句“我是日本人”,并提供了一纸日本户籍誊本。
也就是那份户籍誊本上,写明了,她的祖籍在日本佐贺县,本名叫山口淑子。
尽管庭上的人不可置信,但是经过法庭方面仔细查证,最终证明,李香兰提供的日本户籍誊本确实不假。
经法庭宣判:“现在既已证实你的日本国籍,自当判你无罪,然而,无论在伦理上还是道义上,你都是存在问题的,你以中国人的艺名,演了《支那之夜》等一系列电影,在法律上虽不适用与汉奸审判,但本法庭却认为是件很遗憾的行为。”
1946年3月,拿到遣返证的李香兰,装扮成了日本普通的妇女,坐上了美国“自由轮”型货船,踏上了返回日本的路途。
戏剧性的是,当时货轮上喇叭里播放着的,正是李香兰演唱的那首《夜来香》,曾经,她靠着这首歌一跃成为上海滩的大明星,如今,她却要伴着这首歌狼狈离开。
对于李香兰来说,当时的她,贪婪地既想爱着作为故乡的中国,又想爱着作为祖国的日本,但是这在当时,显然并不现实。
虽说,日本侵华战争的历史责任不应该靠李香兰承担,但是她主演的电影从文化层面上配合日军侵华却也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对于这一点,李香兰即便是靠着日本人的真实身份,也根本无力脱罪。
而李香兰自己显然也自觉意识到了这一点,她后来曾说,自己在战时以中国女演员“李香兰”的身份在“大陆三部曲”电影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对日本有利的角色,但是从中国人的立场来说却是难以容忍的,耻辱的。所以真正的中国人是不会演这些角色的,因为她是日本人,所以才演得下去。
对此,李香兰抱有强烈的自责。
被问及出演“大陆三部曲”的经历,李香兰曾明确表达了自己的后悔,她说:“为什么我要演那些愚蠢的电影呢?真是愚蠢,出演那些阿谀奉承的电影,我当时真的心安理得吗?”
解除汉奸嫌疑回到日本后的李香兰改回了自己的本名——山口淑子,但是那段李香兰的岁月深深扎根在她心底,令她深受折磨。
往后余生,她注定要抱着十字架度过战后时光。而为了获得救赎,回到日本的她努力地寻找着自我,试图证明自己不想做傀儡的决心,以此获得救赎。
回国后的她,先是作为一名日本女演员活跃演艺界,随后远渡重洋,进军好莱坞和百老汇。
在美国期间,她嫁给了第一任丈夫野口勇,只不过这段婚姻只维持了5年时间。
1958年,李香兰又嫁给了日本外交官大鹰弘,婚后跟夫姓,改叫大鹰淑子,正式告别舞台,转而从政。
她先是在将近50岁的年纪活跃在日本富士电视台,担任节目主持人,不知疲倦地报道着中东战事,成为开拓该方面新闻内容的女记者。
后来,频频在电视上出境的她又成功跻身日本国会议员,开始为中日友好奔波忙碌。最后官至环境省政务次官。
1978年,58岁的李香兰重返中国,曾先后走访了北京、上海、哈尔滨以及长春等她当年走过的地方。
重游故地,难免动情,她说:“我有两个祖国,中国和日本,中国是养育我的母亲之国,日本是我的父亲之国。中国是我的故乡,所以去中国应该说‘回’中国。”
1992年,李香兰正式退休,而退休后的她一直到80多岁高龄也饱有热情,致力于推进中日友好以及二战后的遗留问题。
晚年时,再被问及当年是否应该出演“大陆三部曲”等一系列电影,她曾毫不犹豫地说:“现在觉得更不应该演了。我不知道自己当时为什么会出演,如果没有那样的电影就好了……”
2014年,李香兰终于走完了这一生,终年94岁。
回顾她这一生,她在战后人生的充实程度,和她在李香兰时代的后悔程度,近乎相平衡。她在战后岁月中的愧疚和为中日友好做出的贡献,是事实,而她在中国从事歌影事业时在文化层面上配合了日军侵华,也是事实……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