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的电影,只是精彩而已 金刚有感 (关于King Kong)
有会于心
任何一个从头到尾看完金刚的。都会觉得这场电影绝对难以忘记。屏幕上那个对着世界吼叫的大猩猩,和一个纽约美女,奉献的不仅仅是精彩而已。只是更多的人可能会等不完看全字幕,就匆匆离去。
因为电影太长了。
三小时又七分钟。金刚电影长度绝对超过了今年的任何一部大片。这么长的时间,尤其后三分之二的电影画面,把所有的人都拖在了座位上。直到字幕,没有人会注意主题曲是谁唱的,甚至没有多少人关心,那一干主角配角的演员名单。赶快去厕所解决个人问题,才是看完电影的首要考虑。
导演彼得(Peter Jackson)绝对没有考虑过自己的减肥问题。他的电影也是如此。倘若金刚的时间缩短到两小时四十分钟左右的话,那绝对是历史经典的经典。这个长度问题,已经成为为数不多批评者的主要武器。虽然这部金刚成为不了历史经典的经典。还是可以成为经典的。
很多喜欢过魔戒的影迷一定觉得2004年的圣诞节假期比较无聊。因为连续三年的魔戒一二三是新世纪圣诞节当仁不让的电影大餐。而2004,则是一个缺少彼得电影,缺少魔戒的一年。好容易等到今天,彼得这个大胖子,终于把他个人最喜欢的电影角色,自己做了出来。这就是电影史上的巨无霸,一只名叫金刚的大猩猩。
电影是三十年代老片的翻拍,主要情节还算简单,大萧条时期,一干人乘船拍电影,无意中泊岸骷髅岛。奇遇到超级巨大猩猩,再返纽约后,引发轰动无数。
如同《火星人入侵地球》是导演斯皮尔伯格的心有所属。1933年的那部金刚是新西兰导演彼得的最爱。2005年的电影观众也看到了这两个导演的翻拍作品。《世界之战》(War of the world)诟病之处总不嫌多,主要批评的是斯导拍的太快,情节太粗糙。
而2005年的《金刚》,则是慢工出细活。但满满一大碗,观众要看完总有点消化不良。电影的内容结构,开头略微沉闷,但很好展开神秘气氛。中章华丽紧凑,各个场景都精彩绝伦。尾章也看得人惊动无比。虽最后结局还是陷入俗套。但总比世界大战的结尾强一百倍。电影里的特技和摄像绝对是一流的。当那只大猩猩出场,总是吸引眼球无数。至于大猩猩的武术对打,就是如同庞大版级别的后现代屠龙英雄。招招狠毒,拳拳致命。即便袁八爷没有去金刚剧组指导武术特效。人家用电脑合成的电影效果一点都不差。
大把的美元堆出来的视觉效果,加上魔戒班底的音效,音乐,化装,特技。在这个天才导演的手里面,就可以综合成为了我们最后看到的电影。女主角奈欧蜜(Naomi Watt扮演Ann)确实长得不错,人类中上姿色美女,一头金发飘飘柔柔,自然可以迷倒那个丑陋的大猩猩。至于电影中的那个卡尔导演(Carl Denham, Jack Black扮演),明显就是彼得的个人化身,这个角色矮矮胖胖不说,甚至有的情节就是彼得的亲身经历加以改编,在彼得拍摄魔戒之前,如同卡尔一样狼狈,四处求神,八方点香。另外一个男主角杰克(Jack Driscoll)则是奥斯卡影帝安德努饰演(Adrien Brody),他主演的钢琴师确实是当年的巨作,以至一夜成名。只是这位影帝鼻子太长,眉毛太削,演技虽好,形象总是太怪。
所有的人类演员,都敌不过那一只金刚大猩猩。这个庞然大物,弄死任何一个角色,都是轻而易举。在一个顶级影院观看金刚的体验,绝对是从那吼叫的声波中感到一阵强风从屏幕那张大嘴巴吹到脸上。摄影虽然没有如同魔戒系列那样,时常无视地球重力给观众终极体验。但是一脉相承的摄影语言,也可以震撼所有喜欢魔戒的影迷。大猩猩的任何一个镜头,都把电脑特技,化装,特效摄影还有模型拍摄综合在一起。在帝国大厦顶层吼叫的大猩猩,给任何一个观众带来的印象都是深刻无比又栩栩如生。
可惜的是,电影背景的选择在30年代的纽约。加上在纽约城市到处跑的大猩猩,总体上的就是在给上世纪三十年代老片重新涂色。类似的画面和类似的情节,除了十多部老版金刚之外,还出现在《纽约黑帮》,《哥斯拉》,《蜘蛛侠》等等其他大片,甚至有一两处场景给铁达尼致意。总觉得有重复的无聊。至于字幕用的完全就是旧片格式。估计养老院的那些老头老太会看得尤其激动。
看完电影,一定有很多人开始加入一个叫做金刚影迷俱乐部的组织(King Kong Fans Club)。这真的是一部精彩的电影,让人难忘。但电影只是精彩而已。最难忘记的就是,看完要赶快去上厕所了。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