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广东观赏石协会副会长胡世林:八成白玉是俄料(转载):岫玉是什么玉,好还是不好(岫玉是什么玉目前价格是多少)

发布时间:2023-07-28 06:23:56

  市场上流通的白玉八成是俄料

  藏家访谈

  ■人物简介

  胡世林,男,广东惠来人,和田玉鉴藏专家,广东省观赏石协会副会长。他有逾30年的和田玉收藏经验,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玉文化的研究和推广。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 冯善书

  (除署名外)

  谈收藏

  入门时知识比资金更重要

  南方日报:您最早认识玉石是什么时候?

  胡世林:第一次知道“玉”,是因为中学语文教材的一篇课文《和氏璧》。虽经专家考证,秦王垂涎的那块宝玉很可能是绿松石质地,但当时对其“十五座城池”的价值相当震撼。我真正开始与玉石结缘,是上世纪70年代在增城出差时,路经古玩市场,突然被这些琳琅满目的东西所吸引,于是把身上仅有的130多元现金都花光了,换了50多件大大小小的玉器和瓷器回来。那一次经历,也正式把我引入了古董和玉器收藏的殿堂。

  南方日报:那您可以说是从收藏古董玉入门的,这需要不少资金来投入。您当时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胡世林:确实,对于一个来自工薪阶层的收藏爱好者来说,古玩市场的门槛很高,这种门槛不仅表现在资金上的,而更多表现在专业上。钱不多时,只要不玩高端就可以了,但知识不够的话,很可能就会遭遇陷阱。所以我在早期是一边看一边学,把主要精力放在打好专业基础上,尽可能通过阅读及向高人请教来掌握与古董、玉石有关的专业知识和文化背景。

  南方日报: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对于一名初入门的收藏爱好者,知识比资金更重要?

  胡世林:这是肯定的。我后来所以放弃原来的“铁饭碗”,成为一名专业的收藏爱好者,特别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对新疆和田玉“情有独钟”后,把自己的收藏和研究范围逐渐集中在和田玉,就是因为考虑到自己在鉴赏这一玉种上有着更为独到的眼光,积累的经验和知识也非常丰富。这些年,随着玉石文化市场的不断升温,收藏和田玉虽然已成为一项相对保险的投资方式,但是就我个人来说,从非专业到专业,中间摸索了逾30年。

  南方日报:和田玉与翡翠被称为玉石界的双雄,长期以来,这两大玉种也占据大部分玉石交易市场份额。不过,与产自缅甸的翡翠相比,国人对和田玉似乎又有着另外一层特殊的感情,因为它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是在我国土生土长、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珍宝。

  胡世林:的确,和田玉是当今比较热门的收藏品之一。从1990年到现在,和田玉收购价格一路狂奔,有种说法说涨了过千倍。目前顶级的和田玉子料,一克就可以卖到数万元。不过,我们需要知道的是,今天的和田玉市场已经从过去由新疆和田玉“一统天下”的局面,转变成多种玉料群雄割据的局面。

  谈行业

  和田玉市场“群雄割据”

  南方日报:为什么说现在的和田玉市场“群雄割据”?

  胡世林:和田玉虽然因新疆和田而命名,但其本身不是地域概念,并非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而是一类产品的名称。我国把透闪石成份占98%以上的石头都命名为和田玉。所以,目前国内市场上流通的和田玉当中,新疆和田玉只是一部分,还有来自青海的,甚至还有俄罗斯和韩国等其他国家的。现在市场上有一种说法,说白玉80%以上都是俄罗斯料。这反映出来自俄罗斯的高端和田玉已经在我们国内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南方日报:那目前和田玉在国内的市场结构如何?

  胡世林:关于哪一种料在市场上流通的占比有多少,目前国内还没有权威数据可以说明。但是此前有关研究人员曾经在媒体上披露过一组数据,目前中国每年消化10吨和田籽玉、100吨至200吨新疆和田玉山料,500多吨俄罗斯料和1000吨至2000吨青海玉。据我个人研究和观测,目前上游不可能有大量新出产的新疆和田玉子料供应,而山料资源也在不断枯竭,真正来自新疆的和田玉必将越来越少。

  南方日报:尽管俄罗斯的高端白玉也非常漂亮,但国内有些收藏家还是比较衷情于购买新疆和田玉。

  胡世林:我本人就是一名新疆和田玉的铁粉。也正因如此,早在上世纪90年代,玉石市场还不像现在这么火爆的时候,我就已经在专业搜集新疆和田玉的原料。但喜欢是一回事,大规模开采给上游产区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也不得不重视。尤其是在和田玉价格飞涨的时期,新疆喀什河、玉龙喀什河的生态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当地政府不得不明令禁止无序、非滥采滥挖,这让流入市场的玉石原料更加稀少。

  南方日报:也有人认为,和田玉价格高企完全是市场炒作的结果?

  胡世林:任何商品,只要有市场,就会有投机和炒作。和田玉价格飙涨,客观来讲,有热钱推动的炒作因素,但更多是由社会本身的巨大需求所决定的。众所周知,现在市场上羊脂玉子料已基本上可遇不可求了。因为太稀缺,玉又是中国人文化基因的重要片断,爱玉且买得起玉的人越来越多,这才导致和田玉价格越来越高。

  南方日报:从近年来的行情可以看出,和田玉的价格也处在剧烈波动中。

  胡世林:认真分析一些市场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出现剧烈波动的主要是中低端产品,高端原材料和成品的价格始终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这一方面是受大的经济环境影响,这不只是和田玉市场在回调,整个艺术品市场,包括其它奢侈品市场也面临着深刻调整,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在中低端市场,和田玉受到来自韩料、俄罗斯料和青海料的冲击是最严重的。

  谈鉴别

  提防商家玩“狸猫换太子”

  南方日报:和田玉精品奇货可居,有商家在暴利趋使下玩“狸猫换太子”,用岫玉、硅质玉、阿富汗玉等其它各种档次较低、外观相似的玉种来冒充和田玉,出售给一些缺乏专业知识的藏家。

  胡世林:和田玉市场的造假行为,不仅表现在用青海料、韩料、俄料等非新疆产的和田玉来冒充新疆和田玉,而且表现在用其它玉石来冒充透闪石(和田玉主要成份)。对于不具备专业知识和鉴定经验的藏友来说,最有效的办法当然是把产品送往权威机构进行科学检测。当然,从长远来看,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也非常重要。因为科学检测仪器或者权威专家不可能总是陪伴着我们一起到各地原料或玉器市场去考察,尤其是走街穿巷和到野外淘货的时候,肉眼经常也是降低交易风险的利器。

  南方日报:具体应该掌握哪些常识。譬如目前市场上做假皮的现象非常普遍,如何辨别?

  胡世林:和田玉的皮分色皮和玉皮两种。无管是哪一种皮,都属于玉石的保护层。大多数和田玉的皮,都是玉石中含有的氧化亚铁经过长期浸泡等条件在子料外部形成的各种皮色。造假皮的目的是用其它料来冒充子料。由于大部分藏友只会认皮色和白度,不少人贪图小利,认为多花几百,上千元钱,就能购买到所谓的“红皮”、“黄皮”等子料,从而上当受骗。假皮的皮色很浮,像是一块很白的画布上面涂抹的颜料,边界不清,不自然,很乱,要么偏淡,要么偏艳丽,表面略显干涩,一般喜欢在石料有花裂的地方动手,这样染色容易渗进去。

  南方日报:有人说敲打玉石也可以辨别真假。

  胡世林:是的。聆听和田玉受打击后发出的声音,曾被古人当作鉴别玉石的重要方法。和田玉制成的玉磬,敲击时声音清越绵长,如金磬之余响,绝而复起,残音沉远,徐徐方尽。这也是非闪石玉所没有的。

  南方日报:与其它玉石相比,和田玉的颜色有什么不同的特征?

  胡世林:一是色纯,古人描述“黄如蒸栗,白如截脂,黑如纯漆,谓之玉符。”二是有羊脂玉,这是和田玉特有之美,业内称作“精光内蕴,体如凝脂,坚洁细腻,厚重温润。”三是有璞玉。实际就是带有外皮的和田玉,按特点可分为色皮、糖皮和石皮三类。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