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和深圳的朋友在音乐上有一些合作
所以
本人将在近期赶赴深圳
借此机会
特发此贴
既为了认识更多在深圳搞音乐创作和制作的朋友
也为了认识更多深版的朋友
以让我在深圳的日子不孤单!
附:
[歌词是用来唱的,而不是用来看的。]
在我所填词的《情奠》《雨的记忆》《缘定一生》《新娘》《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一生让真爱盛放一次》《在梦里生活》《半生缘》《爱在空气里》《够贱和谐社会》《你是我心里幻想的美》《吾爱是你》《龙种》《你是否愿意和我在一起》《万物皆空唯爱永恒》《当人民公仆都成了人民供菩》《一生努力只为你》《七夕情歌》《让爱来担当》《你渴望的那片蔚蓝》等这些音乐作品里,有的是我朋友作的曲子,有的是各大唱片公司上市发行过,而我非常喜欢的曲子。
我为这些曲子填上词,纯属是为了证明:只有合适恰当的填词,才能让歌曲的情感和音乐特质得到彰显和升华。也只有符合音律,符合演唱者轻重缓急气息规律的填词,才能让曲变成歌。否则,曲永远只能是曲,而不能称之为歌!
同时,我也想借此机会,与所有深爱着音乐,但是却不懂得作词填词规律,错把文学修养当作歌词创作之根本,错把浓重文学笔触当作隽永歌词,错把极度想呐喊,想倾诉当作是音乐感觉的朋友们做一个交流。
其实,中国内地乐坛这么多年来,从不缺少会玩乐器的,会作曲编曲的。唯独缺少会作词和填词的!
以至于,流行音乐发展到今天,可中国内地乐坛却依然存在着一种很怪异的现象,那就是:会玩乐器,会编曲的,因为大部分人都不善于写作和文字表达,所以,也就不大懂得作词和填词。于是,他们只能不加辨别的,把别人所给的,那些根本不符合音律的所谓歌词,硬生生的编成了歌。
结果显而易见,那只能是白白浪费这些音乐人的音乐热情以及时间精力!
因为,当词和曲无法紧密融合衔接时,歌曲就无法通顺和自如,歌曲就无法迸发出音乐该有的感染力和音乐特质,那只会导致以下的几种状况:
第一,让唱歌的歌手唱得费劲而别扭。因为在演唱时,歌手需要不停的把不在音律上的歌词往曲子上赶和扯。
第二,让作曲者为了迎合歌词,而采取变调编曲。
可是,凡是有一点音乐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每一首歌,每一段旋律,都有一个最自然饱满,最能引起人的听觉和感觉共鸣的音调。
如果一首歌最自然饱满的音调是F调,但是为了应合歌词,你硬要把它编成C调,G调或者别的调子,当然,它照样是可以唱,也可以弹。可是,它能比最能引起人的听觉和感觉共鸣的F调好听吗?
第三,让录音棚的录音师唯有费尽周折的,通过各种后期处理手法来录制歌曲。比如削弱或加强音乐伴奏来迎合人声,或是削弱,加强人声来迎合音乐伴奏等等。
可是,当一首歌的词和曲本身就是不协调时,你再高明的录音师也只是能把歌曲处理得相对圆滑,而绝不能把歌曲处理得真正的协调和通顺。
在此,拿一首大家都熟知的儿歌《两只老虎》作为例子来说明:如果把“两只老虎”唱为两只老鸡,老鸭或所有的动物名称,其实,都是可以唱的。可是,又有那位录音师可以把“老鸡”“老鸭”处理得比“老虎”更自然协调和好听呢?
第四,让那些唱片公司曾经上市发行过的音乐作品里,有百分之七八十都是滥竽充数的歌曲,都不适宜让歌手在现场演唱。
因为,当一首歌的词曲不相融合协调时,只适合让歌手在录音棚里一句一句的录,让录音师一句一句的合成,这就是为什么一首时长三四分钟的歌,却要让歌手在棚里录制少则十天八天,多则一两个月的原因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歌曲在CD上或在网络上听的时候,觉得或婉转细腻,或激情四溢,可一旦让歌手在现场演唱时,却会让人觉得差强人意,有着天壤之别的原因。
以我个人的感受,当一首歌的词和曲不相融合协调时,
用三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太离谱”!
如果做人做事太离谱,那只会让人觉得可笑!
可是,如果最应该靠谱的音乐一旦离了谱,那就不只是可笑了,那是荒唐又荒谬!
可事实上,在中国内地,90%唱片公司里那些所谓的音乐制作人,99%那些艺术院校所谓科班出身的音乐人,都没有察觉到这种荒唐与荒谬!
以至于,中国内地空有几百所所谓的艺术院校,空有上百万名所谓的艺术学生,可是每年却推不出几首象样的,能引起大众共鸣的歌曲或纯音乐,更加推不出几个象样的歌手!
以至于,当你打开电视或各种广播媒体时,在国内的各种时尚Payty,在各种时装走秀,在各种与现代气息相结合的综艺节目上,你只能听到各种乐感十足,极具震憾力和感染力的欧美歌曲或背影音乐,或是看到中国人在不厌其烦的,在学唱学跳着韩国人的《Nobody》等歌曲。
你却绝对难以听到一首能上得了台面的中国歌曲或背景音乐!
想着这些,就会让我觉得,中国的乐坛就和中国的足坛一样:人再多也没用!
可笑的中国音乐教育,可悲的中国乐坛!
最后,在这里与所有喜欢音乐创作的朋友说上一句:歌词是用来唱的,而不是用来看的!
歌者天子文
2011年11月8日
[最后还想多说几句,我个人认为:一首好的歌曲应该是先由专业的音乐人士,根据自己的音乐感觉和音乐规律谱上曲,再由至少懂得哼唱简谱,并略懂演唱气息和方法的人士填上词。
而不应该是先由那些虽懂得文字表达,却不懂音乐表达的人士作上词,再由音乐人士谱上曲。
七八十年代的香港乐坛之所以繁荣,就是因为当时香港乐坛百分之七八十的歌曲都是利用欧美,日韩的曲子填上粤语词。所以,在香港,被人们所熟知的,是填词人林夕,而不是别的什么作词人。当然,也有几个音乐老前辈是值得我们记住的。比如顾家辉,黄霑等几位已离世的名家。
八九十年代的台湾乐坛之所以繁荣,靠的是一批能唱能写的歌手和音乐人。
比如罗大佑,李宗盛,齐秦,童安格,伍思凯,潘美辰,张宇,伍佰,周传雄,张洪量等等,以及现在新生代一批我说不上名字的歌手们。
可是,反观中国内地乐坛。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弄明白填词和作词的区别。
而且最可悲的是,中国内地乐坛普遍存在的一种情况:会唱歌的歌手满地都是,可是他们绝大多数不会作曲,会作曲的却又不会作词或填词。结果就只能是:没歌可唱!
一个没歌可唱的乐坛并不是最搞笑的。最搞笑的是,明知没有歌可唱,可是每年各大电视台却要主次不分的推出几个选秀节目挑选歌手,比如《快乐男声》,《快乐女声》,《激情唱响》等等节目。
都没歌可唱了,为什么还要选拔那么多歌手出来,让他们先光鲜靓丽一下,再丢人现眼一把干嘛呢?
为什么这些电视台就不懂得利用自身的资源和力量,先选拔音乐创作人,再选拔歌手呢?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
中国内地的乐坛很可悲,中国内地的选秀很可笑!
最后,还是我以上所说那句话。
中国的乐坛就如中国足坛一样:人再多也没用!]
(如有朋友希望与我进行音乐合作,或是想就我以上话题进行交流的,不妨加我的QQ787097088.)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