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普德海幢
夫“宗教”者,出自佛教用语。拉丁语是“religio”(肋里哥依奥),欧洲中世纪的天主教对其定义包括一丝不苟、畏惧神灵、盲目信仰(迷信)、追求自身灵魂圣洁,以及崇拜、祭祀、敬畏某种主观或客观存在事物等主要特征。英文转写“religion”(瑞累真)。词源最早可以追述印欧语系的印度语。
而佛教之“宗教”指宗与教。华严五教章卷一有‘分教开宗’之说,即将宗教二字分开解释,一般以宗为主观的、个人的主义信念;教则有客观教说之意。又一宗之教旨,亦称宗教。
由上可知,世界宗教包括:基督教、天主教、道教、印度教、喇嘛教等都符合欧洲关于“宗教”一词的定义,而佛教则不能被包括在内。何以故?
其因有三:
一者,不盲目迷信;
佛教教导需要正见、正思维等不可盲目信仰,必须要有自己的判断力。在佛法的修行境界里有“四无碍辩”,成就此四种辩才,一切外道所不能制,能以辩论折服一切邪说、邪见。而佛教四众弟子,都可以对于佛法而起疑问。如《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寿命品第一之二》中佛云:
【“复次,比丘,若有疑念,今皆当问。若空不空、若常无常、若苦不苦、若依非依、若去不去、若归非归、若恒非恒、若断若常、若众生非众生、若有若无、若实不实、若真不真、若灭不灭、若密不密、若二不二,如是等种种法中有所疑者,今应咨问。
我当随顺,为汝断之,亦当为汝先说甘露,然后乃当入于涅槃。】
又如《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寿命品第一之三》中云:
【佛告诸比丘:“汝等今者若问于我,则能利益一切众生。是故告汝,听随所疑,恣意而问。”】
甚至,佛陀许可对于有怀疑的佛法,可以不受持。如《大般涅槃经?卷第六?如来性品第四之三》中【佛言:“善男子,于我所说若生疑者,尚不应受,况如是等?是故应当善分别知,是善不善、可作不可作,如是作已,长夜受乐。】
因此佛法非世间所谓“宗教”,乃是理性正信之言教。
二者,无畏故,不惧神灵;
唯佛法中具足无畏,不惧任何神灵。如《佛说戒消灾经》中又说,一人因受五戒,吃人鬼即不敢近身。可见凡是归依了三宝的佛弟子,一般的邪灵鬼神,不唯不敢受礼,并且还要远远的逃避。
佛教清净之三皈五戒居士尚且,不需畏惧鬼神,何况成就无生法忍之佛、菩萨?
佛菩萨可以施与众生无畏,当众生恐怖时,如果能够想起佛菩萨的名号,默念,出声念,都可以获得无畏。如《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佛云:
【无尽意,是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是故汝等应当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是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于怖畏急难之中能施无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号之为施无畏者。】
佛教中可证得无畏,如《信力入印法门经?卷第一》中云: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摩诃萨。从坐而起。更整衣服。右膝着地。向佛合掌。而白佛言。世尊。唯愿世尊。为诸菩萨摩诃萨。说能清净初地之法。得大无畏安隐之处。】
佛教中一切众生皆可成佛,成佛即具足四无所谓。如《大智度论?卷第二十五?释初品中四无畏四无碍智》中云:
【四无所畏者,佛作诚言:“我是一切正智人。若有沙门、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复余众,如实言是法不知,乃至不见是微畏相;以是故我得安隐,得无所畏,安住圣主处,如牛王,在大众中师子吼,能转梵轮;诸沙门、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复余众,实不能转。” 一无畏也。
佛作诚言:“我一切漏尽。若有沙门、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复余众,如实言是漏不尽,乃至不见是微畏相;以是故我得安隐,得无所畏,安住圣主处,如牛王,在大众中师子吼,能转梵轮;诸沙门、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复余众,实不能转。” 二无畏也。
佛作诚言:“我说障法。若有沙门、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复余众,如实言受是障法,不障道,乃至不见是微畏相;以是故,我得安隐,得无所畏,安住圣主处,如牛王,在大众中师子吼,能转梵轮;诸沙门、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复余众,实不能转。” 三无畏也。
佛作诚言:“我所说圣道,能出世间,行是道,能尽诸苦。若有沙门、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复余众,如实言行是道,不能出世间,不能尽苦,乃至不见是微畏相;以是故我得安隐,得无所畏,安住圣主处,如牛王,在大众中师子吼,能转梵轮;诸沙门、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复余众,实不能转。”四无畏也。】
佛法中如上略举种种无畏,非世间所谓“宗教”,乃是安隐正住之言教。
三者,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可成佛,崇拜自身,非崇拜他人;
佛法中,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
如《大般涅槃经?卷第七?如来性品第四之四》中云:
【我今亦有佛性。有经名曰如来秘藏,于是经中,我当必定得成佛道,能尽无量亿烦恼结,广为无量诸优婆塞说言,汝等尽有佛性,我之与汝俱当安住如来道地,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尽无量亿诸烦恼结。】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未来皆当成佛,是故,应自皈依。如《大般涅槃经?卷第八?如来性品第四之五》中云:
【若有众生能信如是《大涅槃经》,其人则能自然了达三归依处。何以故?如来秘藏有佛性故。其有宣说是经典者,皆言身中尽有佛性。如是之人则不远求三归依处。何以故?于未来世,我身即当成就三宝,是故声闻、缘觉之人及余众生,皆依于我,恭敬礼拜。】
是故,所谓“自崇拜”是佛法,非世间宗教教导崇拜真神,因此佛法乃是正觉正等之言教。
如上所论,已判佛法与世间“宗教”之别,而凡夫于此无知,是故当就种种邪见一一破斥。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