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生命新理念:身体有病<身体健康<身体快乐
本文的基本思想是:“①对待身体,我们所要追求的,不是身体健康,而是身体快乐;②身体有病不如身体健康,身体健康不如身体快乐;③身体有病可以弯道超车,直奔身体快乐,从而超越身体健康。”
我们通常所说的快乐,是指心理层面上的精神快乐,而不是身体快乐。从提高生活质量角度来探究,“身体快乐”比精神快乐更加重要。请读者朋友耐心地读下去,本文作者尽力把这种思想说得浅显、具体和清楚明白。包括:什么是身体快乐?身体快乐与精神快乐有什么不同?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技巧,我们才能够实现身体快乐?
身体快乐是指身体处于舒适、愉悦和享受的状态。具体地说:在平时休息或工作之余经常感到全身飘仙,身躯肢体和五脏六腑的每个细胞都透着畅快,好像每个细胞都充满着活力;宁静时能感到周身的血液在流动,全身经络在微微跳动;身体温暖,氤氲暖气在全身缥缈回旋着;身体某些部位时时有过电的感觉,麻酥酥的,甚至感到有些发甜……。这些现象让我们身体处在十分享受和快乐的状态之中。
身体快乐是无形无价之瑰宝,不管你是穷人还是富人,她都会使你拥有快乐人生和终身幸福,而且无论多少金钱都买不来的。
而精神快乐与身体快乐有本质的区别,精神快乐是心理上获得了某种满足,从而使得心情愉悦和兴奋。但精神上获得快乐的同时,内心深处总有那种“不满足感”、“怀疑感”和“不安全感”,所以精神快乐往往很短暂,不能持久。有些精神快乐直接以损害身体为代价,例如醉酒的“快乐如神仙”,虐恋的“痛并快乐着”,吸毒的“幻觉与妄想”等等。至于那些事业心强,孜孜追求财富和成功的人们,由于能够化苦为乐,他们的精神总是快乐和兴奋的,感觉不到身体的疲倦。久而久之,身体却不断亏空下去。许多社会精英的英年早逝,不断向我们敲响着警钟。
所以,有人总在劝导我们,钱财身外之物,不要过分追求,身体健康最重要。问题之一,什么是身体健康?答曰:人的各项生理指标都达到国际标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研报告,真正健康的人只占世界总人口的5%,20%处于病态,75%处于亚健康状态。正是“冷眼向洋看世界,所见都是有病人”。问题之二,怎样做才能使身体健康?答案非常多,例如不抽烟不喝酒;要吃什么,不吃什么;要吃饱还是要饥饿;要运动还是要静养;心情要乐观,不要生活在焦虑和忧愁之中等等等等,不一而足。要全部做到这些,很难!何况有些说法还互相矛盾着。
怎么办?办法有:那就是“让你的身体快乐起来!”
虽然我们很难做到身体绝对健康,但是只要掌握了使身体快乐的方法和技巧,亚健康的疲劳感和体弱感都会烟消云散。即使身体有病,也不可怕。因为我们可以弯道超车,直奔身体快乐,不仅能够恢复健康,而且还能够超越健康。
这是因为,人的元神和身体,是辩证统一的两个部分。互相依存,又相对独立。元神是身体的主宰,是皇帝,身体是元神的臣民。皇帝热爱臣民、呵护臣民,臣民就会拥戴皇帝,国家就会兴旺发达。反之,如果皇帝不顾臣民的死活,臣民就会反抗了。所以说,生病是身体对元神的一种抗议。生病了,当然需要适当的药物治疗,但更重要的是要呵护身体使她快乐起来。身体,你对她好,她就对你好;你让她快乐,她就让你愉悦。身体和元神紧密相抱就能处于十分和谐的状态。事实上,你的身体,她是智慧的,有着巨大的自愈潜能。条件是,你必须让她快乐起来,这种自愈潜能才能得以充分的发挥。
本文所述的“身体快乐”,不是指让身体快乐一下而已。像身体有病和身体健康是两种状态一样,“身体快乐”则是第三种状态。在白天黑夜、长年累月和终身的时间里,身体都是处于时强时弱的喜悦状态。 “身体快乐”也不是指身体绝对健康,有些病(例如残疾)可能一辈子都不治了。但是只要“身体快乐”,身体有病又何妨!即使身体非常健康,也不一定就能感受到本文所述的“身体快乐”。身体三种状态的关系是:
身体有病<身体健康<身体快乐
本文如此强调身体快乐,并不是反对精神快乐。人活在世界上,是需要有梦想的。梦想的实现或者部分实现都会使你心理上获得很大的满足。身体快乐是基础,精神快乐是上层建筑。如果两者结合起来,你就能实现完美而快乐的人生。但是,人生不足之事十之八九,愿望不达、工作不顺、创业失败等等都会给你带来郁闷和痛苦。当精神处于痛苦的时候,身体的快乐就会帮助你,抚摸心中的伤痕,泄去心理的压力。“身体快乐”还会重新唤起你心中浩然之气,燃起你的生命之火,照亮你无限的希望和美好的愿景。如是,你的精神又能够重新振奋起来……
因此,身体快乐是精神快乐最坚实的基础和支柱。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身体快乐起来呢?
前提条件是你的元神必须有十分强烈的正能量信念。信念,包含两方面的含义,其一,必须有让“身体快乐” 的强烈愿望;其二,必须坚定地相信自己的身体一定能够快乐起来。有了这种强烈的信念,根据吸引力法则,你的元神将会细致地接收和加工来自各方面的信息,从而由浅入深地逐步实现“身体快乐”的美好状态。
“身体快乐”包括三重境界:①放松和宁静;②丹田发热并导致全身温暖;③丹田跳动并联动全身经络。高层境界向上兼容底层境界。
放松和宁静是身体快乐的最基本要求。“放松”二字的意思人人都能理解,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怎样做才是真正的放松。放松需要配合缓慢呼吸来进行的。首先,心情要平静下来,慢慢地做自然呼吸(或者轻柔腹式呼吸),闭上眼睛,扫描全身的各个关节(如头部、颈部、肩周、背部及四肢)的肌肉和骨骼,是否存在紧张感,随着呼气把这些紧张感完全释放下来。每次吸气的时候胸腹部又会产生一些紧张感,但随着缓慢的呼气这些紧张感又完全释放了,而且释放得一次比一次彻底。
在这一过程中,呼气比吸气显得更重要。原因在于:“呼气过程伴随内气的运行”。怎样运行内气?我们文字描述总感到言不达意,需要读者朋友细细地品味和理解。鼻子呼出的是废气,我们的元神不要去管它,但吸入的新鲜空气一部分变成了我们的内气。我们不要把内气看作是一种气流,那样你会找不到感觉而失望,因为内气是一种无形之气。本文笔者搜寻到三个字:“氲(读yūn)”、“晕(读yūn)”和“润”。氲是指氤氲之气,像云像雾又像风,“氲”又指温暖之气在飘渺。我们在意识上将氤氲之气由上而下地氲向全身。所以,用“氲”字形容内气运行,还算是比较贴切的。但是,因为氲字不常见,很难为我们的潜意识所接收。于是,本文作者又想到了“晕”字,不过需要把它的含义颠倒一下,不是头昏,而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半恍惚状态下的“享受”。人类性生活过程中,性高潮到来之前,就是处于一种“晕而享受”的状态。所以,这个“晕”字很容易被我们的潜意识所接收。在缓慢呼气的过程中,我们把“晕”字看作是一个“享受”的动作,使得内气“晕”向丹田,“晕”向四肢。内气所到之处,你的肢体会获得更好的放松。不过,对于“晕”字还是难以排除负面之意,所以本文作者最后还是觉得“润”字好。但是,“润”在字典里读音“rùn”为第四声,给人感到要用力的意思,这不符合我们轻柔的要求。所以,我们在内心里把“润”读成平声“rūn”。随着呼气,意识流使内气在体内由上而下地滋润(rūn)着五脏六腑、躯体和四肢。
在第①层境界里,还有一个字尤其重要:“静”。人们都感到人静是件难事,因为大脑里的杂念是停不下来的。我们这里并不主张完全的不思不想,而是以一念代万念。每次吸气结束时,思想上作短暂的排空,然后呼气时,元神专注于轻柔地润“rūn”动内气,同时细致地感受躯体里放松波的扩散、生物电的放射。特别要注意“轻、细”二字,吸气要轻,呼气也要轻,润“rūn”动内气更要轻。轻了还要再轻,越轻越细,内心就越宁静,元神感受到的氤氲之气就越明显。内气一词在“气功学”里也有,我们先不管“气功内气”指的什么。我们这里指的是无形的氤氲之气,是意识流,是放松波,是生物电。
说了这么多,希望读者朋友能够理解到,平时我们不在意的呼吸,存在着非常细致的道理。细致就是文化,细致就是技巧。掌握了这个技巧,在通往“身体快乐”的道路上,就迈出了第一步。读者朋友可以稍稍停顿一下,暂时闭上眼睛,让心情平静下来,做几次轻而缓慢的自然呼吸。
第一步,轻轻地吸气,胸腹部扩展,头部充气,停一两秒钟;
第二步,放空大脑,慢慢地、轻而又轻地呼气,元神不注意鼻子,而专注于头部和胸部的内气,顺流而下,从头部、胸部到四肢,氤氲之气和放松波在悠然传递。
按照上文的描述,细细地品味,相信你会获得初步身体快乐的感觉。今后,这种身体快乐的感觉会越来越强。
在第①层境界里,关键是理解,理解了就能做到,不是什么难事。因为,不会腹式呼吸也可以达到第①层境界。但从第②层境界起,就必须要先学会腹式呼吸了。(关于腹式呼吸我们后文还会提到。)
如果读者朋友暂时还不会到位的腹式呼吸,却不用着急。通过阅读和理解下述文字,先掌握其方法和技巧以后,再来修炼腹式呼吸,不晚。因为腹式呼吸是人人都能够学会的。
本文所述的腹式呼吸是指轻柔缓慢而自然的、全天候的、婴儿般的腹式呼吸,而不是那种大幅度的、短时的深呼吸。老子曰:“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是劝导人们复归婴儿式的呼吸。吸气时小腹慢慢地鼓起,稍作停顿,呼气时小腹又慢慢地瘪下去,如此往复不止。
第②层境界是以腹式呼吸为基础,有三种循环方式,即:小循环,中循环和大循环。
小循环:元神只是专注在气海、关元、会阴、尾闾和命门一带,气海和关元被称为“丹田”。通俗地说,是元神专注在由肚脐下方、经生殖器、肛门、尾椎和肚脐对应的腰椎处所围成的区域内,这个区域像个鼎炉。意念上有一个气球存放在这个鼎炉里,在呼吸时,我们的元神不认为是鼻子和肺部在呼吸,而是鼎炉里的这个气球在呼吸。吸气时,气球充气,慢慢地鼓大,停顿一会,呼气时,气球吹气,慢慢地缩小。
初次修炼的姿势,以舒服地平躺在沙发或床上为好,后来自然了,行、坐、靠、卧都可以。修炼时心情平静下来,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婴儿,无忧无虑。婴儿的大脑完全处在虚空的状态,元神只是控制 着“气”从尾椎开始经过腰椎命门轻轻地吸入了鼎炉里的气球,气球慢慢地长大了,长大了,停止一会儿,气球里的气再慢慢地吹向生殖器,滋润生殖器,再吹向尾椎处,滋润尾椎,稍稍停止一下,再进行下一次。如此循环不已。每次修炼的时间,20分钟到50分钟。要不了多少次,你会感到丹田部位产生温热感。
如果你感到丹田不发热,或者热度不够。可以想象有炭火在丹田鼎炉里燃烧,想象着,炭火鲜红鲜红的,炽热炽热的。你的呼吸像风箱,吸气呼气都会使鼎炉里的炭火越烧越旺,并发出白色的光芒,照得你身体全身透明。丹田炽热以后,轻轻地、用意识流将热量引向尾椎,使尾椎有发热感。在某一时刻,有些人会感到尾椎胀痛,甚至有开裂感,不要紧张,这是很好的事,说明尾闾穴打通了。如果没有开裂感,也不要失望,只要尾椎温热就可以。随后,还是要轻轻地、用意识流将热量引向后腰椎命门处,使命门发热。命门发热有时也很强烈,好像命门与丹田连在了一起,意识上分不清是丹田在发热,还是命门在发热。丹田发热后,会使你的身体底部愉悦和快乐起来。
小循环的要点,吸气呼气要尽量的慢,尽量的轻,尽量的柔。动作上鼻子呼气吸气要很轻,但是元神只关注小腹的起伏要做到轻细缓慢柔。感觉是整个下腹在缓慢的揉动,温热之气在下腹部飘渺旋转,丹田在下压,前腹贴后腰。此时的精神处在半恍惚状态,生殖器有微微的性感,但是要注意不要去追求,更不要做性幻想,切记切记!元神与丹田处在快乐的拥抱之中,专气致柔,“神行即气行,神住即气住(摘自《胎息经》)”。待小循环能做到随心所欲的时候,就可以修炼中循环了。
中循环:把整个上身想象成一个气球,元神专注范围扩大到尾闾、命门、后背(夹脊)、大椎、玉枕、百会、印堂、膻中、下丹田和会阴。通俗地说是元神专注于任督两脉——从尾椎、后腰、后背、颈椎、后脑勺、头顶、面部到胸口、再到小腹部延伸到尾椎一个环体。像小循环一样,我们的元神不认为是鼻子和肺部在呼吸,而是整个上身的大球体在呼吸。仍然是腹式呼吸,丹田在起伏。不同的是,吸气时整个上身都在气涨,呼气时整个上身都在收缩,好像丹田扩大到了整个上身。意念上,吸气从尾椎开始,慢慢地轻轻地吸到后背、颈椎、后脑勺到头顶,停顿一下,再呼气沿面颊经胸口回到丹田部位。
初始修炼中循环,应分阶段进行。
第一步,每次轻轻地吸气只吸到后背为止,元神停在了后背,轻轻地放松后背,想象有一个艾灸盒在烤着,非常热、非常舒服;
第二步,后背发热稳定后,每次轻轻地吸气吸到颈椎和后脑勺处为止,元神停在了后脑勺,同时放松后脑勺,想象后背的热量传上来了,后脑勺也发热了;
第三步,轻轻地慢慢地吸气,从尾椎直接吸到头顶上以后,还在轻轻地吸,越吸越轻,越轻大脑越空,越空大脑越宁静,头皮开始发麻了,丝丝的生物电流在大脑毛细血管中放射,很享受。就享受一会吧,开始呼气了。生物电波变成了氤氲之气顺着脸颊、胸口回归下丹田,又变成了放松波辐射到全身。全身放松下来,再进行下一次的循环。
头皮酥麻的感觉对于身体快乐很重要,只要你吸气有足够的轻和足够的慢,大脑足够的静和足够的放松,头皮电麻的感觉就一定会出现。
长期修炼中循环,会使你腰背和大脑供血充足。尤其是头皮电麻的感觉,会让你感觉大脑清醒,长时间用脑也不会感到头昏和疲劳。整个上身气血通畅,暖融融的,身心平静而快乐。待中循环做得轻松而自然的时候,就可以修炼大循环了。
大循环:把整个身体包括四肢想象成一个大气球。像小循环一样,我们的元神不认为是鼻子和肺部在呼吸,而是整个身体的大球体在呼吸。吸气的时候全身都在充气,感觉身体在微微膨胀,呼气的时候全身呼气,感觉整个身体在放松。具体地说,吸气时分四路吸入,两路从双脚跟开始经小腿、大腿回合到尾椎,再沿督脉上升到头顶;另两路从手掌跟开始经肘部、臂部回合到颈部大椎,再上升到头顶。呼气的时候也分成四路,两路经沿经双肾、臂肘从掌心劳宫穴出去;另两路沿任脉到下丹田后分到双腿直至脚心涌泉穴出去。
大循环的要点是整体感。要求全身放松,全身吸气(包括鼻子)要慢之又慢,轻之又轻,不要用力。然后,由上而下地、慢慢地、轻轻地润“rūn”气,从头到脚心、到手掌。此时的元神处于虚空状态,精神处在半恍惚状态。全身轻飘飘的,好像在云间。氤氲之气在身体里飘渺游荡。
第②层境界的三种循环,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互相关联和互相融合的,而且每种循环是向上兼容的。其中小循环是基础,很多时候只做小循环就可以了。小循环做得越多,丹田之气就越充盈。最终,会进入第③层境界——丹田跳动。
丹田跳动是指在轻轻吸气的时候,丹田自发地振动起来,吸气不停,振动不止。如果稍稍用点儿力,腹部高一点儿,振动的幅度就会变大。而且腹部越高,振动幅度越大,甚至臀部会跳起来,打的床板咚咚地响。振动幅度过大,也会消耗身体能量。所以,我们主张不要经常地做大幅度丹田跳动,平时只要控制丹田和风细雨似的微微振动就可以了。
网上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为“胎息启动”,但是在养生界有争议。我们这里不管这是不是“胎息启动”,对于追求身体快乐而言,的确有特别奇妙的效果。由于丹田之力非常大,每次跳动都有很强的驱动力。此时做中循环的时候,丹田之气很容易传到头顶上,而且热量传递也非常快,后腰、后背和后脑勺一线总是热乎乎的,很享受。在做大循环的时候,更轻松,丹田振动联动着全身经络,哪怕是丹田微微地振动,都会带动双脚、双腿、双臂、后背到头顶都全部振动起来。振动频率与人们唱歌时的延长颤音的频率完全一致。其实,这就是,丹田快乐地在歌唱,从而带动整个身体也快乐地歌唱起来,使得人的心情非常愉悦。
所以,丹田振动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歌唱者都知道唱歌不能扯着嗓子喊叫,而是要使用丹田之气,特别是丹田的振动。因为,丹田力量很大,会使你整个身体与声带一起发生共振,歌声的颤音传得远、刺透性强,而且浑厚、饱满、动听,长时间歌唱不觉累。
唱歌的丹田振动,还不是我们所说的丹田跳动。因为,你不唱歌时,即使在做腹式呼吸,丹田也不跳,这说明丹田之气还没有足够的充盈。不过,会应用丹田之力的歌唱者要实现身体快乐的第③层境界——丹田跳动,要容易的多。
方法是:躺下自己,进入第②层境界的小循环,以增强丹田内气和温热感,娴熟以后,进行没有声音的歌唱,丹田振动起来。逐渐减小歌唱的幅度,越来越轻,则可以把歌唱的丹田振动转化为真正的丹田跳动。是不是进入了第③层境界的丹田跳动,判别标准是:整个督脉在联动,从尾椎到头顶有一根筋,丹田的每一跳,都能传到头顶的百会穴。
很多人,不会丹田唱歌,怎么办?但是,会笑吧?人们都有“笑得肚子疼”的经验,其实这时就是丹田在振动了。我们需要把这种振动转化到第③层境界的丹田跳动。方法同歌唱一样,做小循环使得丹田内气充盈起来,然后做无声的哈哈大笑,让丹田也快乐的笑起来。丹田笑起来以后,逐渐让笑的幅度减小,越来越轻,让丹田还能保持“笑”的状态,就可以把笑的丹田振动转化成真正的丹田跳动。如果你再轻轻地吸气时,丹田能自发地跳动,并且能够联动督脉到头顶,你就成功的过关了。
网上,有人建议用“闭气法”来“启动胎息”。方法是 “吸气以后或者呼气以后,开始闭气,不呼不吸。一直憋气,憋气,憋得都快要死了,先天元气必然激发出来,丹田开始跳动,从而启动胎息。”但是,很多人按此法做却难以奏效。本文作者不赞成这种方法,因为它与我们追求身体快乐的目标有冲突。而且,如果没有较深的腹式呼吸基础,这样做容易出偏,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不管用什么方式来启动丹田跳动,都要有一前提条件:丹田之气必须充盈。所以,正常的道路是:先做小循环让丹田内气充盈,让丹田炽热起来,让丹田唱起来,让丹田笑起来,丹田就会快乐的跳起来了。实际上,丹田不需要唱和笑来引导,丹田也会跳动的。方法是,当小循环娴熟以后,鼻子轻轻地吸一点点气,丹田鼓起一点点,就让丹田悬浮着,元神告诉丹田,自己吸气吧!时间稍长点,丹田微微地跳动了,再把腹部提高一点,如果丹田跳动幅度加大,那么你的丹田跳动就进入状态了。下次,再做丹田呼吸,丹田跳动就能够自发性的跳动了。
在启动丹田跳动的过程中,你可能较长时间找不到丹田跳动的感觉,不要着急,只是耐心地做小循环不断充盈丹田内气则可。小循环又称为丹闾呼吸,也有人把它称为“小胎息”,可见其重要性。一旦有一次,丹田跳动(或自发的、或无声歌唱引导的、或无声大笑引导的)起来,丹田跳动就不会走了,她将会伴随着你的终身,使你拥有无限的快乐。
前文提到过,欲要进入身体快乐的第②和第③层境界,必须首先学会腹式呼吸。而且,不是一般的腹式呼吸,而是那种轻柔缓慢而自然的、全天候的、婴儿般的腹式呼吸。
这是一个难关,过了这道关,以后的过程就是水到渠成了。
掌握腹式呼吸的要领很简单,即吸气时小腹鼓起,呼气时小腹内收。如果暂时不能做到小腹联动,可以想象“闻花香”时的吸气动作。还可以先不管鼻息,只做腹部起伏运动,锻炼腹肌,然后才实现与鼻息联动。所以说,掌握腹式呼吸要领并不难。
难的是,长时间的腹式呼吸。人们腹式呼吸做个几分钟问题不大,时间一长就做不下去,甚至有人只做几次深呼吸就不想再做了。这是因为在初始做腹式呼吸时,干燥无味,不仅不快乐,而且很痛苦。人性的弱点之一是“逃离痛苦,追求快乐”,需要靠意志力坚持的事情,很难长久。
为此,本文作者推荐一个小工具,是一个腹式呼吸传感器,别在腰带上,配合手机app,称为“腹式呼吸宝”(国家发明专利称为“腹式呼吸学习机”)。传感器检测腹部压力波,每测得一个符合腹式呼吸波形,就驱动手机app播放一句引导语。在静心音乐中,引导你快速进入催眠状态(hypnosis,not-asleep),此时你的身体放松、内心宁静,心情愉悦。就像有一根无形的绳子,牵着你的腹式呼吸自动往前走。你可以轻松地做腹式呼吸30分钟、50分钟、甚至两小时,不仅不疲劳,而且结束后,头脑清醒,精力充沛。每天做一次,三至五个月后,你会发现你的腹式呼吸频率越来越低,人的自然呼吸频率是每分钟16次,腹式呼吸频率可以降低到每分钟4—6次,2—3次,甚至每分钟一次或者一次以下。
这个小工具,对我们建立本文所要求的腹式呼吸有很大的帮助。小工具中还有小循环、中循环和大循环的引导程序,帮你方便进入身体快乐的第②层境界。即使读者朋友腹式呼吸已经做到很好了,甚至已经达到身体快乐的第②和第③层境界了,本文作者还是建议试用一下这个小工具,你会找到不一样的感觉和体会。
文章写到这里,笔者已经全部叙述完整实现身体快乐的方法、技巧和手段。可见,实现身体快乐对每个人来说,是一个小工程。盼望读者朋友能够耐心地分步实施,实施过程的每一步都会对你的身体带来莫大的帮助。不说身体快乐,就是仅仅学会了轻柔自然的腹式呼吸,就能缓解多种疾病和亚健康状态;不说丹田跳动,就是仅仅学会了第②层境界丹田发热和小循环,也增强了你的自愈力,实现了中等程度的身体快乐。而且,进入了第②层境界以后,离第③层境界只有一步之遥。总有一天,你的丹田会跳动起来。从此以后,你的身体会自动地帮助你调理气血,无论你是躺着、坐着、站着还是走着,甚至在吃饭的时候,你的元神无须过分集中,你都会时时感到丹田在内动,丹田之气直上头顶,后背后脑勺热乎乎的,头皮麻电,而后氤氲之气顺流而下抚摸着脏腑和四肢,全身飘仙。这是身体对元神长期呵护的报答,元神也应该感恩身体,永远相抱不离不弃。
有人问:你所写的是不是“气功”?答:不是“气功”。“气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和功夫,我们普通人很难掌握。本文作者所写的是“使身体快乐起来的方法和技巧”。因为“功”的部首是“力”,物理学的做功是要有“力”存在的。本文从头至尾都贯穿着一个关键字——“轻”,回避用力。为此,本文作者还特地建议把“润”字读成平声“rūn”,就是体现了本文作者强调“轻、柔”的良苦用心。是不是掌握了“轻、柔”的技巧,身体反而变弱了呢?不会!正好相反。辩证法道理使然,能够轻柔就能够刚强。此所谓“静如处子,动如脱兔”。身体快乐了,你会感到脚步轻盈,身体有力,思维敏捷,精力充沛。
有人问:那么能够延长人类的寿命吗?答:能!不过目前没有统计数据来支撑这个结论。然而,有一点可以肯定:当你处在身体快乐之状态,有了很强的自愈能力,会使你不生病、少生病,即使生病了,也能够快速地康复。虽然,不能预测我们的寿命能延长多少年,但是,能保证在我们活着的时候,很享受,很快乐!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来受罪的,而是来享受的。我们不需要那么多的金钱、地位和财富,也不要太关心身体有病还是身体健康,只要身体快乐,活着,就拥有无限的甜蜜和美好!
(注:希望读者朋友将此文收藏起来,多读几遍。如果在您的圈子里转发,相信您的朋友不仅不会反感,反而会感谢您的。至于本文作者,更是感谢不尽!)
(本文作者汪银海,62岁。自2010年起,一直专注研究腹式呼吸,特别注意腹式呼吸的每一个细节和微小动作给人身体带来的变化和感受。本文所叙述的方法、技巧、手段都是作者多年实践的结晶,本文所叙述每一种身体感受都是作者切身的体会和经验。并且已有多人按本文的方法和技巧进行练习,也获得了同样的体验和感受。今后,作者将一直研究下去,有新的发现和结果,将发表在我的公众微信上,微信号“心静智远”。希望有缘的朋友关注之,共同探讨和切磋人类生命的未知现象。)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