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小嗨的小伙伴知道,我最受不了的就是“作死”的恐怖片。
闲的没事玩招魂游戏,引鬼上身。
明知道是凶宅还要进去溜达一圈儿,正中下怀。
旅行偏要去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里找刺激,遭遇不测。
是不是生活好了,吃得太饱了?
但正所谓物极必反,如果一部恐怖片将“作死”发挥到极致会不会摩擦出不一样的火花呢?
——《见鬼十法》。
故事很简单,也很套路。
主人公是五个作死小青年:一对姐弟,May和得仔,一对情侣,April和高辉,还有他们的泰国小伙伴长贵。
几人结伴来到泰国游玩。
期间长贵拿出了一本漫画书,书中记载着十个搜罗于世界各地的见鬼方法。
闲来无事的几人秉持着不怕死的精神逐一尝试,一系列恐怖诡异的怪事也随之发生。
众所周知,19世纪末,世界恐怖片行业迎来了一次大换血。
传统欧美恐怖片血腥暴力的老一套已无法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惊吓需求,逐渐没落。
以氛围营造为主调的亚洲恐怖片趁势崛起,并仰仗东方独有的神秘色彩迅速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香港恐怖片凭借舶来文化和自身创新的完美结合辉煌一时,一度与日、韩、泰恐怖片并驾齐驱。
本片的导演彭氏兄弟就是当时香港恐怖片行业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导演之一。
二人的个人风格明显、作品在恐怖之余又不失深度和内涵,其中当属《见鬼》三部曲最为成功。
《见鬼1》的表现手法十分高明,完全突破了传统恐怖片一惊一乍的桎梏,主打心理恐怖,让人不寒而栗。
因此其不仅横扫当年港台地区的各大电影奖项,还捧红了新一代的“鬼后”李心洁,被誉为香港恐怖片巅峰之作。
可惜的是,该系列也没能逃过“系列电影一部比一部烂”的魔咒。
如果说《见鬼2》是有失水准的话,那么作为尾曲的本片就是将第一部所有的辉煌打回原形。
虽然处理意识相比以往更为大胆,但表现手法却不进反退。
恐怖方式东拼西凑且千篇一律地落入俗套,致使全片变成了恐怖片“大杂烩”。
最重要的是对于人物性格的诠释不够清晰全面,同时又要兼顾营造惊悚的气氛和效果,到头来两头靠不上岸。
总之给人的感觉就是彭氏兄弟似乎黔驴技穷了。
事实也的确如此。
本片所处的年代,亚洲恐怖片经历短暂的辉煌后已经开始走向没落。
而在它之后,彭氏兄弟也很少再触碰恐怖惊悚题材,彭氏恐怖片就此告一段落。
只能说是时势所造,实在可惜。
吐槽了这么一顿,小嗨又要开始打自己的脸了。
虽说本片在三部曲里质量最低,但放在当时整体的香港恐怖片里还是值得一看的。
尤其是对于那些喜欢恐怖片又不敢看的小伙伴来说,恐怖程度刚刚好。
它的看点主要有二。
大多数恐怖片,通常围绕着一个灵异点展开故事,比如一个都市传说,一种招魂仪式,一栋凶宅鬼屋。
杯仙、十字路口敲碗、捉迷藏遇鬼、尸泥涂眼、午夜对镜梳头、屋里打伞......
到最后穿上寿衣、灵魂出窍,前往阴间。
作死的恐怖片我见过不少,像这样花样作死把自己变成鬼的还是头一次,简直堪称作死大全好吗。
正因如此,它几乎可以一次性满足喜欢灵异猎奇的小伙伴的任何需求。
当作死到极致,果然能够摩擦出不一样的火花。
其二,恐怖元素与喜剧元素的结合。
恐怖 喜剧这种模式并不稀奇,当年很多泰国和中国香港恐怖片都对此情有独钟。
但真正能够做到二者完美结合的却少之又少。
因为这类模式非常考验编导的功底和把控能力。
搞笑大于恐怖,就变得喧宾夺主、顾此失彼,搞笑小于恐怖,又显得多此一举甚至毫无意义。
两者之间一旦拿捏得不好,很可能“两头靠不上岸”,陷入既不恐怖也不搞笑的尴尬境地。
在这一点上,本片处理得相当巧妙,很多搞笑桥段都让人毫无防备地笑出了声。
比如几人在十字路口敲碗时,得仔看到鬼太过紧张,用力过猛敲碎了碗。
游戏规定期间不能停下,否则就会被鬼缠身,怎么办?
他竟然敲起自己的牙来。
再比如当May和得仔回到香港后,被鬼附身的得仔在走廊里姿势怪异地扭动着,正巧碰上两个街舞青年,三人当即开始尬舞。
邻居们听到声音纷纷探出头来看热闹,鼓掌加欢呼。
还有最后二人为了救同伴,穿上寿衣灵魂出窍,前往阴间。
结果到了阴间才发现,原来鬼穿的都是黑衣服,身穿红蓝寿衣的姐弟俩瞬间引来无数鬼魂的围观。
千钧一发之际,得仔一个屁意外化解了危机。
你看,这些桥段看起来都与影片的基调格格不入,可每一个出现时都能让人猝不及防地笑出声来。
十分难得。
而更难得的是在恐怖和搞笑之余,彭氏兄弟也不忘说理。
任何人一旦开始游戏,就会难以自制地继续下去,直到游戏结束为止。
可惜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几人和以往的玩家一样,都不曾在意过这条警告,以至于最终除了长贵以外,其余四人全都自己把自己作死。
书中的插画变成了他们的模样,书店老板将其回收,放在书架上等待下一群有缘人。
暗示着人类的好奇心,永无止境。
对于所谓的怪力乱神,我们可以不信,但一定要有敬畏之心。
因为好奇心害死猫啊!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